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非口头沟通 不用嘴一样能交流(第1页)
第十章非口头沟通:不用嘴,一样能交流
沟通一定要用嘴吗?答案是否定的,不用嘴一样能与人沟通交流。一封书信、一个电子邮件、一张请柬等,这些一样可以达到沟通的效果,有时甚至比口头沟通更为有效。
1.如何进行书信沟通
几张信纸,就可以传达一个人的思想和情感。写好书信,让沟通无阻。
虽然在现代社会,各种快速便捷的信息沟通方式,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书信——这一传统的沟通方式。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很多时候,提起笔来写一封信,感觉会更舒服。书信这种沟通形式,相信到了任何一个年代都不会消失,因为你总会有写信的机会,那么就应该学会如何来写好一封信,用笔来进行沟通。
一般书信的写法,主要包括五个部分。
1.开头
在信纸的第一行顶格写上称呼,称呼后用冒号“:”。这是写信人对收信人的称谓,表达写信人与收信人之间的关系。常用的称呼分别有以下几类。
①父母,称父亲(爸爸、爹)、母亲(妈妈、娘),连在一起称父母亲或者双亲。自称儿子或女儿。
②父亲的父亲称祖父(爷爷),父亲的母亲称祖母(奶奶),自称孙子、孙女;母亲的父亲称外祖父(外公、姥爷),母亲的母亲称外祖母(外婆、姥姥),自称外孙、外孙女。
③父亲的哥哥称伯父(伯伯、大爷),伯父的妻子称伯母(大娘、大妈);父亲的弟弟称叔父(叔叔),叔父的妻子称婶母(婶婶、婶娘);父亲的姐妹称姑母(未出嫁的称姑姑),姑母的丈夫称姑父。自称侄男或侄女。
④伯(叔)父的儿子称堂兄、堂弟;伯(叔)父的女儿称堂姐、堂妹。
⑤母亲的兄弟称舅父(娘舅、舅舅),舅父的妻子称舅母(舅妈);母亲的姐妹称姨母(姨妈、姨),姨母的丈夫称姨父(姨丈)。自称外甥、外甥女。
⑥舅父、姨母、姑母的儿子、女儿称表兄、表弟或表姐、表妹。自称表弟、表兄或表妹、表姐。
⑦哥哥的妻子称嫂子,自称弟。
⑧弟弟的妻子称弟媳(弟妹),自称兄。
⑨姐姐的丈夫称姐夫,自称内弟;妹妹的丈夫称妹夫(妹婿),自称内兄。
⑩妻子的父母称岳父、岳母,自称女婿。
⑾妻子的姐妹称姨姐、姨妹,自称妹夫、姐夫;妻子的姐(妹)夫称襟兄、襟弟,自称襟弟、襟兄。
⑿丈夫的父母称公公(爸爸、公爹)、婆婆(妈妈、公婆),自称儿媳。
在称呼前面加上一些适当的形容词,可以进一步表达写信人对收信人的感情,也会使收信人觉得亲切、愉快。如敬爱的祖父、祖母,亲爱的爸爸、妈妈等。
2.正文
在称呼下一行空两格写正文,写信的主要内容,或告诉对方情况,或交流思想感情,或询问、提出某些问题,这里一定要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
3.结尾
正文写完后,要接收信人和自己的关系,写上一些表示敬意或祝愿的问候语作为信的结尾。如“此致”、“敬礼”等,在正文下一行,前面空两格写起。
①对长辈,可用“敬祝健康”、“恭请金安”、“福安”、“长寿”等。
②对平辈,可用“祝你愉快”、“工作顺利”、“祝你进步”、“春安”等。
③对晚辈,可用“祝你学习进步”、“顺问近好”、“望多保重”。
④落款。写上自己的称呼和姓名。
⑤注明日期。在落款下面写上年月日。目的是让对方知道写信的时间,也可同时写上地点。如2001年6月20日于沈阳。
⑥补充内容。如果信写完后,忽然想起还有什么事情需要补充,可在信的后面写上“又”、“另”、“附言”等字样,然后把要补充的话写上即可。
2.上网聊天的注意事项
上网聊天要注意信息安全,不要因一时疏忽而成为网络黑客的侵犯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