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良好的第一印象(第4页)
明朝永乐年间有一位学者在他的《读书录》中讲了许多接待宾朋的道理。有一点特别值得重视。他说:“虚心接人,则于人无忤;自满者反是。”这是把虚心看作交友待客的根本态度,真可谓一语中的,抓住了要害。
做客拜访要讲究
做客拜访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交际形式,也是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一种有效方法。
做客拜访要选择一个对方方便的时间。一般可在假日的下午或平时晚饭后,要避免在吃饭和休息的时间登门造访。拜访前,应尽可能事先告知,约定一个时间,以免扑空或打乱对方的日程安排。约定时间后,不能轻易失约或迟到。如因特殊情况不能前去,一定要设法通知对方,并表示歉意。
拜访时,应先轻轻敲门或按门铃,当有人应声允许进入或出来迎接时方可入内。敲门不宜太重或太急,一般轻敲两三下即可。切不可不打招呼擅自闯入,即使门开着,也要敲门或以其他方式告知主人有客来访。
进门后,拜访者随身带来的外套、雨具等物品应搁放到主人指定的地方,不可任意乱放。对室内的人,无论认识与否,都应主动打招呼。如果你带孩子或其他人来,要介绍给主人,并教孩子如何称呼。主人端上茶来,应从座位上欠身,双手捧接,并表示感谢。吸烟者应在主人敬烟或征得主人同意后,方可吸烟。和主人交谈时,应注意掌握时间。有要事必须要与主人商量或请教时,应尽快表明来意,不要东拉西扯,浪费时间。
离开时要主动告别,如果主人出门相送,拜访人应请主人留步并道谢,热情说声“再见”。
对待身体有缺陷的人要公平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与正常人相比,残疾人在学习、求职、工作、生活等方面上会遇到更多、更大的困难,甚至由于生理上的缺陷,限制了他们活动的天地、职业的选择、工作的开展和学习的进行。因此,他们比正常人更需要别人关心、帮助、支持和鼓励。只有经常得到别人的关心、帮助、支持和鼓励,他们才能看到人生的价值,感受社会的温暖。在公共场所要处处礼让残疾人,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方便和帮助,但提供帮助应先征得他们的同意,等他愿意接受你的帮助并告诉你怎么做时再去做。
在社交场合,当被介绍给残疾人时应主动上前致意,做好握手的准备。对双目失明的人,可以先问一下:“我们握握手好吗?”然后把手伸给他(她)。相互交流时,应直接与残疾者交谈,眼光正对着他们,不要面对别人用第三人称称呼他们。如果对方坐在轮椅上,应尽量保持视线与他等高,并用正常的声调说话,不要拍他的头或肩膀,更不要靠在他的轮椅上,因为椅子已被视为他身体的一部分。绝不要对残疾人使用侮辱性的称呼,更不应该将残疾人作为逗乐、欺侮的对象。嘲笑别人的生理缺陷,是一种不文明的可耻行为。
面试的言语有讲究
只有恰当、准确、诚恳地用语言表达出你的思想、才智、修养,才能最终让主考人确信你是本职位的合适人选。“说”是表现自我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说话才能达到表现自我的目的呢?
说好第一句话。据不完全统计,有70%的应试者参加面试时,不主动说第一句话,沉默地等待主考人发问,或虽然主动说话但不得体。只有30%的人能有礼貌、得体地说好第一句话。一般来说,第一句话可以是问候、请示或自我介绍,如“您好,我是王二,来参加面试”等,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不能弄巧成拙。创造良好的开端,可以给主考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积极参与。大多数主考人都喜欢积极参与、开朗的人。因此,应试者不能消极被动地坐在那里等着回答问题,要积极主动地参与交谈,适时调控面谈的进程,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当然,交谈要掌握分寸,不能喧宾夺主。讲话在精而不在多,说话过多就难免失之轻率。说话要力求把握要点,说一些无关的事于己不利。
采用呼应式交谈。面试既不同于当众演讲,又不同于自言自语,而是相互之间的呼应。成功的对话是一个相互应答的过程,自己的每一句话都应该是对方上一句话的继续,并给对方提供发言的余地。
弄清提问的内容。面试中,主考人提出的问题过大,以致不知从何答起,或对问题的意思不明白,是常有的事。这时不能想当然地去理解,答非所问。如果对方问的问题过大,你最好婉转一点表示自己不太明白对方要求哪一方面的答案。
重视最后的道别。这是给人好印象的要点之一。虽然最后的动作并不能代表所有的表现都很好,但不可讳言的是,最后的道别的确会使对方留下的印象不同。
恰当处理说错话的状况。应试者在面试时由于紧张,容易脱口而说出错话。这时,不应该懊悔万分,心慌意乱,这样只能越发紧张,接下去的表现更糟糕。最好的办法是保持镇静。若说错的话无关紧要,可以若无其事,继续专心应答。因为主考人不会因一点小错误而放过合适的人才,且主考人也会理解你因为心情紧张而说错。若说错的话比较重要,应该在合适的时间更正并道歉。
语言表达方式。在语言沟通方面,说话的内容往往没有说话的方式重要。主考人对应试者的印象与评价,来自“他讲了什么话”的方面较少,而对应试者怎样讲这些话印象较深。因此,在面试过程中,回答问题的内容固然重要,而说话的方式更不容忽视。
应试者在介绍情况、回答问题时,既不能冗长烦琐,又不要混乱晦涩,烦琐混乱会使对方感觉你思路不清,长篇大论也会使人心生不快,都会产生不良效果。应该尽量做到:一是把自己的意思完整地表达出来;二是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合乎逻辑;三是语言简练,没有废话;四是语速适中,不急不缓,平时说话快的要尽量把语速减慢;五是声音大小适中,太小显得信心不足,太大会使主考人员感到很不自在,说话的声音只要让主考人员听清就行了。
敬语是一个人身份修养的标志。在社交场合,敬语使用错误,会非常难堪。例如,请别人替你服务时,要加上“请”或“某先生”。尤其是在交谈中,称呼对方的父母,应该说“伯父”“伯母”,直接说“你爸爸”“你妈妈”当然也可以,但缺乏高雅的气质。一个有教养的人,不应该忽略这些。
同样一句话,会因讲法不同,而给人完全不同的感受。例如,前面有人挡住你的去路,如果你说:“让开!让开!我要过去!”或许换来的只是不屑一顾的白眼。如果你能使用敬语,客气地说:“先生,对不起,麻烦您让一下路好吗?”对方一定会马上让开,面带笑容地让你过去。再举个例子,在很挤的公共汽车上,你不小心踩了别人一脚,若你很自然优雅地向对方道歉,说声:“对不起!”对方再痛,也只是苦笑说:“没关系!”事实上,只要你养成习惯,对别人时常存有尊重的意念,那么,很多矛盾就可以化解,很多事情就可以顺利地解决。
在公共场合说话有讲究
公共场合沟通是在特殊场合中思考问题、交换意见或者达成双方协议的交流,双方地位平等。这些不但要注意谈话的技巧、艺术,交谈的礼仪更为重要。当然不同职业、身份的人其谈吐的方式不尽相同,然而从礼仪上来说,要尽可能避免粗俗,尽量做到讲文明、讲礼貌。通过交谈充分展示出自己优秀的风范。
第一,交谈时不能漫不经心而要诚恳。和别人交谈时必须谦虚、诚恳,并认真听对方讲话,不能轻易打断对方,并尽可能注视对方。假如需要插话,必须先说:“对不起,打断一下,请您把刚才说的内容再重复一次行吗?我还没听懂。”万万不能在对方讲话时心不在焉,精神不振,或做别的事情。例如,有些人一边听对方讲话一边修指甲,这会让对方觉得不受重视;也有些人在对方讲话的时候喜欢闭上眼睛,似听没听,说他没听吧,他可能会突然地打断讲话并提出问题,让讲话的人形成心理压力,措手不及;还有些人别人讲话时,他与身边的人小声议论,或者说悄悄话,这些都是对讲话人的不尊重、不礼貌的行为表现。
第二,谈话要讲究艺术。谈话也要讲究艺术,尽量使言语清晰顺畅,问题的中心突出、语言简明、逻辑性强,从而引起对方的重视。然而有些人不太重视这方面的修养,想说的话心里也不清楚,边说边想,甚至是语无伦次,颠三倒四,让人听了也不能理解。不知道“言不乱发,发必当理”的道理。假如别人听不懂,当然也就无法回答你的问题。因此,在谈话之前必须将要谈的内容想明白。然而无论如何,和别人交谈都必须尊重对方,听别人把话讲完,一定不能表现出厌烦的情绪,使对方心里感到紧张,便更不知如何说了。
第四,谈话时,避免冷落旁人。多人共同交谈时,要注意顾及每个人,不冷落任何人,这是一种礼貌。
总而言之,诚恳是交谈的前提,通过亲切、朴实的话语,文雅的举止,从而做到人和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建立和平的交际关系,对于成功必然是有利的。
和异性沟通有讲究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倡导男女平等的社会,在沟通中不能带有“性别歧视”,但是我们必须承认“男女有别”,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特征和处事方式毕竟有很大的差别。充分地了解这一点,对于增加我们沟通的成功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实,与异性沟通的关键原则只有两条:一是采取肯定和亲切的态度,不要轻易向异性说“不”,因为这样较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心;二是要显得自信,不要一接触异性就紧张,不能坦然相处。当然,异性沟通时的相互尊重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将会带来不必要的误解。比如,待人热情大方、诚实质朴,本是一种美德,但如果不分场合,不看对象,对任何人都表现出亲热,心直口快,喜欢攀谈,就很可能引起对方的误会,甚至产生某种错误的联想;而男人在单身宿舍里的宣言及女性深闺里的私语,在这种沟通场合都不应轻易“示人”,这不仅是尊重对方,更是自尊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