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90在问话中摸对方底细(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提出某一个问题,可能会无意中触动对方的敏感之处,使对方产生反感。所以,提问时要尽量避开对方的忌讳。

假如你改用另外一种方式提问:“在这份登记表上,要求填写您的年龄,有的人愿意填大于25岁,您愿意这么填吗?”

这样的提问,对方不但不会生气,还可能积极配合你的行动。

提问问得巧,才是富有口才的标志。怎样才能问得巧,首先是选择恰当的提问形式。

提问的形式有这么几种:

(1)限制型提问

这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提问技巧。它能帮助提问者获得较为理想的回答,减少被提问者说出拒绝的或提问者不愿接受的回答。

这种提问形式的特点是限制对方的回答范围,有意识、有目的地让对方在所限范围内作出回答。

据说,香港一般茶室因为有些客人在喝可可同时放个鸡蛋,所以侍者在客人要可可时必问一句:“要不要放鸡蛋?”

这种提问留给对方选择的范围是“要不要”。

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后,提出侍者不要问“要不要放鸡蛋”而要问:“放一个还是两个鸡蛋”。这样,提问就缩小了对方的选择范围,把范围限制在“放一个还是两个”之内。这样一来,鸡蛋当然能多卖了。

(2)婉转型提问

这种提问是用婉转的方法和语气,在适宜的场所向对方发问。

这种提问是没有摸清对方虚实,先虚设一问,投一颗“问路的石子”,避免对方拒绝而出现难堪局面,又能探出对方的虚实,达到提问的目的。

例如,谈判时,如果谈判一方想把自己的产品推销出去,但他并不知道对方是否会接受;又不好直接问对方要不要,于是他试探地问:“这种产品的功能还不错吧?你能评价一下吗?”

如果对方有意,他会接受:如果对方不满意,他的拒绝也不会使双方难堪。

(3)攻击型提问

这种问话的直接目的是击败对手,故而要求这种问话具有干练、明了、击中对手要害等特点。

如美国里根与卡特竞选总统时的一段辩论,当时里根挑战性地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每一个公民在投票之前都应该好好想想这样几个问题,你的生活是不是比四年前改善了?你到商店里去买东西时是不是比四年前更方便了?美国的失业人数是不是比四年前减少了?美国在国际上是不是比四年前更受尊重了?”

辩论结束后,民意测验结果表明:支持里根的人上升到67%,支持卡特的人下降到30%。

(4)协商型提问

如果你要对方同意你的观点,应尽量用商量的口吻向对方提问,如:“你看这样写是否妥当?”

这种提问,对方比较容易接受。而且,即使对方没有接受你的条件,气氛仍能保持融洽,在进一步协商之后双方仍有合作的可能。

提问要留心对手的心境。

人总是处于一定的情绪之中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些人高兴起来一掷千金,反之,则一毛不拔。显然,人情绪的不同,对同一件事可以作出完全不同的反应。

例如,对方心境好时,常常会轻易地满足你所提出的要求。并且还会变得粗心大意,很容易露出口气。此时,你抓住机会,提出问题,通常会有所收获。

总之,每一个提问都是一颗探路的“石子”。你可以通过对产品质量、购买数量、付款方式、交货时间等问题来了解对方的虚实。

同时,不断地投石问路还能使对方穷于应付。如果卖方想要拒绝买方的提问一般是很不礼貌的。

面对这种连珠炮式的提问,许多卖主不但难以主动出击,而且宁愿适当降低价格,而不愿疲于回答询问。那么你提问的目的也就达达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