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平庸者自傲成功者自谦(第2页)
新加坡虽然是一个小国,但在亚洲来说却是一个经济强国,作为新加坡的第一夫人,何晶却喜欢朴素装扮,她经常留着一头短发。何晶曾在美国接受电子工程教育,因此她也是一位出色的政府学者。在1985年嫁给李显龙时,何晶正在新加坡国防部任职,当时李显龙刚以准将一职自军中退役。
当记者问她为什么这么谦逊低调时,何晶给记者讲了一个寓言故事:两只大雁与一只青蛙结成了朋友。秋天来了,大雁要飞回南方,三个朋友舍不得分开。大雁对青蛙说:“要是你也能飞上天多好呀,我们可以经常在一起了。”青蛙灵机一动:它让两只大雁衔住一根树枝,然后它自己用嘴衔在树枝中间,三个朋友一起飞上了天。地上的青蛙们都羡慕地拍手叫绝。这时有人问:“是谁这么聪明?”那只青蛙生怕错过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于是张开嘴巴大声说:“这是我想出来的……”话还没说完,它便从空中掉下来了。
其实,不要把自己太当回事,坦诚而平淡地生活,没有人把你看成是卑微、怯懦和无能的。如果你老是把自己当珍珠,那么就时时有被埋没的危险。
放下心里的疙瘩,努力工作
一个人如果想向前迈进,就不要觉得在工作中自已是被大才小用了,也不要太去计较。卓越者从来都是泰然地放下心里的疙瘩,用心地努力工作,用骄人的业绩对上级进行旁敲侧击,让上级察觉公司在用人方面有失偏颇,从而进行“扶正”,最终让自己如愿以偿。而平庸者恰恰相反,他们总觉得命运待自己不公,自己被“大才小用”,于是,整日消极怠工,从而致使业绩平平,甚至工作处理得一塌糊涂,最终让公司认为他们“大可不用”。
郑蕾从一所名牌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进了一家公司,与她同时进来的同事要么学历没她高,要么毕业学校没她好,为此她很有优越感,经常摆出一副自命不凡的神情。
当领导分配她做最基础的工作时,她立即觉得自己被大才小用了。一次,在结算时,她把一笔投资存款的利息重复计算了两次,虽然最终没有给公司造成实际损失,但整个公司的财务计划却被打乱了。
事后,她却觉得就像做错了一道数学题,改正过来,下次注意就是了。
她的这种态度让主管很不放心,以后再有什么重要的活,总找借口把她“晾”在一边,不再让她参与了。没过多久,这位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就与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拜拜了。应当说,她不是败给了别人,而是败给了自己。
究竟是因为你牢骚满腹而不得升迁,还是因不得升迁而牢骚满腹,就像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这个问题一样,谁也说不清。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两者绝对是相互影响的,只会形成恶性循环。不要总是认为自己怀才不遇或者是大才小用。首先你要认清自己的才能到底怎样,然后再给自己合适的定位。
你一定听过井底之蛙的故事,但你听过下面的故事么?
井里的青蛙向往大海,请大鳖带它去看海,大鳖欣然同意。青蛙见到一望无际的大海,惊叹不已,急不可待地扑进大海之中,却被一个巨浪打回海滩,摔得晕头转向。大鳖见状,就让青蛙趴在自己的背上,背着它游。青蛙逐渐适应了海水,能自己游一会儿了。
过了一阵子,青蛙有些渴了,但它喝不了又苦又咸的海水;它又有些饿了,却怎么也找不到一只可以吃的虫子。青蛙对大鳖说:“大海的确很好,但以我的身体条件,不能适应海里的生活。看来,我还是要回到我的井里,那儿才是我的乐土。”
这则寓言告诉你,不要做超越自己能力的事情,某些工作你未必能够胜任。
有一棵草气急败坏地质问锄地的农夫:“瞧瞧你都干了些什么!你了解我的价值吗?我给人类带来了清新的空气,给大地带来了生命的绿意,我保护着堤坝不被雨水冲刷,我让世界充满了生机……在千里沙漠,在茫茫戈壁,人们会因为有我的踪迹而欢呼雀跃,而现在,你竟然愚蠢地要锄去我!”
但农夫听不懂草的语言,他挥汗如雨,一边疲惫地挥舞着锄头,一边嘟嘟嚷嚷地抱怨着:“这些草,什么地方不好长,偏偏长在我的麦田里!”
草,如果长在高山、堤坝上保护水土,或许会被人称赞;如果它长在城市花园里美化环境,自然会得到人们的关照。然而,长在农夫的麦田里,其命运肯定是要被锄掉。草之所以抱不平,只不过是自己与自己过不去罢了,没有谁会把它看得那么重要。
如果自己的才能本来就有限,就不要抱怨自己现在的位置太低,给你一个太高的位置只会让你摔得更惨。这时候需要做的不是抱怨自己被大才小用,而是应该让自己真正地成为“大才”。
如果你的能力确实出众,那么你放心,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过不了多久,你定会得到别人的赏识。聪明人,可以超然地面对一切不公平。生活需要的信心、勇气和信仰,他们都具备。他们在自己获益的同时,又感染着别人。豁达、坚韧,让他们觉得困难从来都不是生活的障碍,而是勇气的陪衬,他们迟早会成功。
对于别人的意见,要虚心听取
谦恭虚心地听取他人意见是进步的先决条件,也是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的重要途径。
鹰王和鹰后从遥远的地方飞到远离人类的森林。它们打算在密林深处定居下来,于是就挑选了一棵又高又大、枝繁叶茂的橡树,在最高的一根树枝上开始筑巢,准备夏天在这儿孵养后代。鼹鼠听到了这个消息,大着胆子向鹰王提出警告:“这棵橡树可不是安全的住所,它的根几乎烂光了,随时都有倒掉的危险。你们最好不要在这儿筑巢。”
“嘿,这真是咄咄怪事!老鹰还需要鼹鼠来提醒?你们这些躲在洞里的家伙,难道能否认老鹰的眼睛是锐利的吗?鼹鼠是什么东西,竟然胆敢跑出来干涉鹰王的事情?”鹰王根本瞧不起鼹鼠的劝告,立刻动手筑巢,并且当天就把全家搬了进去。
不久,鹰后孵出了一窝可爱的小家伙。
一天早晨,正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外出打猎的鹰王带着丰盛的早餐飞回家来。然而,那棵橡树已经倒掉了,它的鹰后和它的子女都已经摔死了。
看见眼前的情景,鹰王悲痛不已,它放声大哭道:“我多么不幸啊!我把最好的忠告当成了耳边风,所以,命运就对我给予这样严厉的惩罚。我从来不曾料到,一只鼹鼠的警告竟会是这样准确,真是怪事!真是怪事!”
“轻视从下面来的忠告是愚蠢的,”谦恭的鼹鼠答道,“你想一想,我就在地底下打洞,和树根十分接近,树根是好是坏,有谁还会比我知道得更清楚的呢?”
由此可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是多么重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千万不要做自命不凡的老鹰。在思考问题或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当“鼹鼠”提出一些建议或指导时,我们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反思一下自己的决策和行为是否科学、合理。
我们都知道,皇帝中的极端包括夏桀、商纣和隋炀帝,印象中这几个人都是那种昏庸残暴之徒,可事实上,他们无论从个人能力,还是文治武功方面在历史上也是可圈可点的,但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无限膨胀了自我,谁的意见也听不进去,最终都是落到了死无葬身之地的悲惨境地。相反,痞子般的刘邦却能在乱世中脱颖而出,比起他“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对手项羽,水平可以说是相差甚远,但项羽恃才傲物,什么人也不放在眼里,也听不进他人意见,于是乎,很多经天纬地的人才都透过他的大筛子,漏到了刘邦的盘子里。
这启示我们:一个人拥有才能很重要,但也要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才好。只有将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方能更好地开创自己的事业。
唐太宗李世民文武双全,但却非常重视网罗人才,并做到人尽其用。魏征本来是他的敌人,但却最终成了他的一面镜子。也正是因为有了这面镜子,和一批有才能的文臣武将的辅佐,从而创建出大唐盛世。
近乎神一般的毛泽东也喜好以能者为师,虚心听取他人建议。比如,在庐山会议初期,印发毛泽东的《到韶山》一诗。毛泽东向有“荆楚才子”之称的梅白征求意见,梅白提出“别梦依稀哭逝川”的“哭”改为“咒”更好。毛泽东欣然接受,称梅白是“半字之师”。又如,1957年,毛泽东请教诗人臧克家,问他对自己的词作《沁园春?雪》有何看法。臧克家认为词中的“原驰腊象”的“腊”字改为“蜡”似好些,“蜡象”正好与前面的“银蛇”映衬。毛泽东听后高兴地说:“好,就请你替我改过来。”
克林顿在演讲时,有学生问他:“外面有许多抗议你的人,对此你有什么想法?”克林顿回答说:“作为美国总统,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有反对我的人。我把反对我的人当做我的好朋友。当他们反对我的时候,其实是在批评我,而敢于批评我的人都是我的好朋友。”
古今中外的伟人领袖犹能以贤者、能者为师,谦逊地听取他人的意见,作为一个普通人,还有什么资格目空一切呢?放低你的姿态吧!不要总认为自己高高在上,无所不能。一个人再有能力,也有失败的时候。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正确对待来自他人的批评、指责,将让你收获更多的成功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