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关于自己心灵演绎的传奇(第4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亨利·梭罗曾经说:“我从没找到过这样一个伙伴,他能像这一小时那样长期地陪伴着我。”生命的质量是以所做的而不是以人度过的光阴来衡量,生活中每天抽出一点时间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能使心灵更美,生活更有情趣,生命也更有意义。

一个多才多艺的人,容易产生成就感,易被社会接纳。因为他能赢得社会的赞誉、周围人们的欣赏,往往能弥补自己生理上的、性格方面的不足;能使人厚积薄发,触类旁通,愉快地编织自己的网络,萌生出新的乐趣;易发现别人不易发现的智慧和美。

有时,在别人一筹莫展之处,他却能畅通无阻,勇往直前。在别人遇到危难、难以前进时,他却能履险如夷,跨越艰辛。一个对生活、对人生充满渴望、兴趣盎然,保持一种积极心态的人,必然有过人的精力。

兴趣,能增加生活的亮色。

兴趣,是一个人充满活力的表现。生活本身应该是赤橙黄绿青蓝紫多色调的。有兴趣爱好的人,生活才有七色阳光;才能感受到生命的珍贵可爱。

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培育自己的兴趣爱好,能调适心情,使自己得到放松。

健康有益的兴趣,能使人在潜移默化中享受生活的馈赠,接受文明的陶冶,培育良好的性格、毅力、意志等优秀心理气质。

兴趣爱好还能促进人际交往,增强友谊。使人扩大视野,开阔知识面,使人心境愉快,促进身体健康,给生活带来幸福和宁静。

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不少文坛俊杰、科学巨擘、商界行家、政坛精英,他们都有的兴趣雅好。他们既是执着创造的事业中人,又是富于生活情趣的性情中人。事业是他们的不朽生命,生活则是他们纵横捭阖的精美舞台。他们在享受立业欢愉的同时,又以自己斑斓多彩、瑰美绝有的闲情雅趣,装点生活的艺术,拓展独特的才华。

许多文人、学者、画师钟情于大自然,他们或是拨动山水之韵,或是追寻自然的踪迹,或是醉赏风花雪月,或是独享月色的清幽。他们散怀山水,江海踏浪,遨游天下,贪婪地阅读着浩浩宇宙之书。

大自然的神韵带给他们创造的灵感,助他们在事业的海洋中自由地游弋。不少名家在休闲时刻都有自己多姿多彩的爱好,他们或情系花香,或醉恋草木,或宠爱生灵,或迷于音乐,或欣赏艺术,或闲读诗书,或博藏珍玩,或强身养性……在五彩缤纷的生活中,享受人生之趣,使自己的事业、身心都得到和谐、均衡、健康地发展。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快活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运气碰上的,不快活则是随时随地在等待着你。一个人踏进社会,不知会有哪些坑坑洼洼,等着你去跌个鼻青脸肿呢?所以,越寻思越觉得活在这个世界上太累了。怎么办呢?那么,最佳之计:你一定要努力寻找快乐,去追求心目中的理想世界。

栽一株心灵之花于心田

无论生命有多少凄苦,人生有多艰难,都应栽种一株美丽的心灵之花于心田,让绚丽的花朵昂然地绽放在生命的枝头。从此,你便拥有了兰心惠质,你的心境也定会盈满幸福!

“文革”期间,著名作家沈从文被下放到多雨的泥泞的湖北咸宁劳动改造,饱受痛楚。可沈从文毫不在意,在咸宁给他的表侄、画家黄永玉写信说:“这儿荷花真好,你若来……”

就这样一句普普通通的“荷花真好”,竟使那段苦难的日了飘**着荷花的芬芳,令人以为多雨泥泞的咸宁是王孙可游的人间仙境呢!

行文至此,偶然想起在《读者》上看到的一篇文章,也如此令人怦然心动:

唐代著名的慧宗禅师常弘法师讲经而云游各地。有一回,他临行前吩咐弟子看护好寺院的数十盆兰花。

弟子们深知禅师酷爱兰花,因此侍弄兰花非常殷勤。但一天深夜,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偏偏当晚弟子们一时疏忽,将兰花遗忘在了户外。第二天清晨,弟子们后悔不迭;眼前是倾倒的花架、破碎的花盆,棵棵兰花憔悴不堪,狼藉遍地。

几天后,悲宗禅师返回寺院。众弟子忐忑不安地上前迎候,准备领受责罚。得知原委后,悲宗禅师泰然自若,神态依然是那样平静安详。他宽慰弟子们说:

“当初,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就是这么一句平淡无奇的话,在场的弟子们听后,肃然起敬之余,更是如醍醐灌顶,顿时大彻大悟……

“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看似平淡的偈语里,暗示了多少佛门玄机,又蕴含了多少人生智慧啊!现实生活中,无限制增长的欲望、不满足现状的心态,还有那诸多数不清的烦恼与磨难,常常使人患得患失。因此,很多人抱怨命运,抱怨时运不济,抱怨人生多“苦”。

常言道: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其实,只要你严肃冷静地分析人生,痛苦与欢乐几乎是与生俱来的。造物主让你来到人世中,享受世界的无限欢乐,但同时也要给你困苦、不幸的负重。人生就是一次爬山的旅行,辛苦是自然的,摔跤有时也难免,磨难就是这次旅行的代价。既然你能够愉快地享受人生,为什么不能快乐地接受生活赐予的苦难呢?况且,苦难已降临,生气烦恼又有何用?

教他佛学的师傅洞悉了他心中的障碍,忽然一改和善的态度,动辄吼骂,视之为无物。

“怎么?骂你,你不高兴是吧!不服气,你也可以反骂回来呀!为什么不敢?因为我是你师傅?因为怕骂了我,我会赶你出去,天下之大就没有你可以容身之所?还是你怕会骂输我,担心自尊受到更大的侮辱,惟恐又刺伤了从前的痛处?”

青年气得额头青筋浮凸,简直就像是密封在罐子里的炸药。

“像你现在的心境,如何习法学道?我这里有两条路给你选,一条是去后山禁闭室修行两年,一条是立刻滚出山门。”师傅不留情面地说。

青年气虽气,但一想到:这已是人生最后的退路,离开这儿,岂不又要回到原来的世界?一个人寂寞独处,总好过骂不赢人,一再地被羞辱好。他决定修行两年。

两年期间,师傅不定时的会来到后山,在禁闭室外,故意骂他不长进,是庸夫一个。而他总是紧闭门窗,独自在里头气得跺脚,以忍功回应。无奈,越忍耐就越气,修行还怎么修得下去?

一大,师傅又来到禁闭室外,大骂他不是个东西,没想到他却出声回应了:“谢谢师傅的赞美,弟子还真不是个东西呢!”

师傅察知他有所转变,但不晓得到达何种程度,继续骂:“哎呀!你这个烂东西,竟然敢顶撞师傅!”

青年再回应:“啊!师傅,您说对了!弟子全身上下就没一处是好东西,若非这个虚假不实的烂身体,弟子早云游四海去了!”

“哼!你这废物,将来出山门可别说是我的徒弟!”

青年在屋里大声笑答:“不敢。不敢!我会说自己是师傅的一堆屎,将来有机会埋在土里,滋养大地,使万物受育。幸哉!幸哉!”

师傅终于再也骂不下去,高兴地说:“你现在的心胸,想必是万里无云的晴空了。既然阴霾已去,还赖在笼子里干什么?出来吧!”

以骂止骂,无疑拿矛刺盾,有的是招惹更多的攻击。以忍制辱,恐怕火候不够;到头来,又被自己多伤害了一次。不如学像大海笑纳百川,非但没有受到吞并污染,反倒汇成汪洋,饱孕无限的生机!

栽种一株美丽的花朵于心田。无论生活面临怎样的境地,人生遭逢怎样的磨难,请把美丽的花朵开放在心灵的原野上,让灵魂的舞姿如花之绰约,满载着花的芬芳。

波澜不惊,自然随缘

《淮南子》中曾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住在长城边的老翁养了一群马,其中有一匹马忽然不见了,家人们都非常伤心,邻居们也都赶来安慰他,而他却无一点悲伤的情绪,反而对家人及邻居们说:“你们怎么知道这不是件好事呢?”众人惊愕之中都认为是老人因失马而伤心过度,在说胡话,便一笑了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