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则十一 机会不是等来的是靠自己寻找的(第4页)
李氏箴言:
不论做什么生意,必先了解市场的需求预谋制胜,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追上瞬息万变的社会。
胜利往往属于先人一步的人
信息时代。抓住机遇,获得成功更要讲究时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成功。谁能够最先产生好的主意。并将其加以实施,谁先一步抢占市场,谁的收益就大,利润就高。
有时,同样一个机遇既可以属于你,也可以属于他,这就有一个看谁捷足先登的问题了。
有些人拖延是因为他们的做事速度太慢,遇事总是观望与犹豫。徘徊观望是我们成功的大敌。许多人都因为对已经来到面前的机会没有信心,而在犹豫之间把它轻轻放过了。“机会难再”,即使它肯再来,光临你的门前,但假如你仍没有改掉你那徘徊瞻顾的毛病的话,它还是照样要溜走。行动慢,等于没有行动。能够超越你竞争对手的关键,能够帮助你达成目标的关键,能够帮助你成功致富的关键,能够帮助你谱写精彩人生的关键,只有一个:那就是快速行动。
美国著名成功学大师皮鲁克斯有一句名言:“先人一步者,总能获得主动,占领有利地位。”的确,机会很重要,你对机会的反应同样重要。当机会来临时,反应敏捷的人是先人一步抓住机遇。因为机会不等人,稍纵即逝,再者机会对别人也是公平的,幸运52的口号就是“谁都有机会”,那么最终谁能抓住机会呢?答案是反应敏捷就会“捷足先登”。
时下经常讲要“抓住机遇”,但究竟怎样才能抓住机遇呢?被喻为“中国第一打工王”、“中国亿万富翁”刘延林说:“机遇,对每个人来说,应该是平等的,但为什么有人捕捉不到,有人捕捉得到?关键在于:你是不是积累了捕捉机遇的本领。就像你狩猎,等了很久很久,猎物来了,你却放空枪,只能眼睁睁看着猎物消失。捕捉猎物的本领,就是及时抓住机遇。同样发现了机遇,有的人能够牢牢抓住,有的人却眼睁睁地看着机遇溜走。”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三个财主在一起散步,其中一个忽然首先发现前方躺着一枚闪闪发光的金币,眼神顿时凝固了!几乎同时,另一人大叫起来:“金币。”话音未落,第三个人已经俯身把金币捡到自己手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机遇面前,眼快嘴快都不如手快。生活中不少人发现了机遇,但是不能立即通过行动去抓住机遇,最终与没有发现机遇一样。
有很多成功的大企业家并没有学过经济学,肚子里也没什么“墨水”,他们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行动快:一旦发现机遇,就能把机遇牢牢地“抓”在手中!《英国十大首富成功的秘诀》里分析当代英国顶尖首富的成功秘诀时指出:“如果将他们的成功归结于深思熟虑的能力和高瞻远瞩的思想,那就失之片面了。他们真正的才能在于他们审时度势后付诸行动的速度。这才是他们最了不起的,这才是使他们出类拔萃,位居实业界最高、最难职位的原因。‘现在就干,马上行动’是他们的口头禅。”
机会是一种稍纵即逝的东西,而且机会的产生也并非易事,因此不可能每个人什么时候都有机会可抓。在机会还没有来临时,最好的办法就是:等待,等待,再等待,在等待中为机会的到来做好准备。
李氏箴言:
如果在竞争中,你输了,那么你输在时间;反之,你赢了,也赢在时间。
决策的时候要果断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是一个浅显而深刻的道理。生活中有很多人大事当前总是寻找保险、举棋不定、犹豫不决。在采取措施前一定要去和他人商量,这种主意不定、意志不坚的人,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也就更不会被他人所信赖。
有些人的优柔寡断简直到了无可救药的脚步,他们不敢决定任何事情,不敢担负起应负的责任。而他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事情的结果会怎样——究竟是好是坏,是凶是吉。他们常常对自己的判断产生怀疑,不敢相信他们自己能解决重要的事情。当然因为他们的犹豫不决,也使他们自己的美好想法陷于破灭。
有一个很让人深思的故事:某地发生水灾,整个乡村都难逃厄运。村民纷纷逃生,一位上帝的虔诚信徒爬到了屋顶,等待上帝的拯救。不久,大水浸过屋顶,刚好有一只木舟经过,舟上的人要带他逃生。这位信徒胸有成竹地说:“不用啦,上帝会拯救我的!”木舟就离他而去。片刻之间,河水已浸到他的膝盖。刚巧,有一艘汽艇经过,拯救尚未逃生者。这位信徒则说:“不必啦,上帝一定会救我的。”汽艇只好到别的地方救其他的人。
几分钟后,洪水高涨,已到信徒的肩膀。这个时候,有架直升机放下软梯来拯救他。他死也不肯上机,说:“别担心我啦,上帝会救我的!”直升机也只好离去。最后,水继续高涨,这位信徒淹死了。
死后,他升上天堂,遇见了上帝。他大骂:“平日我诚心祈祷您,您却见死不救。算我瞎了眼啦。”
上帝听后叫了起来:“你还要我怎样?我已经给你派去了两条船和一架飞机!”
机会只敲一次门,成功者善于抓住每次机会,充分施展才能,最终获得成功,得到命运意外而又意料之中的垂青。
对于成功来说,犹豫不决、优柔寡断是一个阴险的仇敌,在它还没有伤害我们、破坏我们、限制我们一生之前,我们就要即刻把这一敌人置于死地。不要再等待、再犹豫,决不要等到明天,今天就应该开始。要逼迫自己训练一种遇事果断坚定、迅速决策的能力,对于任何事情切不要犹豫不决。
有一个人,他从来不把事情做完,无论做什么事情,他都给自己留下重新考虑的余地。例如他写信时不到最后一分钟,就决不肯封起来,因为他总担心还有什么要改动。他时常在把信都封好了,邮票也贴好了,正预备要投入邮筒之时,又把信封拆开,再更改信中的语句。最令人可笑的是有一次他给别人写了一封信,然后又打电话去,叫人家把那封信原封不动立刻退回。这个人是个社会名人,在许多方面有着非常出色的才能与品格,但是正是由于他这种犹豫不决的习惯,使他很难得到其他人的信赖。所有与他相识的人,都为他这一弱点感到惋惜。
还有一位女士,当她要买一样东西的时候,她一定要把全城所有出售那样东西的商场都跑遍。从一个柜台,跑到另一个柜台,她从柜台上拿起了货物时,会从各方面仔细打量,看了再看,心中还不知道喜欢的究竟是什么。她看了又看,还会觉得这个颜色有些不同,那个式样有些差异,也不知道究竟要买哪一种是好。她还会问各种问题,有时问了又问,弄得售货员十分厌烦,结果,她竟一样东西也买不到,总是空手而去。她要买一样保暖的衣帽,不喜欢穿戴着太笨重,又不喜欢过分暖热。她要买一样衣物,即适于夏天,又适于冬天,既适用于高山,又适用于海滨,不仅可用于正规场所,又可用于休闲。心中带着这几种不现实的苛求,还能从哪里买到这样的东西呢?万一碰巧她买到了这样一件衣物,她心中还是怀疑所买的东西是否真的不错?是否要带回去询问他人的意见,然后再向店中调换?无论买哪一样东西,她总要掉换两三次,最后还是感到不满意。
游移不定和优柔寡断,对于一个人来说,实在是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会破坏一个人的自信心,也可以破坏一个人的判断力,并大大有害于一个人的全部精神能力的发挥。
当然,对于比较复杂的事情,在决断之前需要从各方面来加以权衡和考虑,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进行最后的判断。一旦打定主意,就决不要再更改,不再留给自己回头考虑、准备后退的余地。一旦决策,就要断绝自己的后路。只有这样做,才能养成坚决果断的习惯,既可以增强自己的自信,同时也能博得他人的信赖。有了这种习惯后,在最初的时候,也许会时常作出错误的决策,但由此获得的自信等种种卓越品质,足以弥补错误决策可能带来的损失:
一个人的成功与果断决策这一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没有果断决策的能力,那么我们的一生,就像深海中的一叶孤舟,永远漂流在狂风暴雨的汪洋大海里,永远达到不成功的目的地。
李氏箴言:
不必再有丝毫犹豫,竞争既搏命,更是斗智斗勇。倘若连这点勇气都没有,谈何在商场立脚,超越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