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放宽胸怀不纠结(第3页)
“羊奶也同样好喝。”
“哦,鹅毛多漂亮!”
“哦,我们有鸡蛋吃了!”
最后,听到老头子背回一袋已经开始腐烂的苹果时,她同样不急不恼,大声说:“我们今晚就可以吃到苹果馅饼了!”
结果,两个英国人输掉了一袋金币。
由此可见,不计较的人生是多么的快乐。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东西多,而是计较的事情少。让外表简单一点儿,内涵就会更丰富一点儿;让需求简单一点儿,心灵就会更丰富一点儿;让环境简单一点儿,空间就会更丰富一点儿。
原谅别人就是成全自己
仇恨是重负,一个人不肯放弃自己心中的仇恨,不能原谅别人,其实就是自己在仇恨自己,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自己给自己罪受!
仇恨的可怕之处在于,如果自己不能主动地浇灭仇恨之火,那么这种感受将无休无止地煎熬着我们。放下仇恨,换来健康轻松的生活,何乐而不为?
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叫法正,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去请他解答疑问,或者拜他为师。这天,寺里来了几十个人,全都是心中充满了仇恨而活得痛苦的人。他们跑来请法正禅师替他们想一个办法,消除心中的仇恨。
他们每一个人都跑去向法正禅师诉说他们的痛苦,说自己心中有多么多的仇恨。法正禅师说:“我屋里有一堆铁饼,你们把自己所仇恨的人的名字一一写在纸条上,然后一个名字贴在一个铁饼上,最后再将那些铁饼全都背起来!”大家听了禅师这么说,不明所以,但还是都按照法正禅师说的去做了。
于是那些仇恨少的人就背上了几块铁饼,而那些仇恨多的人则背上了十几块,甚至几十块铁饼。这样一来,那些背着几十块铁饼的人就觉得很重,非常难受。没多久,有人就叫起来了:“禅师,能让我放下铁饼来歇一歇吗?”法正禅师说:“你们感到很难受,是吧?你们背的岂止是铁饼,那是你们的仇恨,你们现在都能放下了?”大家不由得抱怨起来,甚至还有人私下小声说:“我们是来请他帮我们消除痛苦的,可他却让我们如此受罪,还说是什么有德的禅师呢,我看也就不过如此!”
还有人高声说道:“我看你是在想法子整我们!”
法正禅师虽然人老了,但是却耳聪目明,他听到了,一点儿也不生气,反而微笑着对大家说:“我让你们背铁饼,你们就对我仇恨起来了,可见你们的仇恨之心不小呀!你们越是恨我,我就越是要你们背!”
过了一会儿,看大家真的是很累了,于是,法正禅师就让大家放下铁饼。看着大家一脸轻松的样子,法正禅师笑着说:“现在,你们感到很轻松,对吧!你们的仇恨就好像那些铁饼一样,你们一直把它背负着,因此就感到自己很难受很痛苦。如果你们像放下铁饼一样放弃自己的仇恨,你们也就会如释重负,不再痛苦了!”大家听了不由得相视一笑,各自吐了一口气。法正禅师接着说道:“你们背铁饼背了一会儿就感到痛苦,又怎能背负仇恨一辈子呢?现在,你们心中还有仇恨吗?”大家笑着说:“没有了!你这办法真好,让我们不敢也不愿再在心里存半点儿仇恨了!”
法正禅师笑着说:“仇恨是重负,一个人不肯放弃自己心中的仇恨,不能原谅别人,其实就是自己在仇恨自己,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自己给自己罪受!”听到这里,大家恍然大悟。
排解仇恨情绪是一个净化心灵的过程。我们可以试着说服自己:别人确实伤害了我,但我对此也有一定责任,然后慢慢地让自己接受现实,从心底理解和原谅他人,进而让仇恨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淡去。另外,我们也应学得宽容一些,不再那么容易受伤,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不让仇恨之火轻易燃起。
放下偏见,开拓视野
宽容是一种高尚的美德,它使我们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用一种善意的方式去处理人际关系,表现出人与人之间对于相互理解的心灵渴望。
偏见是一堵墙。持有偏见的人只看到墙,而不承认墙那边有土地、花朵以及河流。持有偏见想法的人常说:“墙上怎么会有花朵和河流。”于是他们变得更加固执己见。偏见限制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戴上有色眼镜,用一种先人为主、僵化的观念去看事看人,结果必然是受到伤害。
我们往往有一个通病,就是对他人苛刻,对自己宽容。比如,别人硬要那么做,叫“冥顽不化”;你自己硬要那样做,却是“意志坚定,有想法,有主见”。别人花钱,叫作“奢侈浪费”;你若花钱,只是“慷慨解囊”。别人动作大意,叫作“动作粗鲁”;你若同样行动,却是“不拘小节”。别人态度温和,是因为“懦弱无能”;你若态度温和,便成“文雅敦厚”。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很多。现代人大多抱着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去看待他人或判断某事,结果,滋生恨与恶。
芳芳是一个性格特别倔犟的女孩,她的父母在她上高中的时候离婚了,从此她跟着自己的母亲生活。不久母亲另嫁,她被迫接受一个跟自己毫无关系的继父。虽然继父对芳芳不是很好,但她很满足,因为母爱的存在大于一切。随后在她上高中的第二年,母亲有了和继父的孩子叫胖胖,从此那份伟大的母爱被一分为二,芳芳的心里很不是滋味,特难受,她觉得母亲在生了弟弟后不爱她了,于是,她和母亲之间产生了一层隔膜,时间越长,隔膜越厚。最终她离家出走了。
她这一走,就是几年。几年过去后,芳芳长大了,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当上了母亲后,她渐渐体会到了做母亲的辛苦,慢慢学会了体谅母亲,想到当初自己因为母亲有了胖胖而离家出走这么多年,并且没有和母亲取得联系,实在不应该。于是她写信给母亲,回信的是芳芳的继父,继父在信中说:“芳芳,看到你的信我真的很高兴,真的希望你妈也能看到,但是,你妈在你离家出走的那天,到处找你,那天下着大雨,你妈回来淋得很湿,然后就生了一场大病。我带她到各个医院看,都治不好,再加上她的心脏也不好,不久便去世了,她在最后的关头还在喊着你的名字……”当芳芳看到这里的时候,她的眼泪不停地向下流,她仿佛看到了在大雨倾盆的街道上,母亲焦急寻找她的身影……她痛恨自己的无知、自己的任性、自己的自私,她此时多么悔恨自己没能早一点儿站在母亲的位置去想问题啊!那样的话,母亲也不至于永远离开她了。
是啊!我们总是心存偏见地看待一些事情,就像芳芳固执地认为母亲不爱自己了。其实很多都是自己想当然的,毫无根据。生活中我们应该去体谅别人,去宽容别人,这样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这个社会是需要宽容的,我们应该宽容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宽容是一种高尚的美德,它使我们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用一种善意的方式去处理人际关系,表现出人与人之间对于相互理解的心灵渴望。宽容是我们人类最为珍贵的一种品质。宽容是吹开花朵的温柔的清风,是吹落阴云的温润的雨花,是容纳大树也容纳小草的田野,是接受百鸟飞翔、欢迎风筝飞舞、允许阳光普照以及暴雨倾盆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