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章料事精准勇敢无敌(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六章料事精准,勇敢无敌

胡雪岩在五字商训中说:“神乃心志,无神者,枉为人也。神者,料事精准,勇敢无敌。料事精准,是为智者;勇敢无敌,是为强者;勇而无智,一卒之能耳;智而无勇,腐儒之智耳。智勇兼全,方为神者。具有先天之智者,勇乃其羽翼也。商者多虑,若非佐之以勇,辗转定夺,则心劳而机失也。智为勇据,勇为智行,二者并重,不可或轻。”可见,在经商过程中,能掌控商势,具有商人的胆识、魄力和勇气,方可成大事。

1。眼光精准,号定商场变幻命脉

做生意怎么样算精明?十三档算盘,盘进盘出,丝毫不漏,这算不了什么!顶要紧的是眼光,生意做得越大,眼光越要放得远。

——胡雪岩

胡雪岩喜欢随时留心身边的一切,从他的所见所闻中捕捉商机,这种精明是无与伦比的。不仅如此,在经商的过程中,他总能把这种精明发挥到极致,收到实效。

在筹划投资典当业、药店的同时,胡雪岩还想到另一项有利可图的大事业:他准备借用漕帮的人力、势力以及他们现有的船只,承揽公私货运,同时以松江漕帮在上海的通裕米行为基础,大规模贩卖粮食。

这可是一桩有大利可图的事业。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眼下太平军沿长江一线大举进攻东南,战乱之中,粮食产量极少,此时贩运粮食必有利可图;第二,当前,兵荒马乱,很多成熟的稻子因为战事而无法收割,或收起来了又因交通不便无法运出来,而漕帮既有人手又有水路势力,此时组织起来贩运粮食,岂不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全了;第三,官军与太平军必有一战,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对于交战双方都是大事,双方在同一块地面上拉锯,如果自己运到了一批粮食,官军定会购买,否则,被太平军购买以后不仅助长了太平军的势力,对自己这一方还是个损失,官军一定会支持粮食贩运的,有此支持,其生意不就可以顺得多吗?具备了这三个条件,这桩生意必然有利可图。

在战火连绵的年代,一般商人更多地想到的是后退和收缩,以求保全现有钱财。而胡雪岩却始终想到的是发展,凭着一双锐利精明的眼睛,不断为自己找到投资方向,并且具有敢花大本钱的气魄,的确让人钦佩。

对于一个人来说,不管你是否要经商,你都应该密切关注社会的变化,都应该与社会保持密切的接触。因为无论如何,你都要在这个社会中生存,再怎样离群索居的人也不可能与我们的社会没有一点儿关系。谁要是说自己与这个社会没有一点儿关系,这就如一位伟人所言,“是想揪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所以,关注社会的变化,这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同时,这也是保护自己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可能有人会说,我本身在社会中生活着,我还能对社会不够了解吗?

其实,未必。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生活圈子,你对社会的了解,其实只是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局部。你对于整个社会其实并不了解。对于我们来说,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去了解我们生存的社会,这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对于经商者来说,对社会的了解要求会更高一些。如果从表面上来看,经商好像是一种仅仅同物质打交道的经营活动。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在今天的脑力比拼中,商业经营活动实质上已经变成了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智力角逐,是一场斗智斗勇的智力游戏,是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大比拼。所以,一项投资能否最终经营成自己的一道财源,关键是要通过自己的头脑作出准确的判断,而这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这其中的关键是要有全局判断能力,要有能在整个局势的盘算中看出必不可易的大方向的眼光。能够盘算整个局势,能够看出整个局势发展的大方向,并知道如何照这个方向去经营好自己的财源,这样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这才是“看得准”的真谛。

所以,你只是像一个普通人那样去了解社会还不够,你需要研究社会的变化,在变化中去捕捉你的机会,在捕捉机会的过程中为自己的创业去积累经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之后,你才会在市场上发现属于你自己的机会,这时去经商,才会赢得成功。

因此,商家要有精明的生意眼光,第一是要准,也就是能够在五行八作的生意行当中准确发现既适合自己去做,又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财路;第二是要远,也就是不能总盯着一门一行,甚至把眼睛放在眼前利益之上,而是要能在商海变幻莫测的复杂情势中看出大方向,这才能达到真正的生财有道。

2。培养“敏锐的触觉”

做生意做得越大,眼光越要放得远。做大生意的眼光,一定要看大局。你的眼光看得到一省,就能做一省的生意;看得到一国,就能做一国的生意;看得到国外,就能做国外的生意;看得到天下,就能做天下的生意。

——胡雪岩

人不可能未卜先知,知道将来是什么样子,人类社会在什么阶段具体发展到什么程度让你作出准确的报告,这是强人所难。但人类却有这样的一种能力,即通过对以往、现在世界的发展变化预测出未来的发展趋势,描绘出未来的生活蓝图。人之所以具有这种能力,是因为人有一种特殊的东西,即前瞻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敏锐的触觉”。说具体点,就是人类的一种感知能力,就是这种感知能力可以使我们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对未来作出合理的预测。

那么“敏锐的触觉”与经商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两者似乎很难联系起来。其实不然,我们常说经商要能抓住机会,机会真正来了,你靠什么判断是不是真正的机会呢?靠的是“敏锐的触觉”,如果你没有“敏锐的触觉”,机会也许就和你失之交臂。另外,我们还说,善经商者最善创新,创新固然需要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但创新的目的是什么呢?难道仅仅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吗?肯定不是。创新是为了使自己的创新成果能够有用于社会,并能为自己带来回报。那么,创新成果能不能被社会接受,能不能为自己带来理想的回报,如何进行这些判断呢?还得用“敏锐的触觉”。可以说,“敏锐的触觉”不但在经商时使你牢牢地抓住机会,它还会在经商过程中引导着你积极创新。可见“敏锐的触觉”和经商不但有关系,而且关系还非同寻常。特别是对那些欲在商海闯**,欲创办自己企业的经商者来说,“敏锐的触觉”,特别是“敏锐的市场触觉”更是不能缺少的重要素质之一。

胡雪岩做成第一笔“洋庄”的生丝生意之后,马上敏锐地感觉到有两桩生意在乱世之中和乱世之后,都能给他带来无比巨大的财富。这两桩生意之一就是典当业。他为什么这样认为呢?原因有三点。

第一,近年来,战乱不断,劳民伤财,导致很多人生活日益贫困,有的人在困难之时,为了维持生存,就要借典当以解决暂时危机,因而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仅京城就有当铺100余家。以胡雪岩眼界的开阔,他不会看不到这是一个可行的行当。

第二,与钱庄下属朱福年的交谈,使他下定了开典当行的决心。

朱福年是丝业巨商庞二开在上海丝行的档手,胡雪岩在联合庞二销“洋庄”的过程中收服了他。

朱福年原籍徽州。他的一个叔叔是典当业的管家,所以,朱福年从小就对典当业十分熟悉。他向胡雪岩讲述了许多有关典当业的运作方式、行规等知识。自此,胡雪岩深知典当业不仅利润丰厚,而且是一个比较稳定的行业。

他让朱福年替自己留心典当方面的人才,而自己一回杭州,就在杭州城里开设了自己的第一家当铺“公济典”。其后几年,他的典当行发展到浙江、江苏、湖北、湖南等华中、华南大部分省份。

第三,开典当行,方便穷人,利润丰厚。

胡雪岩开办典当业,并不只是因为开典当行风险小,而是认为,“钱庄是有钱人的当铺,当铺是穷人的钱庄”,自己开典当行是为了方便穷人。而且典当行利润丰厚,日后成为他仅次于钱庄的第二大经济来源。

常言道:“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对于市场来说也是这样,一般的敏锐还不够,必须具有特别的敏锐,一般的敏锐充其量只能使你搭上二班车,只有特别的敏锐才能保证使你登上“第一辆快车”。

由于人们的观念意识因人而异,对现在和未来的观察、把握、预测也各不相同。有些人能凭借着自己丰富的阅历和经验,对事物洞悉入微,这些人则能够在机会来临之时紧紧地抓住机会,不使机会溜走。但有些人则没有那样“敏锐的触觉”,对未来很茫然,这些人则常常对机会视而不见,错失良机。有些经商者也不能例外,这些人在经商中就很艰难,即使经商赚到很多钱,也会很快在竞争中被淘汰。因此,培养“敏锐的触觉”,不但在经商时能发挥巨大作用,而且也是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一个法宝。

那么,怎么样才能培养出“敏锐的触觉”呢?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训练培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