上篇 正面做人诚信为金(第2页)
中午时,李嘉诚急如星火赶回工厂,先检查工人上午的工作,然后跟工人一道吃简单的工作餐。没有餐桌,李嘉诚和大家一起蹲在地上吃。
李嘉诚身为老板,同时又是操作工、技师、设计师、推销员、采购员、会计师、出纳员,草创阶段,什么事都是他一手操持。
长江塑胶厂第一批招聘的工人全是门外汉,过半还是从田间洗脚上岸的农民。唯一的塑胶师傅就是老板李嘉诚。机器安装、调试,直到出产品,都是李嘉诚手把手带领工人一道完成的。
晚上,李嘉诚仍有做不完的事,他要做账;要记录推销的情况,规划产品市场区域;还要设计新产品的模型图,安排第二天的生产。
此外,李嘉诚还从不间断业余自学。塑胶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原料、新设备、新制品、新款式源源不断地被开发出来。李嘉诚犹如海绵吸水,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李嘉诚事必躬亲,节省了许多不必要的开支,同时他对全厂每一个环节的情况都了如指掌,以便于管理。此外,身为老板这般拼命,给全厂员工起到率先垂范的榜样作用。
这是非常时期的十分有效的方式,对一个初创的企业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李嘉诚住在厂里,一星期回家一次,看望母亲和弟妹。规模稍扩大后,他在新蒲岗租了一幢破旧的小阁楼,既是长江厂的写字间,又是成品仓库,还是他的栖身之处。那时的李嘉诚,把自己“埋”进了长江厂。他每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还要坚持晚上到夜校读书。
李嘉诚每一天的生命,总是比别人提前开始,而休息,却永远要比别人晚。
中国的古语“勤能补拙”说明了不论一个人的天分有多高,勤奋才是成功的保证。从古至今,大凡成大器者莫不信奉“勤奋”二宇。在当今社会,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有百分之九十仍然要靠双手勤劳换来,投机取巧最多只能得到一时的痛快。要问幸福在哪里,幸福就在辛勤的汗水里。
逆境是锻炼一个人的非常宝贵的机会。只有耐得住寂寞和经得起考验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古今中外那些非常著名的英雄伟人,每个人都有着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每个人都是从逆境中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两耳听不见声音的贝多芬,将自己的命运重新赋予到钢琴的黑白键上,用手指重新诠释了命运的真谛,挥洒出一部**气回肠的交响乐章。司马迁强忍宫刑之痛完成了历史巨著《史记》。周文王受拘禁而演《周易》。“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因此,逆境是强者攀登高峰的垫脚石,是弱者走向毁灭的万丈深渊。
抓住机遇,迎难而上
李嘉诚忠告:不必再有丝毫犹豫,竞争即搏命,更是斗智斗勇。倘若连这点勇气都没有,还何谈在商场中立足?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商战中,经营者总感觉到,机遇总是那么来去匆匆,一闪即逝。商战机遇不能停留,不能重演,一旦失去,无法补偿,无法追回。
在长江公司的塑胶花牢牢占领欧洲市场后,营业额及利润成倍增长。1958年,长江公司的营业额达1000多万港元,纯利100多万港元。李嘉诚因此赢得了“塑胶花大王”的称号。但是,他并没有停下自己前进的脚步,相反,他还要大力发展,他给公司定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进军北美。
美国和加拿大,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美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消费水平极高,占世界消费总额的1/4强。李嘉诚陆续承接过香港洋行销往北美的塑胶花订单,但这些都是小额订单,远远达不到他的期望。
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中,“守株待兔”是纯粹的机会主义,最终只能使工厂走向没落;“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陈旧过时的经营理念,根本就不符合发展快速的信息时代。
李嘉诚决定要主动出击。他设计印刷了精美的产品广告画册,并通过港府有关机构和商会了解到北美各贸易公司的地址,然后分别寄了出去,静候佳音。
没过多久,果然就有了反馈。北美一家大贸易公司,在收到李嘉诚寄去的画册之后,对长江公司的塑胶花彩照样品及其报价都特别满意,于是决定一周之后派购货部经理亲自来香港一趟,以便“选择样品,考察工人,洽谈入货”。
这家公司是北美最大的生活用品贸易公司,销售网遍布美国、加拿大。机会千载难逢,但机会却非长江一家所属。对方的意思很明显,他们将会考察香港整个塑胶行业,或从中选一家作为合作伙伴,或同时与几家合作。
李嘉诚面临的又是一场激烈的竞争,这次要比信誉、比质量、比规模,要斗智斗力,方能确定鹿死谁手。李嘉诚的目标,是使长江成为北美公司在港的独家供应商。他自信产品质量是全港一流的,但论资金实力、生产规模,却不敢在香港同业中称老大。
在香港有10家实力雄厚的大型塑胶公司,不用说别的,就只看工厂的外貌,就足以让人肃然起敬了。长江公司的工厂格局,却还未摆脱山寨式的巢穴,更不用说生产规模了。就这点给来自先进工业国的外商们看了,最起码的第一印象就不够好,而第一印象往往又是很重要的。
给予李嘉诚的时间只有短暂的一周。他召开公司高层会议,宣布令人惊愕而振奋的计划:必须在一周之内,将塑胶花生产规模扩大。
这一年,李嘉诚正在北角筹建一座工业大厦。原计划是等建成之后,留下两套标准厂房自己用。而现在,他只能另外租别人的厂房应急了。为了抢时间,李嘉诚委托房产经纪商代租下一套房子,除此之外,其他所用的资金绝大部分是银行的大额贷款。他以筹建工业大厦的地产做了抵押。
但是这一系列的工作又是那样的杂而多:旧厂房的退租,可用设备的搬迁,购置新的机器设备,新厂房的承租改建,设备的安装调试,还有新聘工人的培训及上岗,工厂又要入新的轨道并保证正常运作……这么巨大的工程,要在一周内完成,在我们看来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是不可能的事。更何况,只要在任何一个环节上出现了问题,都极有可能导致整个工作计划的失败。那样不仅前功尽弃,而且这其间的耗费又岂是哪一个人能承担得起的?
李嘉诚和全体员工一起,奋斗了整整七昼夜,每天只有三四小时的睡眠。李嘉诚紧张而不慌乱,哪组人该干什么,哪些工作由安装公司做,以及每一天的工作进度,全在日程安排表中标得清清楚楚。就这一点可见李嘉诚的冒险,并非草率行事。
考察的那天终于到了。当北美贸易公司的负责人到来时,全部的工作也正好结束。李嘉诚把安排全员上岗生产的事情交付给副手去负责,自己亲自驾汽车去启德机场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在这位大客商到来之前,李嘉诚早已为他在港岛希尔顿酒店里预订了房间。等到客人上了车,李嘉诚就问这位外商:“先生,您是先住下休息一下,还是先去工厂里参观呢?”那位外商不假思索地说道:“当然是先去工厂里看一下了。”
外商在李嘉诚的带领下,参观了全部生产过程和样品陈列室,由衷称赞道:
“李先生,我在动身前认真看了你的宣传画册,知道你一定有不小的厂房和较先进的设备,但没想到规模这么大,这么现代化,生产管理是这么井井有条。我不是恭维你,你的厂,完全可以与欧美的同类厂媲美!”
李嘉诚欣慰地说道:“感谢您对本工厂的赞誉。我可以向您保证我们的产品质量和交货期限。您已经看过我们的报价单,如购货批量大,价格还可以商量。总之,信誉问题,请你们绝对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