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孩子将来的路总得你自己去走(第4页)
年轻人有点迷惑,答道:“握紧啦。”
他接着问:“现在那些命运线在哪里?”
年轻人机械地回答:“在我的手里呀。”
他继续追问:“命运在哪里?”
年轻人如当头棒喝,恍然大悟:命运在自己的手里!
他平静地说:“无论别人怎么跟你说,也无论‘算命先生’如何给你算,记住,命运在自己的手里,而不是在别人的嘴里!这就是命运。当然,你再看看你自己的拳头,你会发现你的生命线有一小部分没有被握住,还留在外面,这又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命运绝大部分掌握在自己手里,但还有一小部分掌握在‘上天’手里。古往今来,凡成大业者,‘奋斗’的意义就在于用其一生的努力,去争取。”
孩子,凡事要多留心
如果你不张开手,那么,再厉害的算命先生也算不准你的手相。命运在自己手中。
13.父母的勇气
锻炼孩子的勇气,其实常常是对父母勇气的考验。如果父母自己都对困难和一些危险性的活动非常害怕,那他们又怎么能培养出勇敢的孩子呢?
有时,父母不想让孩子面对一些困难,仅仅是担忧孩子的安全,为了以防万一,却牺牲了孩子锻炼自己的机会。其实,父母更多的是害怕自己不能承受由此带来的沉重打击,为了保护自己的情感不受到伤害,就加倍地保护孩子,使孩子变得缺乏勇气。
孩子因着凉得了感冒,父母急忙把孩子送到医院看医生。医生说,孩子需要打针,说话时,医生当然很平静,因为他每天都要给许多病人打针。但是,孩子的父母却不由自主地皱紧了眉头。还要打针,孩子多么可怜啊!虽然孩子是第一次听说“打针”,但是一看到父母紧皱的眉头和一脸的紧张,再看一眼忙碌地摆弄着针头和药品的医生,孩子的心猛地抽紧了,哇哇地哭了起来。
等医生一针扎下去,孩子顿时哭得更加厉害,因为父母的表情告诉孩子这件事特别严重,而孩子也就在父母不停的关怀和呵护声中哭得死去活来。
其实,如果父母对打针这事表现得非常平静,那么孩子也极有可能不以为然,表现出勇敢的精神。如果父母告诉孩子打针并不可怕,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结束,而且打完针之后身体就会康复,孩子是可以从容地接受这一事实的。
在爬一个小山坡时,儿子显得特别胆小,他一步一回头,不停地看着他的爸爸,特别想让爸爸抱他上去。爸爸似乎有意要锻炼他一下,并不看他,只是埋头继续向上爬。因为爸爸明白,虽然这是儿子第一次爬坡,但他能够爬上去,这是锻炼儿子胆量和技巧的一个绝好的机会。
但是,妈妈却不同,她担心儿子会摔下来,又害怕他磨破了细嫩的小手。妈妈一会儿嘱咐他一声,一会儿看看他,一会儿又让走在前面的爸爸慢点儿等等他。
最终,儿子害怕了,不再往上爬了。最后,还是由爸爸把他抱了上去,他没有达到试着爬高的目的。
其实,儿子本来是能够胜任的,如果他的妈妈不是提心吊胆地显出非常害怕的样子,儿子是能够爬上去的。这是一次让儿子自己认识自己能力的机会,但却被妈妈无意识地剥夺了。
父母用不着过分地担惊受怕,孩子也用不着父母过多地给予呵护,后退一步,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只需要鼓励尊重,让孩子懂得父母很相信他们,父母会随时给予孩子爱的支持。
孩子,凡事要多留心
孩子,你有时候是否很反感父母老是像放风筝一样用绳子牵着自己?你希望父母不要老是过分细腻地表现出那种关心,这样在别的孩子面前你会觉得自己很没有能力。甚至当你看到别的孩子放心大胆地自己玩,而自己老是被父母陪着,会感到非常厌烦,觉得父母多事,有时候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那么,孩子,你需要鼓起勇气对父母说:我要自己试一次!
14.变长的线
上课铃声响了,老师走进教室,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条线后,说:“哪位同学能够在不动这条线的基础上,让这条线变短一些呢?”
学生们冥思苦想,不觉都皱起了眉头。
“既要把这条线变短,又不能动这条线,这怎么可能呢?除非上帝亲自来。”调皮的孩子们笑着说。
“不用上帝亲自来,你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老师平静地说。
“我们都可以做到吗?”孩子们有些诧异。
“不错,你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说着,老师转身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条更长的线后,问:“现在看起来,原来的那条线是不是短了?”
“是啊!这真有意思。”同学们说。
“同学们,记住,让别人的线变短的方法就是变长自己的线!”老师语重心长地说。
孩子,凡事要多留心
孩子,凡事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15.供父母上学
美国大多数孩子,到了具有简单工作能力的年龄后,就得积极主动地寻找打零工的机会,例如,帮邻居除草、送报纸、粉刷房子、打扫积雪等。
一个大雪纷飞的清晨,一个小朋友正在一家门口使劲地按着门铃。一位老太太打开了门,发现门口站着一个大约七八岁的小男孩。
“您好,”小男孩说,“我帮您打扫积雪,好吗?”
“你起得真早,在这附近我怎么没有见过你呢?”老太太说。
小男孩非常有礼貌地说:“我是新来的,我们家刚搬到这个社区一周。现在我不知道其他小朋友的作息时间,这么早就过来,是不是打扰你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