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附录一 李秀成供词①点评03(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①还讲天数,这个理念支配着李秀成供词的写作。

②李秀成守住忠君道德底线,是人杰,知恩图报。不在危难时出卖主子。天京突围就是在他总体策划、统一领导下进行的。这些他没有说,也不会说。

③此句最为曾国藩欣赏。曾就是要向北京交代洪天贵福已死。

承禁囚笼,蒙九帅恩给饭茶足食,老中堂玉驾由皖而来,当承讯问,我见老中堂大义恩深,实大鸿才,心悔未及,中承(丞)大人情厚难酹(酬),是以我心自愿将国中一切供呈。③罪将是本不才,自幼(幼)在家为穷民,而图日食,并不知天王图国之为,来者数万之众愿随,独非我一人愚檬(蒙)。我出名作事,三四年之间,方知我李秀成微名也。今天国已亡,实大清皇上之福德,万幸之至。今我在天朝亦忠其为,其国军亡,我为洪姓之将,外众将兵具(俱)是我辖。今见老中堂恩惠甚深,中承(丞)大人智才爱众,惜士恩良,我愿将部下两岸陆续收荃,而酹(酬)高厚。我为此者,实见老中堂人(仁)爱,我虽不才,早至数年,而在部下,亦尽力图酹(酬),虽不才智,死力可为。忠扶天朝末国不代(待)复言。愿收齐人众,尽义对大清皇上,以酹(赎)旧日有罪愚民。若我主在邦全,我为此事,是我不忠。今主死国亡,我兵数十万众乱坏世民间,我不能卫固(国),[致]其害民,皆我之罪也。天朝之国,今蒙恩代(待),愿代收齐报德。今而扶洪姓为将,今已被拿,本应早日诛刑,承蒙迟究,敢带(感戴)靡涯。今国败尽,免我兵不可再坏凡民。老中堂以及中承(丞)大人肯容此举,实大清皇上格外之福,万民同占中堂雨露之恩。若我能此本事收复,恐防我他心,仍祈刑正国法;如办不成,正国法是定。我此者,实因欲保民为乐之意,①恐中堂不信我有此为,仍锁在禁,容我办为,付人我用,可在皖省居中,两岸好办。心虔有余,无有二意,如承因(恩)肯纳,具(俱)办齐全,决不负意。祈劳高才揣度,合否可为。计开欲办收齐之章程门(开)列于后,仍祈玉鉴。

①李秀成将被俘过程写得头头是道,实非亲身经历,不能如此。

②李秀成身为大帅,逃跑时随身携带珍珠宝物,多此一举,此乃颇见生趣,何以要写进供词,曾国藩读后何以未查问。

③李秀成毕竟是农民思维,有认识误区。他对曾国藩极不了解,还是以常规认知。他想玩弄曾国藩,反而为曾国藩玩弄,在斗智中决非曾国藩对手。作为儒家传人,曾国藩自能儒法并用、恩威并施,对李秀成的多次阿谀,能看得出是别有用心,因李的对供词不作评述,不作要求。李秀成却还自以为是得计。这正是李秀成性格的悲剧,也是历史的悲剧。

一、要准恩赦两广之人勿杀,给票其回,或散作生意。肯散两广之人,其各易办,因两广人起随起义②,至肯赦者,天下闻知,无有不服。其欲愿投入军者,不必用他。各省县之兵亦要赦去。如行此举,大幸民安,免劳大清财货,免劳将相之心。

二、欲恩行此举,要中堂发一二[人]同我差使前去。若我京城贵营拿有我之人,准我保数个代我带民(文)前往,先收我儿子为先。

三、要收我堂弟李世贤为首。李世贤之母亲及其家眷概被稣州李抚台溧扬(阳)带云(去),业宽养重代(待)。欲收我弟,速见攻(功)者,求中堂行文取其母到皖省,我行文前去,可速成功定也。其视(事)母至孝,今我被擒,办此者之易甚也。其母不到,我文前去,迟些日期,亦可成事。

①李秀成不以时空和条件变化,仍以为可以安抚部众。他的“招降十要”写得秩序有方,相当周密,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他认为,如果执行亦是能走得通的,可见他不懂得此时形势的骤变。

“起义”,在当时泛用,并非如后来用为正面词。

四、欲将听王陈炳文收复(服)。陈炳文与我至爱,两好作为亲亲。我今被获在此,我文至,其定肯从。其各肯从成此事,欲因我在此,各有去路,定而成也。陈炳文从,汪海洋亦至,我家弟从,朱兴隆、陆顺德从之定也。若不收复(服)此人,虽中堂兵欲争,能平此等,实有费力费财,其等在外路阔,尔兵到此,其又去被(彼),何不有乱于民?被为(围)严紧,尚有计他逃,不独该在外许广野而无别计者乎?欲代收此等人者,亦差使往。

五、查幼(幼)主果能到外,再有别样善谋,又再计效(较),此人必不能有了。

六、老中堂肯行此举,非(必)马玉堂及赵金龙二人为用,其去必成。

七、要求中堂发一谕与我,押带我文并往,有文去不用印信。今用印者,到我营中,其众将格而不信,他定疑中堂自造诱他。我亲书字到,我营将个个可知,格宜稳便。我在天朝时用文盖印者,无我亲画密号,其将不从。收复(服)我弟及我子我侄我将之后,又收黄文金,总赦回乡,其事定成。我业落这边,是部辖定概从之。我部从顺,处处皆从。天朝独我部众,将我部收齐,余各记话而从。①

八、要求中堂今将南京城内不计是王是将,不计何处之人,求亭(停)刀勿杀,赦其死罪,给票给资,放其他行,留其传出于外,人人悉中堂中承(丞)宽恩赦他,其心免结,图事速成。

九、要收复(服)天朝各将,免乱天下者,务用善心抚拉(恤)。有中堂如此仁爱收复(服),又有罪将邦(帮)筹为引,不计其何将,不计有罪,以义用收复(服)天朝将兵后,稳(捻)匪作乱,举手而平,在安省居南北便易(利)。

十、要劳老中堂如行者求行,出示各省远近州县乡村,言金凌(陵)如此如此,今各众不计何[人]具(俱)赦,仍旧为民,此是首要。今具(俱)用仁爱为刀,而平定天下,不可以杀为威,杀之不尽,仁义而服世间。罪将本无才智,被获罪孤(辜),何[知]此事,实老中堂深恩量大,出我一片思及愚诚。昨夜②承老中堂调至驾前讯问,承恩惠示,真报无由。罪将一身屈错,未逢明良。今见老中堂恩广,罪将定要先行靖一方酬报。昨夜深惠厚情,死而足愿,欢乐归阴。

①李秀成言为心声。也许他认为招降李世贤等江西军有些把握,但对当时活在皖西的陈得才就难以办理了。此处就干脆不提。

②昨夜,指七月初五(8月6日),曾国藩宴请李秀成,告以处死事。自是初六(8月7日)晨起疾书“十误”,在临刑前还是想到保全家人、部属。他确是有仁义之心。

计开天朝之失误有十:

一、误国之首,东王令李开芳、林凤祥扫北败亡之大误。

二、误因李开芳、林凤祥扫北兵败后,调丞相曾立昌、陈仕保、许十八去救,到临青(清)州之败。

三、误因曾立昌等由临青(清)败回,未能救李开芳、林凤祥,封燕王秦日昌复带兵去救,兵到舒城杨家店败回。《杨家店清将,现今日久,不能记得姓名。〉

四、误不应发林绍璋去相谭(湘潭),此时林绍璋在相谭(湘潭)全军败尽。

五、误因东王、北王两家相杀,此是大误。

六、误翼王与主不和,君臣而(疑)忌,翼起狈(猜)心,将合朝好文武将兵带去,此误至大。

六、误主不信外臣,用其长兄次兄为辅,此人未有才情,不能保国而误。

七、误主不问政事。

八、误封王太多,此之大误。

九、误国不用贤才。

十、误立政无章。误国误命者,因十误之由而起,①而性命无涯。

天朝之根已去,能收复(服)此等之人众齐来,免大清心腹之患再生,中堂及中承(丞)大人名成利就,早日完功收复(服),众匪发何防。为今虑者,洋鬼定变动之为,中堂恩厚,我亦陈之。鬼子到过天京,与天王及(叙)过,要与天王平分地土,其愿助之。天王云不肯:“我争中国。欲相(想)全图,事成平定(分),天下失笑,不成之后,引鬼入邦。”此语是与朝臣谈及后[不]肯从。鬼云:“尔天王兵而虽众,不及洋兵万人,有我洋兵三、二万众,又有火舟,一手而平。”鬼云:“我万余之众打入北京,后说和,今上(尚)少我国尾[欠],尔不与合,尔天朝不久,待为(会)我另行举动。”此这鬼头与天王不肯,然后与及谈。今天朝之事此(已)定,不甚费力,要防鬼反为先②。此是真实之语。今其未动,老中堂早定计去广东先行密中多买其大炮回,先有其炮,其药其码子全(存)贮多多,防在要隘。炮位要大,要买其洋鬼炮棵(架),有其炮,元其炮棵(架)不能。买炮为备隘口者,总三四千斤即可,太大不必买他,他[有]十五、三十斤重码,而何将炮而制计保水面之坚,虽我有我国之广炮之好,实无他炮之强。取到其炮,取到车炮棵(架),寻好匠人,照其样式,一一制造。那时将我中国广炮制造多多,以一教十匠人,以十教百匠人,我国人人可悉,制用此物者人多,那时我亦利害制之。大西[瓜]炮棵(架),我在太仓抢得炮样,业经制[造],与其一样无差,今南京城内上(尚)有此样。又要买其三四百斤之大铜炮廿余条,亦是有旱路用之炮棵(架)。选集我灵变通(聪)明用炮之人,在阔地方密中教练,仍用炮子对一面高山,平处立起把子,教练炮手,练久而成百发百[中]之好手,出重工食,给与其资。欲与洋鬼争衡,务先买大炮早备为先,与其有争是定。我天朝已末,我乃大清民根,亦愿军民之好,免以惊动我大国人民,见中堂情深义厚,说直明言,并未半言虚语。现今广东人众近在海[边],知洋鬼之来情,知其鬼利情节之人,查寻数人为用,去办此物,非广东之人不能。现今仍言(然)买动洋鬼通敌数人,同作生意,可到广往来,好买其炮。买此炮上海、宁波未有,东省是鬼之旧根,此处要用者亦彼处之来,到广东乡巷(香港)所买便也。欲同步战之利,到乡巷(香港)要密买其鬼之抬抢(枪),此炮每条食炮[子]十两半斤之上下,鬼与[我]步战,其定用手抢(枪),甚(其)打远过我买洋抢(枪),故其来少用抬抢(枪),我买为之用,实有利便甚也。愚言如此,我与其战过,方悉其由。今我国末,亦是先天之定数,下民应劫难,如其此劫,何生天王而乱天下,何我不才而佐他乎?今已被拿在禁,非因天意使然,我亦不知我前世之来历,天下多少英雄才子,何不为此事而独我为,实我不知知(之)也。如知①(下缺)。

①“十误”写得有理。只有如李秀成那样的军事领袖,才能抓住根本。但他没有总结自己主政后的几处大误。

②从军事实践中提出“鬼是大患”,卓见有睿明的眼光。这在太平天国以及当时中国无人可及,包括洪仁玕。

①“招降十要”和“十误”也写了,要写的大致也全写了。再写的是“防鬼”的经验,乃是题外的话,此后被毁的部分,应该一是对八旗、绿营各路人马的评述,二是曾国藩很感兴趣的天京金窖和圣库情况,这也是避忌的,所以被撕去了。至于劝曾国藩自己做皇帝的说法,当是子虚乌有,李秀成即使最为无知、低能,也决不会写在纸上,白纸黑字,为曾国藩制造麻烦,留下把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