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朱棣变成张飞(第1页)
五、朱棣变成张飞
今天的白沟是购物休闲好去处,甚至有“北方小香港”的美誉,但就在六百多年前,这里却进行了一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经典战役,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战争的进程及历史的走向。
李景隆不会忘记郑村坝的失利,无法忘记朱棣对自己的轻视,无法忘记连夜逃跑的屈辱,他发誓要报仇,要把这个表叔捉回去,为自己加官晋爵增加一个可靠的大砝码。
建文二年四月,李景隆在德州召开了一个声势浩大的誓师大会,向军兵们宣传了打到北平去,捉拿燕庶人的美好前景和伟大意义,告诉他们,能不能立下不世之功,能不能挣到一辈子花不完的绩效奖,就全看这次了。
李景隆的部队与武定侯郭英、安陆侯吴杰等人的兵马在真定会合,共计有马步兵约三四十万人,号称六十万,开往白沟河。
这次战争的规模,已经超过了郑村坝。在有明三百年甚至三千年的中国历史中,都是数得着的大战。
交战双方的一举一动,一个将军的意外伤亡,一支冷箭的意外偏出,一条谣言的意外传播,都会对战争格局产生微妙的影响,都有可能改变中国以至世界历史的走向。
而明军的行动,已经被燕军的探子打探清楚。四月十六日,朱棣接到情报后,下令主力继续南下,在固安(今属廊坊)扎营。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该来的迟早要来,该打的迟早要打,该面对的迟早要面对。已经到了四月中旬,初夏的阳光已经比较刺眼,在闷热的天气下,行军的将士心情都有些沉重。
四月二十号,燕军渡过了拒马河,在苏家桥安营。二十四日,燕军开始渡过白沟河。但就在这里,他们却遇到了第一次小小的麻烦。
平安已经在这里恭候他的老领导多时了。
平安是滁州(今安徽滁州)人,小字保儿。父亲平定是跟随太祖朱元璋起兵的老战士,一直当到济宁卫指挥佥事。平安因此也光荣地被朱元璋收为养子,史书记载,他“骁勇善战,力举数百斤”。袭父职,官居密云指挥使,右军都督佥事等职,并跟随耿炳文讨燕。李景隆取代耿炳文后,指派平安担任先锋。
朱棣听说平安当了南军先锋,显得很轻蔑,他说:“平安,不过是一个竖子罢了,当年曾经跟随我出塞外征讨蒙古,熟悉我用兵的策略。但也没什么好怕的,我们先把这小子收拾了!”
说平安,平安就到。平安也像朱棣一样,亲自挥刀驾马,冲在了队伍最前面,都督瞿能父子见主将都这么玩命,自己再不动真格的哪好意思,再说他们也想报北平城下的受辱之仇,因此也是瞪圆了眼睛,卯足了力气。
自从开战以来,燕军几乎是每战必克,南军在他们眼中全是废物,猛然出来一批这么能打的,还真不适应,纷纷溃逃。燕军中有一个蒙古将领狗儿,在关键时刻表现得相当勇猛,指挥蒙古骑兵冲击官军,双方混战在了一起。但这时狗儿突然发现了一个重大问题:
朱棣不见了!
是不是被南军小兵暗箭给干掉了?堂堂的燕王没这么背吧,原来,朱棣又发扬了他抄别人后路的优良传统,带着几百号骑兵,拐了一个大弯,跑到平安队伍后面去了!
按理说这样有一定风险的工作,应该交给手下弟兄们去完成,但朱棣总是喜欢自己撸袖子上,喜欢得手后的快感,喜欢看着别人被他在背后捅一刀子之后,那副手足无措的表情。
从背后给敌人来个销魂一刀,看着他们临死前吃惊的表情,肯定相当刺激。
朱棣和狗儿虽然对平安形成了前后夹击,但生猛的平安还是杀开一条血路,平安地撤退了,一战下来,燕军的损失居然更大,让朱棣心里有些不乐意。
不过让他烦心的事情还在后面。
正行军间,突然前面火光四起,伴随着阵阵惨叫声,显然是中了埋伏。
他们碰上了一支当时世界上装备最先进的部队——火枪队。领头的叫郭英,爵位武定侯。
没搞错吧,难道穿越了?没错,是来了一群火枪手,他们一窝蜂地冲了过来,手里提着类似鸟铳般的长铁筒,里面装的是铅弹,点燃火药后,铅弹就从铳内喷射而出,在几里之内,连人带马都能给你打倒!这种火器的名字也很有意思,就叫“一窝蜂”。
猝不及防的燕军骑兵,很多人就这样被先进武器击中,一头栽到了地下,永远站不起来,有些是连人带马给击倒的。更多受了伤的人,发出愤怒的叫喊,挥着马刀,直直地向枪手们冲过去。
对付火枪手,最好的办法就是躲开他的射击,然后打马快速奔驰到他的面前,对着他脖子给一刀……但是,不是每个骑手都这么幸运,也不是每个火枪手都任你砍头。
可一旦在一定距离之外消灭不了这些骑手,让他们冲击过来,你别说提着一窝蜂,提着反坦克导弹炮都不顶事。战争,就是这么残酷。生死,只在一刹那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