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坚持梦想你的人生一定不平凡(第2页)
也许,你可以停在原地踏步;也许,你可以守株待兔地等待别人来欣赏;也许,你可以策马扬鞭,挥展你独特的人生,展示你傲然的秉性;也许……无数个也许,也抵不过一个点燃梦想的行动。有了梦想,人生才有发展的动力,才会有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才会知道自己该如何前进。只有这样,你才不会沦为“废铁”。
鹰王描述自己的丰功伟绩时,其他的幼鹰都聚精会神地听着。对于这些年轻的幼鹰来说,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他们要离开巢穴,独立进行生命中的第一次试飞。
“我能飞多远呢?”一只幼鹰问。“你能看多远呢?”鹰王反问道。“我能飞多高呢?”幼鹰十分困惑。“你的翅膀能伸展多宽呢?”鹰王又一次反问。“我能飞多长时间?”幼鹰继续提问。“你觉得地平线有多远呢?”鹰王还是反问。“我到底能取得多少成绩?”幼鹰一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样子。“你相信自己多少?”鹰王反问道。幼鹰十分不解:“为什么不回答我的问题?”“我刚刚回答了呀!”“但是你用提问来回答问题。”“这是最好的方式。”“你是鹰王,你无所不知。如果你都回答不了这些问题,谁能?”“你!”鹰王肯定地说。“我?为什么?”“没有人可以告诉你梦想是什么,梦想之于每只鹰都是独一无二的,恐怕只有上帝才知道你的潜能和力量,所以你要用自己的行动去证明。唯一限制你发挥的只有你的想象力。”“我该怎么办?”“眼望地平线,展翅飞翔!”这则故事使人想起著名成功学大师卡耐基的一句话:烹调“成功”的秘方是把“抱负”放到“努力”的锅中,用“坚韧”的小火炖熟,再加上“判断”做调味料。然而,梦想与现实是两码事,有的人或许一辈子也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就像出海打鱼,有人力挽狂澜、满载而归,有人功亏一篑、半途而废。但是,不出海永远打不着鱼。因此,要想实现梦想,必须面对现实,做一个尽心尽责的勤人,做一个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恒人,做一个不屈不挠的强人。
梦想需要坚持,直到成真
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你成为你想成为的人物,可以让你得到你想得到的一切,这就是梦想的力量。
很久以前,埃德温?巴纳斯就意识到了这种力量的价值。当然,他并不是在一朝一夕之间顿悟出来的。这个领悟是随着他想成为爱迪生事业伙伴的热切渴望而日益彰显的。
巴纳斯的渴望有许多特点,其中之一是他的渴望很“坚定”——他要和爱迪生“共事”,而不是“帮”爱迪生做事。
巴纳斯献身在爱迪生的实验室里,宣称要和这位大发明家合伙做生意。多年以后,爱迪生谈到两人之间首次会见时的情形说道:“他就站在我面前,看起来和寻常的街头流浪汉没什么两样,但是他脸上的表情则别有意味,令我印象非常深刻。他是吃了秤砣铁了心的,不达目的绝不罢休。以我多年和人交往的经验.我已经知道,当一个人真正深切渴望某个东西的时候,他会不惜拿所有的未来去孤注一掷,而且也志在必得。我把他想要的机会给了他,因为我看出他已打定主意要坚持到底。后来事实证明了我的想法是正确的。”
巴纳斯并没有在第一次会见爱迪生时,就成为他的合伙人,只是在爱迪生的公司里谋得了一份差事,薪资寥寥可数。
过了好几个月,巴纳斯起初设定为目标的理想,一点也没有实现的苗头,但是巴纳斯心里却起了一些重要的变化。他不停地加强自己想成为爱迪生合伙人的渴望。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当一个人真正准备好要迎接一种事物的时候,这个事物就会露脸了。”说得一点也没错。巴纳斯已经准备就绪要成为爱迪生的合伙人,并且他决心要锲而不舍,直到达成他的目的为止。
机会终于来到了。当时,爱迪生刚刚把一种新型的机器改良完成,命名为爱迪生听写机。但他公司的业务员们对这项新产品并不热衷,他们不相信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把新机器销售出去。巴纳斯看到了他的机会,机会正蹑手蹑脚地登门造访,藏身在一架奇形怪状的机器里,除了爱迪生和巴纳斯,没有人对这架机器感兴趣。
巴纳斯知道他可以挺身而出,而且立即把握住机会。他真的把机器卖出去了,而且他销售的手法非常高明,以致爱迪生跟他签了约,由他一手主掌全国的行销配合事宜。巴纳斯一举致富,而且努力不懈,不断地超越自己。
埃德温?巴纳斯由一个在爱迪生的实验室里献身劳作、领着微薄工资的小人物,渐渐成为了一个主掌全国行销配合事宜的大富翁,成为了爱迪生的合伙人,实现了他当初的梦想。这些与埃德温?巴纳斯坚持到底,志在必得的决心是分不开的。
据《史书》记载:大禹治水的行动感动了鬼神,在他的带领下,修通了九湖岸边的道路,测度了九山,使得水上可行船,陆地可行车,这些功绩也是他坚持如一、身体力行的结果。正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半途而废是很难成事的。事实上,唯有那些坚定意志、竭尽全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才会为他人所信赖和赏识,才能有所作为。
有一位老师给学生们讲了一个故事:有三只猎狗追赶着一只土拨鼠,土拨鼠突然钻进了一个树洞。这只树洞只有一个出口,几秒钟后,从树洞里跳出了一只兔子。兔子飞快地向前跑,后来爬上了一棵大树。在树枝上,兔子仓皇之中没站稳,摔了下来,砸晕了正仰头看的三只猎狗,最后,兔子终于脱离了危险。
故事讲完以后,老师问学生们:“这个故事中有什么问题吗?”学生们有的说:“兔子怎么会爬树呢。”还有的说:“一只兔子不可能同时砸晕三只猎狗呀。”“还有呢?”老师继续问。直到学生们再也找不出问题了,老师才说:“可是还有一个问题,你们都没有提到,土拨鼠哪里去了?”
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人们常常会被那些并不重要的细枝末节和毫无意义的杂事分散精力,忘记自己的初衷,甚至走到岔路上。所以要时刻提醒自己:“土拨鼠哪去了?”
最后,再强调一次:请坚持最初的梦想,直到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与梦想同在,不离不弃
相信绝大多数人都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吧?其中,唐僧率领着几位高徒,往西天去取真经。唐僧打不过妖怪,呆头呆脑,但却是队伍的领头人。事实上,论能力,他不如孙悟空,孙悟空一个跟斗就是十万八千里!他也不如八戒,八戒虽然好吃懒做,但人家好歹也拥有36般变化的本领。那么,大智的佛为何偏偏选唐僧为领导呢?
熟悉唐僧西天取经故事的人都知道,唐僧,没有地图、没有指南针、没有本事、没有变化、没有心机、没有力气,一个跟头也翻不出几里地(倒是可能掉下马来),但是,他有梦想。梦想给唐僧带来了源源不竭的动力。所以,如来佛投资他,观音菩萨也援助他。西天取经的队伍如果没有一个有梦想的唐僧领导,到头来,都只是长得像人的妖怪罢了。
唐僧把抵达西天取到真经作为梦想,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成正果,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如果想获得成功,那么,即便是遭遇困难或身处窘境,也依然要执著地坚定梦想,不能轻易就放弃。
然而,在现实社会中,不少人在经历许多“难”之后,比如,经历了“四十难”后,就受不了了,就想放弃,就不愿意继续践行“取经”的梦想了,就想回“高老庄”、“花果山”了,似乎回到“高老庄”、“花果山”休息一下,恢复一下精神,然后再接着走,再接着承受剩余的“四十一难”,这样似乎就可以达到成功。殊不知,这种想法荒谬至极。
试问,如果你想穿越撒哈拉大沙漠,在走到一半时,你不想走了,你说自己走不动了,于是,你退回来了。表面上看,你已经走了一半,其实,如果你下次想成功穿越撒哈拉大沙漠,你还是要从第一步开始走起。你先前走的一半,除了多一些教训之外,没有任何意义,你还要再重新开始。认为上次已经走了一半的路程了,这一次也走一半的路程,就算走完撒哈拉大沙漠了。这种想法也未免太幼稚可笑了吧。
只有坚定梦想,人生才会有奇迹产生;只有坚定梦想,遇到艰难险阻不轻易放弃,成功才会微笑地拥抱你。下面这个故事也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詹姆斯?卡梅隆是世界影坛最引人瞩目的导演之一,有趣的是,在陌生人眼里,他更像一个卡车司机。20世纪50年代,卡梅隆出生在加拿大奥兰多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电气工程师。也许是受父亲言传身教,他从小就在工程机械方面展示出了非凡的天才,甚至设计出了微型潜水器。中学时,他们举家迁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自然而然,上大学时他选择了物理系。
谁也没想到,卡梅隆疯狂地迷上了科幻电影,简直无可救药,他梦想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拍出奇幻无比的科幻电影。慢慢地,他对枯燥的物理再也提不起兴趣,现实与梦想的矛盾让他无所适从,学业渐渐荒废,最终辍学。回家后,卡梅隆做过机械工、卡车司机,但心中的电影梦一刻也没有忘却。他开始在家里倒腾各种电影器材,甚至在客厅里铺上了摄影机滑轨,由于没有受过任何专业训练,自然是洋相百出。电影几乎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妻子不理解,把他当疯子,最终弃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