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时候都要展现自己的魅力(第2页)
有知识,当然有魅力
一个管理者知识的渊博程度能够影响其魅力。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知识素养是相当重要的。在管理者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知识素养不但决定了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而且决定了员工对管理者的信服程度。
我们可以拿历史上著名的亚历山大大帝来说明知识素养如何培养魅力。亚历山大大帝13岁时,父亲为了将这个未来的君王培养成博学多才的人,特意聘请了当时希腊最有学问的亚里士多德来做儿子的老师。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亚历山大和亚里士多德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在亚里士多德的教导下,亚历山大迅速成为了那个时代少有的学识渊博的君主。后来他率军横扫欧亚大陆,在远征中仍不忘记读书,并命令士卒返回希腊为他运来许多书籍,这些书涉及面广,包罗百科。渊博的知识赋予了亚历山大非凡的魅力。波斯国是亚历山大一直想征服的庞大帝国,亚历山大以极其友善的态度和有节制的提问使来访的使臣心悦诚服。最后有位使臣说道:“这个孩子才是伟大的君主,而我们的国王只不过是徒有钱财而已。”在后来的征服中,亚历山大大帝所向披靡,声名流传百世,正是他那渊博的学识塑造了超凡的魅力,吸引了一大批跟随者为其服务。
管理者要想在工作中赢得服从,就必须培养自己超凡的魅力,而超凡魅力的培养中,必须注意知识素质的提高。因为知识素质是超凡魅力的重要基础之一。拥有知识的管理者和没有知识的管理者不但在处理业务的能力上有天壤之别,在言谈举止上也差别巨大。因此管理者在造就超凡魅力的同时,一定要注重知识素质的提高,通过提高知识素质来培养超凡魅力。
如何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
管理者必须有能力,否则他就是一个不合格的管理者。管理者在进行管理工作中必须表现出自己胜任该工作的能力,如果管理者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他的管理是很难有成效的。管理者可以道德高尚,可以幽默管理,也可以对整个团队投入很大的热情,但是作为管理者首先应该有能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在现实的管理活动中,我们看到了许多有才无德的管理者。我们鄙视他们,不服从他们的管理;相反,我们对那些有德无才的管理者却产生莫名的钦佩,对他们的指示坚决服从。这是一种病态的服从,是一种按照个人的好恶来决定作为的服从,是不值得提倡的。我们真正应该服从的是那些有能力的管理者,因为只有他们才能够把管理工作做好,才能够为企业、为员工带来利益。
一个有能力的管理者会给员工带来成功的希望,自然会让员工产生对他的敬佩感。敬佩感是吸引人们自觉去接受影响的基石。在管理日常事务中,有些管理者身居高位,却常常是名不符实,处理事务慢慢腾腾,不能按时完成计划,完成的质量也大打折扣。同时作为管理者,他们由于缺乏判断能力,经常会做出错误的决定,这样的管理者在企业中主持工作,很难让员工与其协调,势必妨碍整体工作业务的开展,因此必须选择具有真才实学的管理者。同时给管理者安排的职位也必须考虑其实际能力,如果让一个管理者去担任他完全力不从心的职位,这对管理者本人来说是一件相当苦恼的事情,对员工来说也是一件相当苦恼的事情。
待人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感情是人对客观事物好恶倾向的内在反映,人与人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感情关系,便能产生亲切感。在有了亲切感的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吸引力就大,彼此的影响力就大。管理者平时待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时时体贴关怀员工,和员工的关系相处得十分融洽,他的影响力往往比较大。如果管理者与员工关系紧张,时刻都要互相提防,那么势必会造成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心理距离。这种心理距离是一种心理对抗力,超过一定限度就会产生极坏的影响。
一个管理者要将他的决策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单凭职位权力显然是不够的,即使是有能力方面的吸引力,在很多时候也是力不从心的。因为员工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济人,而是渴望得到关怀的社会人。因此管理者要想使员工心悦诚服,为其所用,就要保证员工在感情上能心心相印,忧乐与共,以便发挥感情的影响。对感情影响力的培养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要克服官僚主义的领导作风,做到从感情入手,动之以情,以取得彼此感情上的沟通。
人格影响力是指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通过自己的品德素质、心理素质和知识素质在被管理者的身上产生影响的一种力量。其中品德素质是人格影响力的基础。管理者良好的道德、品行、作风往往会对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管理者的心理素质,是人格影响力的关键。在心理素质中,管理者必须具备丰富的情感,对员工充满热忱并关怀备至,这样才具有强大的人格魅力。而知识素质是管理者人格影响力的能源,在管理工作中,知识渊博、业务素质高的管理者自然会形成一股凝聚力,员工自然会信服管理者的管理。
任何时候,不要忽视榜样的力量
世界上任何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进取的民族,都不会忽视榜样的力量:
半个多世纪前,苏联军民在莫斯科阻止了纳粹军队的前进步伐,到今天仍是俄罗斯人民的骄傲。在克里姆林宫的无名烈士墓前,总有新郎新娘向祖国保卫者献花。
尽管一个小男孩一泡尿浇灭炸药引线、救了全城人性命的故事还有待考证,但作为比利时人的骄傲,小于连一直矗立在布鲁塞尔街头,让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参观和敬仰。
我国有句古训:三人行必有我师。没有榜样是悲哀的;有榜样而不知尊敬和学习,则是更大的悲哀和不幸。
管理者在对员工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榜样的力量,要注意以身作则。这样往往能够使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
榜样影响力是一种值得重视的非权力影响力。它是指在管理工作中,管理者通过自己的行为给员工提供一种值得学习和效仿的模式,使之在被管理者身上产生影响的一种力量。被管理者可以通过耳闻目睹,了解、收集管理者发出的种种信息,通过内心感受和体验,内化为自己的主观意识和态度,进而引起思想感情的变化,最后转变为自己自觉自愿的行动。榜样影响力会产生巨大的心理感召力量,可以使管理工作深入人心。如果一个管理者要求其员工按时上班,首先他自己必须按时上班,以此来作为榜样,使员工自觉地按时上班。
榜样影响力是自发实现的,对被管理者的影响程度和范围相对较小;而人格影响力则是自觉实现的,其影响的程度深、范围广。榜样影响力是人格影响力的前提和基础,而人格影响力则是榜样行为影响力的发展,是一种更为高级的非权力影响力。
道德品质被认可,才能实现有效管理
印度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理尼赫鲁在政治生涯开始时便追随圣雄甘地,支持甘地所领导的运动。甘地本人对他十分欣赏,寄予厚望。甘地经常和尼赫鲁在各种问题上交换意见,主动提拔他担任领导职务,由于甘地的作用,尼赫鲁在国大党的地位迅速提高。尼赫鲁虽然九次被捕入狱,但是他从未放弃他的政治抱负和理想。更加可贵的是,尼赫鲁并不盲目地追随甘地,他不怕困难,对欧洲进行了考察,在很多问题上的看法早已超过甘地。他始终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最前列,提出了印度“完全独立”的政治目标,得到了印度人民的广泛拥护。他所具有的良好道德品质如对革命的坚定信仰和目光的远大深受印度人民的崇敬和信赖。政治家需要良好的品格,因为他要实现有效的领导和管理,同样管理者也需要实现有效的领导和管理,因此管理者同样需要良好的品格。
有些政治家对道德品质不屑一顾,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他的《领导者》一书中对其表示轻视。他说:“美德不是伟人领袖高于其他人的因素。”但这种认识从根本上来说是错误的,它将权力等同于权术。权术往往是不择手段的,在不够民主和透明的权力机制下,它有可能发挥作用,但是在民主化和透明度很高的机制下它往往会让管理者寸步难行。尼克松最终因为“水门事件”而下台,正说明了这点。只有道德被认可,才能实现有效的管理,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管理者必须通过自己的道德品质来吸引员工。员工往往对管理者的能力表示钦佩,进而服从,但更多的时候是为管理者的道德品质所感动,进而产生无条件的服从和信赖。因此管理者要注重自身道德品质的培养,虽然不能做一个伟大的人,但是一定能做个崇高的人。
雄辩的口才能体现出你的自信
好的口才往往能够造就超凡魅力,对于管理者来说,培养好的口才是必须的。在历史上,众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都注意自己口才的培养,因为良好的口才能够让一个管理者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更恰当、更合理地向员工表达自己的意思,甚至是宣扬自己的主张,进而达到说服员工服从的目的。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口才素养十分优秀。1952年,尼克松被提名为艾森豪威尔的副总统候选人。但是在竞选期间,有家报纸突然报道尼克松曾收受贿赂,舆论顿时哗然,共和党、民主党的领导人都一致不看好尼克松,就连艾森豪威尔也打算抛弃这一名声不好的伙伴。在这个时候,尼克松夫妇以及两个女儿和一只身上有黑白斑点的小狗坐在书房里的画面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在这样一个十分轻松的氛围中开始向公众演说。他说他一生中只接受过一次馈赠,那就是别人送给他女儿的这条小狗。他十分诚恳地为自己辩解说,在选举之后,他们的确得到一件礼物,一个得克萨斯的人听到他们的两个孩子希望有一条狗,于是给他们寄了一条西班牙长毛垂耳小狗,身上有黑白斑点,它是被装在一个板条箱中,从遥远的得克萨斯运过来的。他们把这只狗叫作切克尔斯。大家都知道,孩子们是喜欢这只小狗的。不管别人对此说些什么,他们都要养这只狗。尼克松没有高谈阔论,而是向公众道起了家常。这种说法不仅为尼克松洗清了污点,还塑造了一个忠诚、充满爱心的形象,以此来感染了无数选民,最后获得成功。
优秀的管理者需要有良好的口才,有时候还需要雄辩。因为雄辩能够体现一个管理者的能力和信心,而毫无疑问正是这些能力和信心塑造了管理者的超凡魅力。优秀的管理者和领导者都会将雄辩作为制胜的武器。
塑造员工所需要的形象
魅力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形象,成功管理者的魅力往往表现为管理者的形象。对于管理者来说,可供选择的形象很多,于是所有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塑造什么样的形象。
首先必须塑造员工需要的形象。如果一个企业管理者不能以一个员工需要的形象出现在员工的面前,就很难得到员工的认同,很难融入企业的文化之中,更不用提改善管理。因此,对于管理者来说,首先必须塑造一个员工需要的形象。
历史上有很多成功的管理者和领导人塑造了良好形象,结果获得了成功。管理者要管理好自己的员工首先就必须为自己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