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二髯须长过于脐即登宝位(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小人知道,那请小人把话说完,陛下再杀不迟!”

朱棣做出一副很为难的样子:“好吧。快说。”

这相士又毕恭毕敬地磕了几个头(不知道头磕破了没有),说出了几句永远载入史册的名言:

圣上太平天子也,龙开而凤姿,天广地阔,日丽中天,重瞳龙髯……龙行虎步,声如钟,实乃苍生真主,太平天子也。年交四十,髯须长过于脐,即登宝位。

朱棣心中大喜,但他是什么身份,心事岂能让相士看出来,表面上还相当镇定,听完之后,依然要杀,相士苦苦哀求,这才保住一条小命。朱棣命令他离开北平南归,不能留下招惹是非。

等这哥们走到通州,来了一队士兵,又把他给抓回去了,直接送到了燕王府,你说这折腾的。

当天晚上,这个术士就在燕王府喝上了酒,朱棣和道衍居然陪在他身边。讲起这两天的故事,三个人都乐得哈哈大笑。

原来这术士不是别人,就是当年给道衍看相的袁珙,而袁珙这一番表演,也都是道衍和朱棣事先策划好的,他不是表演给朱棣看,而是表演给北平的军官看的。

在那个科技文化不发达,人们普遍迷信的年代,大多数普通人还是相信这一套东西的。所以,朱棣需要这些装神弄鬼的花活。但是,本来是用来忽悠别人的把戏,他自己听多了,慢慢也真相信了。

朱棣认为,要让别人相信,自己首先得相信;自己越相信,事情就越可能变为现实。

从此以后,朱棣的胡子再也没有剪短过,而是用个黑纱绣囊,很小心地包藏起来。

道衍又推荐了一个名叫金忠的半仙。朱棣知道道衍是个大忽悠,就把金忠叫过来,要他给自己占一卦。金忠看了朱棣抽出的签之后,二话不说,纳头就拜。

朱棣乐了,问他这是为何啊,金忠首先请朱棣屏退左右,然后又跪下了,说要饶恕自己死罪。

朱棣看他这么郑重其事,当然也就答应了。

眼看四下无人,金忠这才毕恭毕敬地解释说:“这个签贵不可言,只有真龙天子才能抽到。”

说什么当然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还得看你得怎么说。

得,不愧是道衍带出来的,留在身边忽悠人吧。

中国人没有全民族性的宗教,但我们有悠久的迷信传统。

历代农民起义,都把装神弄鬼的把戏玩到了极致。就拿第一次起义说吧。

秦末时,陈胜和吴广准备造反。他们一合计,让吴广给鱼肚子里塞上写有“陈胜王”的丝帛,然后故意交给卖鱼的,然后故意让卖鱼的卖给自己队中的厨师,然后故意找一帮人来吃鱼,然后故意对鱼肚子里的“陈胜王”大惊小怪,制造气氛。

大半夜时,吴广又毅然放弃了休息,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制造封建迷信的活动之中。他在大家休息的丛祠外,点上篝火,模仿狐狸的叫声,并高呼“大楚兴,陈胜王”。结果,陈胜的威望就这样一点点被提起来了。

现在,雄心勃勃准备造反的朱棣,也学会了从民间的传统中借鉴一些东西。真正的智慧在民间,朱棣一直这样认为。

时间来到了建文元年二月初八,据说当时劳累了一天的朱棣,躺在**却总也睡不着。他想起了自己的父亲,从一个淮右农民,一路奋斗到大明开国皇帝的传奇经历,不禁对自己的处境感到伤心。迷迷糊糊中,他梦见了朱元璋,父亲告诉他,这江山本来是要留给他的,但他当时不在自己身边,因此非常遗憾啊。随后,朱元璋赐给了他一个大圭,大圭上刻着“传之子孙,永世其昌”八个大字。

这大圭在古代,可是权力的象征,朱元璋亲手赐大圭给朱棣,难道他也要暗示朱棣造反吗?天亮了,朱棣醒来之后,正琢磨这个梦呢,突然有人来报,王世子妃张氏生了!这也是朱棣的第一个孙子。

朱棣一愣,立即把孙子的出生和自己的梦联系在一起,认为这不是简单的巧合。他来到了张妃的房间,亲手抱起了小孙子,看到这小家伙,眉宇间似乎有一股英气,不像他那个胖子老爸,倒更像自己,朱棣没学过生物学,也不知道有隔代遗传这回事,但他非常高兴。

徐王妃问:“小孩起什么名字呢?”根据朱元璋的规定,孙子必须是三字名,中间必须有个瞻字,最后一个字中还得有土——这够难为人的了。

朱棣突然心中涌起一股能量,他似乎看到奉天殿就在脚下,群臣在向自己下拜。“就叫朱瞻基。”他脱口而出。这个基,正是登基坐殿的基。

当然,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怀疑,朱棣的这个梦,是后人编造出来的,既为了给朱瞻基的出生制造神秘色彩,也是为了给朱棣叛乱制造合法性,但是,我们却有同样的理由相信,这个瞻基的名字不是随便起的,这是有政治寓意的。

有一个孙子算什么,我要当上了皇帝,满朝的文武都得在我面前装孙子;让一个人叫爷算什么,我要是当了皇帝,全大明几千万人,都得管我叫万岁爷!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