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章 利用方便和舒适搞掂客户(第5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高秀敏:哎呀,你咋知道他是厨师呢?

赵本山:脑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火夫!——是不?是厨师不?

那些闲逛走进门店的客人心理阶段和范伟也是一样,从随意的观察浏览,到对一件漂亮的衣服引起注意,到引发联想:自己穿上是如何的漂亮,再到试穿体验阶段,然后对比评价衣服的价值是否划算,一直到最后是否决定购买等,都是客人的各个心理阶段。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巧妙地发问,来洞悉客户的需求。

通过询问客户来达到探寻客户需求的真正目的,这是营销人员最基本的销售技巧,在询问客户时,问题面要采用由宽到窄的方式逐渐进行深度探寻。如,“王经理,您能不能介绍一下贵公司今年总体的商品销售趋势和情况?”、“贵公司在哪些方面有重点需求?”、“贵公司对XX产品的需求情况,您能介绍一下吗?”

适时地采用扩大询问法,可以让客户自由地发挥,让他多说,让我们知道更多的东西,而采用限定询问法,则让客户始终不远离会谈的主题,限定客户回答问题的方向,在询问客户时,营销人员经常会犯的毛病就是“封闭话题”。如,“王经理,贵公司的产品需求计划是如何报审的呢?”这就是一个扩大式的询问法;如,“王经理,像我们提交的一些供货计划,是需要通过您的审批后才能在下面的部门去落实吗?”这是一个典型的限定询问法;而营销人员千万不要采用封闭话题式的询问法,来代替客户作答,以造成对话的中止,如,“王经理,你们每个月销售××产品大概是六万元,对吧?”

通过直接性提问去发现客户的需求与要求时,往往发现客户会产生抗拒而不是坦诚相告。所以,提问一定要以有技巧、巧妙、不伤害客户感情为原则。药店营业员可以提出几个经过精心选择的问题有礼貌地询问客户,再加上有技巧的介绍药品和对客户进行赞美,以引导客户充分表达他们自身的真实想法。

所以在提问时,不要单方面地一味询问。缺乏经验的营业员常常犯一个错误,就是过多地询问客户一些不太重要的问题或是接连不断地提问题,使客户有种“被调查”的不良感觉,从而对营业员产生反感而不肯说实话。

同时要将询问与商品提示交替进行。因为“商品提示”和“询问”如同自行车上的两个轮子,共同推动着销售工作,营业员可以运用这种方式一点一点地往下探寻,就肯定能掌握客户的真正需求。营业员可以从比较简单的问题着手,如“请问,您买这个是给谁用的?”或“您想买瓶装的还是盒装的?”然后通过客户的表情和回答来观察判断是否需要再有选择地提一些深入的问题,就像上面的举例一样,逐渐地从一般性讨论缩小到购买核心,问到较敏感的问题时营业员可以稍微移开视线并轻松自如地观察客户的表现与反应。

“这种消炎药很有效。”

“我不知道是不是这一种,医生给我开的药,但已用光了,我又忘掉是哪一种了。”

“您好好想一想,然后再告诉我,您也可以去问一下我们这里的坐堂医师。”

“哦,我想起来了,是这一种。”

就这样,药店营业员一句试探性的话,就达成了一笔交易。仍以客户所看的消炎药为话题,而是采用一般性的问话,如,“您要买什么?”客户,“没什么,我先随便看看。”药店营业员:“假如您需要的话,可以随时叫我。”药店营业员没有得到任何关于客户购买需要的线索。所以,药店营业员一定要仔细观察客户的举动,再加上适当的询问和推荐,就会较快地把握客户的需要了。

所以,询问的方法很重要,如果方法不对就会直接导致销售的失败。

笑脸应对抱怨,切莫火上浇油

客户始终正确,这是个非常重要的观念,有了这种观念,就会有平和的心态来处理客户的抱怨。应该认识到,有抱怨和不满的客户是对企业仍有期望的客户,对于客户抱怨行为应该给予肯定、鼓励和感谢,并且尽可能地满足客户的要求。客户与企业的沟通中,因为存在沟通的障碍而产生误解,即便如此,也决不能与客户进行争辩,那样的话会失去客户与生意。

当客户投诉或抱怨时,不要忽略任何一个问题,因为每个问题都可能有一些深层次的原因。客户抱怨不仅可以增进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沟通,而且可以诊断企业内部经营与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利用客户的投诉与抱怨来发现企业需要改进的领域。

比如,一个客户在某商场购物,对于他购买的产品基本满意,但是他发现了一个小问题,提出来替换,但是售货员不太礼貌地拒绝了他,这时他开始抱怨,投诉产品质量。但是事实上,他的抱怨中,更多的是售货员服务态度问题,而不是产品质量问题。

对于客户的抱怨应该及时正确地处理,拖延时间,只会使客户的抱怨变得越来越强烈,客户感到自己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例如,客户抱怨产品质量不好,企业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主要原因在于客户的使用不当,这时应及时地通知客户维修产品,告诉客户正确的使用方法,而不能简单地认为与企业无关,不予理睬,虽然企业没有责任,这样也会失去客户。如果经过调查,发现产品确实存在问题,应该给予赔偿,尽快告诉客户处理的结果。

对于客户的抱怨与解决情况,要做好记录,并且应定期总结。在处理客户抱怨中发现问题,对产品质量问题,应该及时通知生产方;对服务态度与技巧问题,应该向管理部门提出,加强教育与培训。处理完客户的抱怨之后,应与客户积极沟通,了解客户对于企业处理的态度和看法,增加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员工真诚的微笑能化解客户的坏情绪,满怀怨气的客户在面对如春风般温暖的微笑中会不自觉地减少怨气,与企业友好合作,达到双方满意的结果。

在处理客户的抱怨时,应站在客户的立场思考问题,假设自己遭遇客户的情形,将会怎么样做呢?这样能体会到客户的真正感受,找到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大部分情况下,抱怨的客户需要忠实的听者,喋喋不休的解释只会使客户的情绪更差。面对客户的抱怨,员工应掌握好聆听的技巧,从客户的抱怨中找出客户抱怨的真正原因以及客户对于抱怨期望的结果。

聆听客户抱怨时,积极运用非语言的沟通,促进对客户的了解。比如,注意用眼神关注客户,使他感觉到受到重视;在他讲述的过程中,不时点头,表示肯定与支持。

这些都鼓励客户表达自己真实的意愿,并且让客户感到自己受到了重视。当不是自己的过错时,人们不愿意道歉。为使客户的情绪更加平静,即使客户是错的,但道歉总是对的,一定要为客户情绪上受的伤害表示歉意。客户不完全是对的,但客户就是客户,他永远都是第一位的。

一定要发自内心地向客户表示歉意,不能口是心非、皮笑肉不笑,否则就会让客户觉得是心不在焉的敷衍,自己被玩弄。当然,也不能一味地使用道歉的字眼儿来搪塞。

当道歉时,最大的**之一就是说“我很抱歉,但是……”这个“但是”否定了前面说过的话,使道歉的效果大打折扣。差错的原因通常与内部管理有关,客户并不想知晓。最经典的例子是,当一家餐厅说到“我很抱歉,但是我们太忙了”,“谁在乎?”这样往往只会被人认为是在推卸责任。

要为情形道歉,而不是去责备谁。即使在问题的归属上还不是很明确,需要进一步认定责任承担者时,也要首先向客户表示歉意,但要注意,不要让客户误以为公司/卖场已完全承认是自己的错误,我们只是为情形而道歉。例如可以用这样的语言:

“让您不方便,对不起。”

“给您添了麻烦,非常抱歉。”

这样道歉既有助于平息客户的愤怒,又没有承担可导致客户误解的具体责任。要用自己最真诚的微笑去面对客户的抱怨,切实地去处理问题,服务人员的存在完全是为了服务客户,因此,企业和服务人员都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客户消除他的抱怨,使客户重新感到满意。在面对抱怨的同时,服务人员尤其不要慌张,要很冷静、很有自信地处理问题,坚信问题能够得到圆满的解决。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