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巧使反间计挡住十万兵马(第1页)
四、巧使反间计,挡住十万兵马
燕军占领了蓟州、密云和遵化,就等于在北平东北筑起了防备大宁的一道有力屏障。早就手握朝廷密令的总兵官刘真,这时候着急了,他带上都督佥事陈亨和都指挥使卜万两员大将,统领近十万大军进驻松亭关,随时准备攻打遵化。
遵化卫指挥蒋玉手下仅有几千兵马,全城人口算上妇女儿童,也不到三万人,根本没有抵抗力。
七月二十二日,求救的信使赶到了北平。经过与重要将领反复会商,朱棣决定亲自领兵援助。二十四日,他率精锐部队赶往遵化。可能是由于朱棣前几次战役的震慑,陈亨命令部队退回松亭关待命,伺机反扑。
二十七日,朱棣的先锋李浚赶到松亭关口,试图引诱明军出城迎战。但无论燕军使用什么手段,把对方的祖宗八代都问候遍了,甚至高举画着乌龟的大牌子来挑事,大宁军队就是坚决不出来,坚决不对抗,坚决当乌龟。
现在,感到麻烦的倒是朱棣,他要是强攻,对方兵员充足,以逸待劳,一时半会儿肯定不能拿下;如果回师北平,这帮孙子又要趁机攻打遵化甚至通州,跟你玩躲猫猫的游戏,人家的目的很明确:即使打不过你,也要让你不舒服。就算整不死你,也要恶心死你!
打与不打,都存在风险,是撤是留,都让人犹豫。朱棣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正好这时,燕军抓住了两个大宁士兵,朱棣突然来了灵感,想出了一个奇招。
朱棣故意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给自己并不认识的卜万,回忆了他们两个人为数不多的几次会面,说自己对卜万非常欣赏,如果得到他,简直堪比刘秀得到马援,曹操得到张辽,朱元璋得到常遇春,如果卜万愿意弃暗投明,参加靖难,他就拜卜万为大将军。同时,他又狠狠地批评了陈亨,说别看陈亨是从濠州就跟随太祖打天下的,但极为平庸,不堪大任等等。
朱棣让人找来两名俘虏,用道衍教的相人术对他们进行了相面,然后叫出来其中一个——可以叫士兵甲,带到自己大帐中,安排了相当丰盛的酒宴招待。这个从来没吃过什么好吃的小兵看呆住了,然后朱棣拿出一封封好的信,嘱咐他一定要亲手交给卜万将军,切忌丢失或者落入陈亨手中,不然后果不堪设想,最后送给了他不少银两作为酬谢。
朱棣把这伙计灌得大醉,然后把他和另外一个俘虏——士兵乙,一起重新安置地方睡下。喝多了酒的士兵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把白天所见所闻都告诉了他的室友。士兵乙越听越生气,越听越失望,越听越无奈,但他是一个有城府的人,他不动声色,只是悄悄记住了这些。
第二天,朱棣突然宣布,为减少大宁军队的敌意,把这两个士兵放回去。
两人一起回到松亭关,就被陈亨当做燕军奸细给抓起来了,并分头审讯。士兵乙本来就对朱棣相当不满,现在又急于洗清嫌疑,就把士兵甲那一夜讲给自己的故事,又原原本本地向陈亨做了汇报,希望自己能得到宽大处理,并且能有点赏钱。
陈亨马上亲自审问士兵甲,并要其交出朱棣的信件,士兵甲打死都不承认,虽然不承认也得打死。陈亨于是让人搜身,果真把那封信找了出来。
有了这封信,陈亨可是比三十年前第一次结婚还高兴,他最烦卜万碍眼,仗着自己是中央派来的,全然不把老干部放在眼里,还经常对自己的作战思想指手画脚,说东道西。其实这些都是表面的,还有深层次原因——卜万盯他盯得太紧,让他投降不方便!
陈亨也算是开国元老级的人物,他在濠州投奔朱元璋,又跟随徐达北征,征战多年,因功升至燕山左卫指挥佥事,数次跟随燕王出塞,和朱棣是老交情了。建文登基后,提升他为都督佥事,但从心底里,他根本看不起朱标父子,更欣赏朱棣的领导能力和作战指挥水平。
大宁兵发松亭关,陈亨其实是特别想见朱棣的,他隐隐约约觉得,建文皇帝不是朱棣的对手,与其跟朱棣交战被杀,或者失败被俘,还不如干脆利落地投降,应该还能混个高级干部当当。他悄悄派人和朱棣联络,表达了归顺的意愿,但朱棣告诉他,我给你的任务,是光荣的、艰巨的,也是别人做不到的,你要继续卧底——现在留在大宁,对靖难大业更有帮助。
但从南京过来的卜万,实在是非常碍眼而且碍手,自己的想法,早晚有可能被他发现,那么,自己就死定了。
陈亨立即把事情的经过,添油加醋地向刘真做了汇报。刘真也是个糊涂虫,根本不仔细研究这封信的真假,就下令逮捕卜万,抄了他的家,不久,卜万就死在了狱中,原因不明。——倒很可能是陈亨下的黑手,斩草除根。
除掉了卜万,陈亨就在松亭关按兵不动,跟燕王达成了默契。朱棣也不用担心东北方面的安全了。一封书信,就挡住了十万大军,没有交手,没有人员伤亡,就巧妙地达到了自己的政治目的。
同时,朱棣又上书朝廷,这次的口气更加强硬了,居然公开自比周公,把造反夺位的阴谋掩盖起来,为继续扩大战火制造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