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出征前的豪迈(第2页)
“长友哥说他要去……刚认识长友哥的时候我就想好了,等他伤好了,我要跟他一起去前线,只是没给你们说。”姜敏说着,朝父母房间所在的方向指了指。
姜伟“哦”了一声,一手拉着妹妹、一手拉着马长友在自己的床边坐下,问:“那你们俩这是商量好了,一定要走?”
“我是一定要走的。”马长友说。
马长友话音没落,姜伟就说:“你走,我管不了。”
“我也是要走的。”姜敏说。
姜敏话音没落,姜伟就说:“你走,我管得了。”
姜敏急了:“那你想做什么?”
姜伟不看他们俩,盯着正前方的墙壁说:“你现在有两个选择,一,我和长友去打仗,你在家照顾父母;二,我们俩一起跟长友走,打完仗回来一起照顾父母。”
“我选择二。”姜敏无奈地说。
“那不行!”马长友站起来说,“你来都走了,姜叔叔和苏阿姨怎么办?”
“国难当头,没有国、哪有家?我爹他虽然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可他也被日本飞机炸过、也亲眼见到昆明城被日本飞机炸过,不会阻止我们的。”姜伟一把将马长友拉过来,边把他摁在自己身边,边说。
“我爹我妈他们又不老,还能照顾自己。等几年他们老了,我们也就回来了。”姜敏想得比较单纯。
“但是,要是回不来怎么办?子弹不长眼睛,打仗是要死人的,会死很多人。”颠簸过千万里路的马长友说这话的时候,想起了茶朴,想起来报纸上的那些数字和他沿途的所见所闻,但没有明说。
“‘风萧萧兮易水寒’,既然下定决心要去打仗,谈什么生死?”姜伟两手一挥,按住马长友和妹妹,问,“你们刚才怎么商量的?怎么走?去哪里?”
“这个……刚才还真没说。”姜敏盯着马长友说。
事到如今,马长友早忘记了高云霄的嘱托,主动从贴身的衣兜里拿出高云霄给他写的信,拱手给了姜伟,把自己先去重庆、然后去前线的计划告诉了他。姜伟看完高云霄的推荐信,摇着头问:“这信上只说请对方关照,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帮忙介绍个工作、找个饭碗,谁能看出是要介绍你去前线啊?”
马长友一把将信抢过来,边叠起来往兜里放,边说:“舅舅说了,不要多问,去了,把信一拿出来,人家自然就明白。”
“上前线打日本鬼子是多么光明正大的事儿啊,在哪里参军不成?搞得这么神秘?”姜伟嘀咕了几句,又突然点点头,说,“高老师这么谨慎,肯定是有原因的。我们又不了解战局,仅有的一点消息,都是从报纸和广播里来的……有个人介绍比自己瞎摸乱撞好,会少很多麻烦。”
扯来扯去,这事儿终于有了结果:仨人都去,还都按照高云霄指的路走。屋里于是安静下来,似乎大家刚才争论的时候都使大力气了,累得不行,现在要好好休息一下。可还没安静几秒钟呢,马长友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一样,跳起来,站在姜伟面前,问:“如果你也去,那弥生呢?我们是不是应该告诉他一声啊?”
一说起周弥生,三个人一时间都愣住了:如果告诉他,他家现在老宅凄清、辅元堂停业,他是走还会留啊?不论是走时留,他都为难啊;如果不告诉他,这么大的事儿,那也太不仗义了啊!
嘀嘀咕咕地商量了一阵之后,他们仨人决定:吃完晚饭就去周家老宅,先见了周弥生再说!
的确,当天晚上,周弥生得知这个消息,一开始很有些为难:他想为妈妈和茶朴还有那么多被炸死的街坊们报仇,可父亲身体不好、二妈又整天打麻将,他怎么能安心走呢?思来想去,想到“只要不重开辅元堂,自己要回的钱已经足够他们生活了”,于是,最终还是决定跟着马长友他们一起走。
“我们必须找一个清净的地方,商量一下行程!”见周弥生下定了决心,姜伟提议说。
“清静的地方?去西山吧,忠叔家有位亲戚的坟在那里。我答应了忠叔清明去看看,这一下要是走了,清明就去不了,不如趁这机会去一趟。只要不跑警报,那里鬼影子都没有一个,清静得很。”周弥生也没多想,随口就说。
于是,第二天一早,四个人带了一些香烛纸锞去了西山,先找到那片滇朴林。在林子里,果然发现了一个荒丘。
四个人祭拜了这位不知名的前辈后,围坐在坟前,又看了一遍高云霄写的信,特别是信上的地址和联系人,最后商量定:三天后的傍晚在拓东路口集合,然后从东站坐车经嵩明杨林镇、马龙、曲靖、沾益、平彝去贵州盘县,再由贵州入川去重庆。如果中途遇到意外,就分头去信里写的地方集合。
把一切能够想到的事情都商量好后,四个人爬上西山顶,看着山环水绕的昆明城,谁也没有离别的伤感,只有出征前的豪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