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情感沟通 实现心与心的碰撞(第2页)
没有证据的官司很难打赢,然而林肯成功了。这应归功于他的情绪感染、驾驭了听众及被告的心理,达到了理智与情绪的有机统一。
如果仅靠情感也打动不了对方时,还有一招就是激发起所求之人的责任感。如果同情心与责任感一旦互动被激发,事情办成的几率也就八九不离十了。
有位教师,他的教学科研成绩突出,各项条件具备,但职称总评不上,其原因是与校领导关系不好。
此君上告到上级主管领导处,虽然竭尽所能让领导引起对自己处境的同情,但仍收效不大,这位领导听后反而推辞说:“评不上是你学校的问题,学校不上报,我又有什么办法?”此君早有心理准备,立刻说:“如果学校能解决,我就不会来麻烦您了。我是逐级按程序反映。你是上级领导,而且又主管这方面的工作,下面在这方面出了问题,您是有权过问的。如果您不及时处理,出现更大麻烦,那就晚了。我想,只要您肯过问,您的意见他们会听的。”
这番话很奏效,这位领导很快改变了态度,事情最终得以解决。
这位办事者的言外之意是:处理此事是您的责任,如果你不过问就是失职,那么我还会向更上级的领导反映,那时您可就被动了。
在进行人际沟通时,你可以尽情用眼泪来激发对方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当你巧妙地点醒对方身负的责任和手中的权力时,会使对方产生出一种自豪感,使他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并同时站到了你的立场上。这样,你沟通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5.煽情,让对方动容的好方法
一段富有感情色彩的言辞如同一篇精彩绝伦的文章,声情并茂,文辞华美,寓情于理,不由得使对方为之动容。
善于人际沟通的人,不仅能用好华丽的语言,并且能在沟通时放入真情,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打动人心的目的。真情实感是联系说话者和听众心灵的纽带。如果在说话时能将人的丰富情感真实地表达出来,那么听者一定会受到感染,产生共鸣,从而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
人的感情是由客观事物,特别是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引起的,用叙述方法把事件介绍出来,又把情感抒发出来,这种叙述因事而动情,寄事含情,不仅自己动情,而且听众动容,效果甚佳。
美国前总统林肯以朴实而富有情感的话语击败了用词华美、口若悬河的对手道格拉斯,赢得了当时美国亿万选民的心,原来竭力反对他的那些选民,在听了他的竞选论辩后,也为其真情所感动,改变了看法和立场投了民他的票。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丘吉尔于1941年圣诞节前去了美国,希望说服美国人和英国人站在一起,立即参加对德作战,以扭转英国所面临的危险局面。可是当时不少美国人对英国人不抱好感,反对介入对德战争,这给丘吉尔的说服工作增加了不少的难度。但丘吉尔不愧是著名的演讲家,他在做说服工作时十分注意真情实感的运用,用情感来打动美国人的心,使他们克服了对立的情绪,把英国人当做“自己人”,从而转变了态度,支持政府援助英国,参加对德作战。下面是丘吉尔在美国演讲中的一小部分精选,但大家从中可以看到他是如何运用情感技巧的。
“我远离祖国,远离我的家,在这里欢度一年一度的佳节。但确切地说,我并不觉得寂寞和孤独。或许是因为我母亲的血缘关系,或许是因为在过去许多年的充满活力的生活中我在这里得到的友谊,或许是因为我们伟大的人民在事业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压倒一切其他的友谊的情感,在美国的中心和最高权力所在地,我根本不觉得自己是个外来者。我们的人民和你们讲着同样的语言,有着同样的宗教信仰,还在很大程度上追求着同样的理想。我所能感到的是一种和谐的和兄弟间亲密无间的气氛。
“此时此刻,在一片战争的混乱中,今晚,在郊外别墅里,在每一颗宽容无私的心灵中,我们得到了灵魂的平安。因此,我们至少可以在今天晚上把那些困扰我们的各种担心和危险搁置一边,并在这个充满风暴的世界里,为我们的孩子准备一个幸福的夜晚,那么,此时此刻,在今天这个夜晚,讲英语的世界中的每个家庭都应该是一个亮光普照的幸福与和平的小岛……”
丘吉尔从两国人民间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宗教信仰、共同的理想及长期的友谊入手,将这些共同点作为彼此相信、相互了解的基础提出来,用讲英语的家庭都应过一个和平安详的圣诞节这样的话语,打动了美国人的心,使他们由反战转入参战。
由此可见,要想办成什么事,富有感情的言语能起很大作用。可以说,煽情而又善意的语言,才能感动对方。
6.引发“心理共鸣”,常能事半功倍
人与人之间,有许多地方是相同的,只是表现方式不同罢了。你完全可以利用情感沟通,来达到心理共鸣的效果。当然,这需要相当的沟通技巧。
两个人交流,目的当然是在一个话题上达成共识。一味地说理是没有用的,利用情感沟通来引发对方的共鸣倒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这就要求你在与别人进行沟通时,最好先避开对方的忌讳,从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不要太早暴露自己的意图,而且让对方一步步地认同你的想法,从而跟着你的想法走。
伽利略年轻时就立下雄心壮志,要在科学研究方面有所成就,他希望得到父亲的支持和帮助。
一天,他对父亲说:“父亲,我想问您一件事,是什么促成了您同母亲的婚事?”“我看上她了。”父亲回答说。
伽利略又问:“那您有没有娶过别的女人?”“没有,孩子。家里的人要我娶一位富有的女士,可我只钟情你的母亲,她从前可是一位风姿绰约的姑娘。”
伽利略说:“您说得一点也没错,她现在依然风韵犹存,您不曾娶过别的女人,因为您爱的是她。您知道,我现在也面临着同样的处境。除了科学以外,我不可能选择别的职业,因为我喜爱的正是科学。别的对我而言毫无用途也毫无吸引力!难道要我去追求财富、追求荣誉?科学是我唯一的需要,我对它的爱有如对一位美貌女子的倾慕。”
父亲说;“像倾慕女子那样?你怎么会这样说呢?”
伽利略说:“一点也没错,亲爱的父亲,我已经18岁了。别的学生,哪怕是最穷的学生,都已想到自己的婚事,可是我从没想过那方面的事。我不曾与人相爱,我想今后也不会。别的人都想寻求一位标致的姑娘作为终身伴侣,而我只愿与科学为伴。”
父亲似乎有所感,但始终没有说话,仔细地听着。
伽利略继续说:“亲爱的父亲,您有才干,但没有力量,而我却能兼而有之。为什么您不能帮助我实现自己的愿望呢?我一定会成为一位杰出的学者,获得教授身份。我能够以此为生,而且比别人生活得更好。”
说到这,父亲为难地说:“可我没有钱供你上学。”
“父亲,您听我说,很多穷学生都可以领取奖学金,这钱是公爵宫廷给的。我为什么不能去领一份奖学金呢?您在佛罗伦萨有那么多朋友,您和他们的交情都不错,他们一定会尽力帮助您的。也许您能到宫廷去把事办妥,他们只需去问一问公爵的老师奥斯蒂罗·利希就行了,他了解我,知道我的能力……”
父亲被说动了:“嘿,你说得有理,这是个好主意。”
伽利略抓住父亲的手,激动地说:“我求求您,父亲,求您想个法子,尽力而为。我向您表示感激之情的唯一方式,就是……就是保证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伽利略最终说动了父亲,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为一位闻名遐迩的科学家。
这里,伽利略采用的就是“心理共鸣”的说话方式。这种说话方式一般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导入阶段。先顾左右而言他,以对方当时的心情来体现在的心情。如伽利略先请父亲回忆和母亲恋爱时的情况,引起了父亲的兴趣。
(2)转接阶段。逐渐转移话题,引入正题。如伽利略说:“我现在也面临着同样的处境。”从而巧妙地通过这句话把话题转到自己身上。
(3)正题阶段。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如伽利略提出:“我只愿与科学为伴”,而这正是他要说服父亲的主题。
(4)结束阶段。明确提出要求。为了使对方容易接受,还可以指出对方这样做的好处。如伽利略对他父亲说:“……为什么您不能帮助我实现自己的愿望呢?我一定会成为一位杰出的学者,获得教授身份。我能够以此为生,而且比别人生活得更好。”
就这样,伽利略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为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奠定了基础。
7.将心比心,学会交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