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再高的山峰坚持平凡的碎步也可登顶(第4页)
我一个朋友,成绩不好,没能考上大学。但是她非常喜欢韩语,于是专攻韩语。在一次外企招聘会上,她因为韩语说得好而被聘为翻译,最近还在韩国找了一份好工作。正是因为她坚持做好一件事,那就是学好韩语,所以她成功了。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花费了太多时间去做很多事,学英语、学日语、学计算机、学会计、学法律,到头来,时间精力没花得比别人少,却还是一事无成。事实上,绝大多数卓越者只做一件事,就是把事情做精、做透、做专,做到完美无瑕;而平庸者一生做了很多事,却像狗熊掰玉米棒子似地掰了一个又丢一个,最终连一个玉米棒子也没拿到手。
研究显示,世界上的500强公司,它们几乎都是一根筋、一条路。世界第一强零售业老大沃尔玛公司,资产四千亿美元,但它由始至终只做零售,钱再多也没想过买地做房地产。与此相反,那些想要在各个领域都有所得的企业,往往因为涉及的领域太宽而将整个公司拖垮。身为通信业的领头羊诺基亚公司,曾在1990年因产业领域过宽而濒于破产。后来诺基亚公司CEO决定只认准手机,将其他产业全部舍弃,五年后便东山再起了。
这些知名企业的成功,正是因为它们坚持做好一件事,几十年如一日,甚至百年如一日,才能做到如此卓尔不群。其实,一个企业的经营之道是如此,一个人的一生也是如此。
人在年轻的时候还能有所尝试,但是人到中年,却还在无数的尝试中摸索爬行,就容易陷入平庸了。毕竟,人的一生,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有限的生命不可能给你太多的时间供你无意义地消遣和蹉跎。卓越人士的成功之路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生命范式,那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坚持不懈地做好一件事,直到步入成功的殿堂。
然而,要坚持不懈地做好一件事,并非易事。古语有云:“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而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人心受到种种现实的**,难免浮躁,向往的东西太多,想要拥有的东西太多,无止境的欲望势必会分散人们的智慧和力量,到头来得到的可能只是一星半点罢了。因此,坚持做一件事,需要我们超越浮躁,抗拒**,并拥有持之以恒的执著精神。
按照轻重缓急,把工作排个序
在人世间,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没有制定一个顺序表,当你面对大量的事情时,便会感到手足无措。因此,我们说,要想处理好事情,就需要根据目标,把所要做的事情排列顺序。对实现目标帮助大的、比较紧急的,你就把它放在前面,依次为之,把所有的事情都排一个顺序,并且把它们写在一张纸上。这样,一张工作顺序表就问世了。
20世纪初期,一个名叫艾维?李的人给伯利恒钢铁公司的控股股东施瓦布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说:“施瓦布先生,我现在向您推荐一种绝佳的时间管理方法。请试用三个月然后按照您的估价给我的点子回寄一张支票。如果您觉得我的点子一文不值的话,您也就用不着给我回寄任何东西了。”
三个月后,施瓦布给他寄去了一张金额为25000美元的支票。艾维?李价值25000美元的点子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1。每天列出一张数目为十项左右的待办事项清单;
2。按照优先度,给这些任务排出先后次序,从一到十;
3。从第一项任务开始,依次按照顺序处理所有待办事项;
4。万一没有完成,不要紧,因为至少你已经把最重要的事情办好,其余的事情留给明天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首先我们要有工作的计划,可能是一天的、一个星期的、一个月的、一个季度的、半年的、一年的、三年的、五年的,甚至是一辈子的,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十分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其次,依据事情的轻重缓急进行排序,管理方法中有一种按照重要和紧迫程度对事情进行分类的二维象限方法,采用这种分类方法可以使人们在计划的基础上明晰自己的工作目标;再次,逐一完成工作。
依照事情的轻重缓急处理事情,是一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的时间、成为高效的时间管理者的方法(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有积极工作的心态和在第一时间行动的态度),事实上,这也是卓越人士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非凡业绩的重要原因。相反,在工作过程中,如果你分不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不但会浪费大量的时间,甚至会让你的努力全部“归零”。
每个人每天面对的事情,按照轻重缓急的程度,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即:重要且紧迫的事情;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情;紧迫但不重要的事情;
既不紧迫又不重要的事情。
1.重要且紧迫的事情
这类事情是你最重要的事情,而且是当务之急,有的是实现你的事业和目标的关键环节,有的则和你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们比其他任何一件事情都值得优先去做。只有它们都得到合理高效地解决,你才有可能顺利地进行别的工作。
2.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情
这种事情要求我们具有更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从一个人对这种事情处理的好坏,可以看出这个人对事业目标和进程的判断能力。
3.紧迫但不重要的事情
有这样的事情吗?当然,而且随时随地会出现。比如你打算好好休息,以便第二天能够精力充沛地投入工作,忽然手机响起,你的朋友邀请你立马去KTV唱歌。你不想让朋友们扫兴,所以你出去玩了个通宵。等次日工作时,感觉头晕脑胀,一天下来都昏昏沉沉的。你被别人的事情牵着走了,而你认为重要的事情却没有做,这或许会造成你很长时间都比较被动。
4.既不紧迫又不重要的事情
这类事情或许有一点价值,但如果我们毫无节制地沉溺其中,就等于是在浪费宝贵的时间。比如,我们吃完饭就坐下来上网,却常常是漫无目的地浏览一些新闻或帖子。往往在想关掉电脑时才发觉时间就这样被浪费掉了,还不如去读几本书。
上述四种情形可用一个坐标表示,依次分别被归入A、B、C、D象限。
如果是用于A象限,你肯定是每天都忙手忙脚。长此以往,早晚有一天会被击倒、压垮、焦头烂额。
如果是用于C象限,你的工作效率就可想而知了。不要以为这些是紧急的事就认为它们也很重要,实际情况是,这些事情的紧迫性常常是由别人的需要的轻重缓急来决定的。
如果是用于D象限,长此以往,你将一事无成。你既没有工作效率,也没有丝毫的工作成绩可言。它除了浪费了你很多时间外,还证明你是一个自控力很差的人。只有把时间尽量多地用于B象限,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人。只有养成“做要事不做急事”的良好个人习惯,你工作起来才会驾轻就熟。你会提前规划工作进度,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并且会避免临阵磨枪的紧张和尴尬。
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通过大量研究发现,那些在工作中忙碌却效率低下的人士(很不幸,这样的人俯拾皆是),他们把自己90%的时间花在了象限A,以应付那些看来永无穷尽的紧急事,又几乎把剩下的10%的时间用在了象限D。他们的行为与那些高效能的卓越人士恰恰相反,他们基本上过着一种不负责任的生活,乏味且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