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灵璧大捷打垮朝廷信心(第2页)
南军抵抗不住,现场秩序非常混乱。南军拼死保护着粮草。就在这时,得到信报的何福派出队伍前来支援,燕军的攻势才被压了下去。他们开始陆续逃跑。平安知道粮草要紧,当然也不会追赶。
经过了一番苦战,押粮官兵都非常疲劳,平安没有办法,就吩咐士兵原地休息。这些人把兵器插在地上,解开湿透了的盔甲,感觉都很舒服。而平安这个老江湖,却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突然一声炮响,从后方的山丘中杀出了一队铁骑,直直向他们冲来。为首一员将领年纪不大,皮肤黝黑,面相凶狠,身后的大旗绣着“朱”字,南军中传来了惊呼:“朱高煦!”
平安立即下令上马抵抗,可惜士兵们已经是身心交瘁极度疲惫,怎么能打得过精力正好、势头正旺的朱二王子!
燕军铁骑杀向粮车,赶车的南军急着逃命,听任驾车的马被杀死。而朱高煦这哥们,从来都是一个要么不做,要么做绝的主。他命令手下点起数千只火把,扔向粮车。
平安眼前一黑,差点从马上栽下来。他知道,现在想保护这些军粮根本不可能了,赶紧突围出去,保住性命,才是更重要的事。当他们奋力想杀出一条血路之时,朱高煦并没有尽全力追赶。
因为他的任务,只是焚毁这些粮草而已。
五万石粮食被毁,灵璧城中的士兵们虽然还不知道消息,但何福与平安两人知道,他们再待下去,就真是死路一条了,他们与担任监军的文官陈性善等商量,趁现在还有几顿饱饭能吃,尽快突围出去。于是,就下令各营收拾东西,准备在二十九日晚上突围,向淮南方向进发。同时约定,听到三声号炮响,就是突围的命令,到时打开南门,放士兵出城。
四月二十九日晚,收拾停当的南军,焦急地在自己的营内等候。在那个没有手表可以掌握时间,没有电视可以打发时间的岁月,等待是一件何其痛苦的事情。更痛苦的是,何福与平安居然没有明确的突围时间,也许是为了随机应变吧。但这可把士兵们坑苦了,坐是坐不安稳,睡是更不敢睡,就这样无奈无聊无望地等候着。
突然,远处传来了“通通通”三声炮响,可把大家兴奋坏了,如同在沙漠中迷路的人看到了淡水,输光了本钱的赌徒捡到了元宝。还想什么想啊,背上背包往外跑吧。
灵璧南门是唯一可以通行的城门,也是平安向士兵们通知的出逃地点。
天又黑,人又多,心情又差,六七万人要从这样一个不大的门通过,肯定也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当跑得快的士兵们赶到南门时,发现燕军已经提着家伙在那里等候他们了!这些人背着包裹,也无心抵抗,就赶紧扭头逃跑,而更多的南军还在向这边狂奔,两股人流就这样撞在了一起,很多人被挤倒在地上,被活活踩死踩伤。而燕军则在后面紧紧追杀,并向溃逃的人群发射火箭。惨叫声、兵器相撞声和燕军的叫杀声汇聚在了一起,在空旷的夜空中显得分外凄凉。
平安、陈晖等高级将领也赶过来了,但面对疯狂溃败的人流,他们无法阻止,面对燕军的攻势,他们也组织不起反攻,并且,他们自己也被燕军团团包围。
灵璧城中的七万明军,称得上是大明王朝最精锐的骨干力量了,他们中有不少人,一路参加过郑村坝、白沟河、藁城、淝河、小河及齐眉山这些恶战,也手刃过不少燕军,但从来没有一次,遇到如此尴尬的结局,得到如此悲惨的下场。
燕军是如何进城的?
原来,据说朱棣制订的攻城信号,正是三声号炮,当燕军悄悄开到南门下,准备攻城的时候,就放了三声炮,结果守城的士兵却当成了开城突围的信号,就把城门打开了,让他们的敌人轻松地进了城!
这种巧合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很有黑色幽默的味道。但世界上真的有这样的巧合,这么准的心灵感应吗?我更宁愿相信,这是平安军中出了奸细,把情报传给了朱棣,甚至防守南门的明军,也有可能是故意开城的。
不管是什么原因,总之结果已经无法逆转了,七万精锐兵马全军覆没,除了一万余被杀死之外,其余六万人几乎都做了俘虏,只有数百人趁乱逃了出去,包括总兵官何福。而包括平安、陈晖以及马溥、徐真、孙成三十七位高级将领,以及超过一百五十名指挥以下级别的军官,通通被抓获。燕军还得到了两万匹战马和大量的物资。
灵璧城的悲剧,对于建文王朝是无法估量的损失,这让人不由得想起十四年前的捕鱼儿海,想起了蓝玉对北元的毁灭性打击。
朝廷损失了最精锐的部队,而朱棣的叛军却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俘虏的明军和一百多名军官,大部分都在朱棣的感召之下,加入到了靖难的队伍中来。对于给自己制造了多次麻烦的平安和陈晖,尽管手下诸将一致要求将他们处死,这两人也不想投降,朱棣却还是不想杀他们,只让人押送到北平拘禁。而将陈性善等文官则一律放回。
现在,还能有什么能阻挡朱棣南下的脚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