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章 好好活着关爱自己(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赚了更多的钱还干什么?”老者的口吻已经明显地带着嘲弄的意味。

商人被这位老者激怒了,没想到自己反倒成了被问者。“你不赚钱又干什么?”

老人笑了:“我每天钓上两小时的鱼,其余的时间嘛,我可以看看朝霞,欣赏落日,种种花草蔬菜,会会亲戚朋友,优哉游哉,更多的钱于我何用?”说话间,已收好钓具走了。

老者以一种休闲的心态在海滩上垂钓,观朝霞,赏日落,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人生境界啊!喧嚣的都市,繁忙的工作,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些什么呢?

当然,我们不可能像那位老者一样做到完全的休闲,因为我们有太多的事情、太多的目标要去完成和实现,但是,在承担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的同时,我们偶尔是否也应该抽些时间,去放松一下自己,释放一下自己的压力,做到张弛有度呢?

心理学家说,摆脱眼前的一切,挣脱例行公事的羁绊,能使你远离旧有的困境,带给你新的希望,让你的心理产生正面的价值观,甚至让熄灭的热情重新点燃,也会让你对自己的认识更深一层。于是,等你返家的时候,你会变得更快乐一些,更健康一些,应付压力时也更有效率一些。美国心理学家希柯斯博士说:“你去度假的时候,就逃离了日常生活的单调性,把烦恼抛在了脑后。即使你所做的,只是坐在河边、看着溪水流动而已,但这还是一种极为可贵的步调变化,能让你重新充电。于是,等你回去的时候便会觉得精神更为饱满、有活力了。”

休闲是生命本身的一种自然状态。休闲无法刻意去创造,而要靠心去感受。比如,工作之余,偕三五知己一起去公园散步,有的人可以忘情无极,优哉游哉,不知身躯和灵魂之所在,不知不觉地坠入了休闲的境界;而有的人虽然一心想休闲起来,但几点几分还有什么事情要处理的念头会不时冒出来,挥之不去,他们是无论如何也休闲不起来的。

休闲也是一种人文品位。醉中舞剑,隔窗读雨,无不是情趣使然。但休闲更是一种生态品位。茶余饭后,老农躺在院坪的竹椅上,“吧吧”地吸着烟,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任微笑照亮满脸铜釉般的慈祥;信步由足,樵夫和着扁担的节奏,自由散漫地唱着古老的情歌,你能说这不是休闲?

会休闲的人其实往往都是很出色的人,不仅仅是工作上,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生活愉快度和幸福感会更出色。因此,心累了,我们为什么不学会休闲呢?让心灵在休闲中得以解放吧!

阅读书籍,陶冶自己

读书是一种心灵的活动。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也可以培养一个完人。

书能影响人的心灵,而人的心灵和人的气质又是相通的。

书能教你为人宽厚、心地善良,使你生出纯真、热情的气质。

书能教你谦虚谨慎、持重内向,使你生出成熟、稳健的气质。

书能教你自强不息、不畏艰难,使你生出刚毅、坚定的气质。

书能教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使你生出深沉、进取的气质。

书,是人类文化遗产的结晶,是人类智慧的仓库。培根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独处幽居之时;其博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于是,世人甚爱读书。

读书有如下妙用:

增长知识。培根还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严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修辞学使人善辩。凡有学者,皆成性格。”读书,便能读懂历史,明了世界,于是古人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秀才不出门,却知天下事”。

陶冶情操。古人曰:“腹有诗书气自华。”当知识真正成为心灵的一部分时,可以显现出内在的涵养。

调整心情。不同的书,看时需要不同的时间与心情。吃饭的时候,适合看杂志;白天能挤出时间的时候,适合看小说;晚上独自一个人的时候,适合看散文、诗和词。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了巨大的享受时刻。

在忙碌而焦躁的生活里,在寂寞的风雨的夜里,书籍可以给我们的心灵以温暖和充实。当你遇到烦恼、忧愁和不快的事时,应首先学会自我解脱,去读一读或翻一翻你喜欢的书籍和杂志,分散心思,调整心情,冷静情绪,减少精神痛苦。

寻找高尚的朋友和指引。书可以成为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导师、一个可爱的伴侣和一个温婉的安慰者。雨果曾经说过:“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情况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

心灵是智慧之根,要用知识去浇灌。只有这样,才能在生活中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才能有指挥若定的挥挥洒洒,如范仲淹“胸中自有十万甲兵”,如诸葛孔明悠然抚琴退强兵。

把握机会,成就自己

生活中有多少机会从我们身旁走过我们却视而不见?居里夫人说:“弱者坐待时机,强者制造时机。”

生活中的每时每刻都充满了机会,在学校里的每一堂课是一次改造思想的机会;每一次考试是一次检验自我的机会;每一篇发表在报纸上的报道是一次自我完善的机会;每一次商业买卖是一次走向成功的机会;每一次人际交往是展示自己的优雅与礼貌、果断与勇气的机会,也是一次表现诚实品质的机会,同时也是一次结交朋友的机会。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你若能利用一切机会,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那么这个机会所能给予的东西要远远大于它本身的价值。

有智慧眼光的人能够从琐碎的小事中发掘出机会,而目光狭窄的人却轻易地让机会像时间一样从眼前飞走。有的人在其有生之年处处寻找机会。他们就像千里马找伯乐一样,想寻找一个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平台。对于有心成功的人而言,每一个他们遇到的人、每一天生活的场景,都是一个机会,都会在他们的知识宝库里增添一些有用的知识,都会给他们的个人能力注入新鲜的血液。

伟大的成功和不俗的业绩,也永远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们,而不是那些一味等待机会的人们。年轻人更应牢记,良好的机会完全要由自己创造。如果以为个人发展的机会在别的地方,是别的什么因素,那么你一定会在机会面前碰得鼻青脸肿,面目全非。机会其实就包含在你良好的素养、学识的积累、进取的身影之中。

失败的人喜欢说,自己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天时不时、地利不利、人和不和,因此好位置都被别人捷足先登了,等不到他们去竞争;而有意志的人决不会找这样的借口,他们不是在等待机会,而是靠自己的苦干、努力去创造机会。他们深知,唯有自己才能给自己创造机会。而一旦有了机会,他们决不放弃磨炼自己、完善自己的“阶梯”。正是顺着这些阶梯,他们才一步步走向了理想之巅。

其实,要创造机会是没有秘诀的,要有的话那就是立即行动起来。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要掉的话,只有陨石。你只有行动起来,才会发现异样的景色,才会发现原来的景色是那样单调与乏味,也才会发现更五彩斑斓的地方其实并不遥远。

许多人做事都比较缜密,一件事非等筹划到自己认为万无一失后才开始行动,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尤其是这样。其实,人算不如天算,所谓的周密计划往往会使你坐失良机。

其实,不管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的目标,并非都是“生死攸关”的。而事实上,又有多少事坏于拖拉迟疑!许多人一开始行动,步子尚未迈出,就想到消极的一面,想到失败,这种恐惧心理削弱了他们的自信,限制了他们的潜能,束缚了他们的手脚,使他们遇事不敢轻举妄动,从而失去机会,流于平庸。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