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利用方便和舒适搞掂客户(第3页)
还有一个例子,夏天市场上的洗衣机销售成为淡季。这是为什么呢?经过市场调研发现,不是夏天人们不洗衣服,而是因为衣服都比较短、薄、少,而且更换频繁。假如使用普通型的洗衣机去洗夏天的衣服,费水、费电,成本加大。所以人们倾向于把衣服集中起来洗涤,或者不使用洗衣机。
经过调研以后,海尔研发出一种新产品,小小神童洗衣机。采用水位三挡调节,1.5公斤型的,一件衬衫也照洗,小孩子也可以使用这款洗衣机自己洗衣服。这种产品1996年上市之后,开发了12代,5年销量超过200万台。因此,产品设计主要是满足客户为第一优先考虑,以服务导向来思考产品的设计。
另外,在四川有的客户投诉洗衣机常常出故障。海尔技术人员去查看以后,发现海尔的洗衣机品质没问题,是四川的消费者使用不当:他们没有衣服洗的时候,用洗衣机来洗土豆。这种情形一般的商家会说,我们没有错,是你们使用不当,所以我们不会赔偿。但是海尔不是这样,他们开始研发设计,如何开发新型的洗衣机,既能够洗土豆,又能洗衣服。这就是海尔的服务,对这种服务的理念只能用两个字来评价“可贵!”他们对于客户服务满意度的追求有着可贵的执著。
在如今酒店供大于求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为了吸引、留住客户,酒店服务越来越讲究精细化、人性化。因此,在酒店中,一对一服务应用的比较广泛。它强调酒店员工有针对性地为单个客户提供服务。一对一服务如今已被一些酒店广泛运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服务效果。
但是一对一服务不是某一固定的服务员服务某一固定的客户。事实上,酒店的每一个员工都代表着酒店的整体形象,都可以成为酒店常客的“一对一服务”人员。特别是在当某一个酒店常客来到酒店,而为其提供固定服务的服务人员不能为其提供服务时,酒店其他员工应能够熟识客情,顺利为其提供相应服务,使客户的问题得到满意的答复。
想客户之所想,把舒适送到心里
所谓众口难调,虽然客户的需求各种各样,但作为客户都有一个共同的购物心理,只要我们懂得了这个道理,就可预先考虑客户需要什么。比如,客户在烫发后,我们还可以问客户是不是需要做一个营养炯油。
为客户服务不仅要为客户解决问题,而且还要给客户快乐的心情,带给客户美妙的感觉。
每个客户的能力都是有缺陷的,何为客户能力缺陷?比如,客户买大件商品,如冰箱,仅靠客户自身的能力搬运起来就非常费劲。因为,一般客户没有能力搬运,包括没有运货汽车,搬不上楼,甚至没有能力卸掉外包装。若找车辆、找司机,再找一两个人搬运到楼上的家里,不仅不少花钱,而且非常麻烦,还搭上了人情。因此送货上门自然也就成为商家争夺客户的重要手段。蓝岛在这方面做得比较突出,率先在京城提出实施无论远近送货上门,不仅送货到家,而且还要到位。即把冰箱不仅送到家里,也送到了客户要放置的位置。
客户的能力缺陷不仅是指力量上的缺陷,还有专业技术技能的缺陷。随着社会的发展,商品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客户不可能都是专家能手,对所购置的商品可能不会使用,甚至使用不当,造成一定的损失。此时,作为商家就应当针对客户专业技能上的缺陷及时提供相应的服务,解决客户的烦忧。
想客户之所想,把舒适送到客户心里,服务不是唱出来的,应是做出来的,让客户切实感受到的。因此,套用一句歌词就是,“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真正把服务附加到商品上,使客户购买到商品的同时,也买到了服务,即使商品的价格不低,也要客户切切实实感受到物有所值,物超所值,达到增强商品竞争优势的目的。
目前,许多大商场,在服务附加上,大多是说到做不到,承诺得多,兑现得少。然而,承诺把客户的心理预期吊了起来,因此,客户在心理预期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就会认为商家是在搞欺骗宣传。商家的形象将大打折扣。其实,商家的主观愿望是好的,没有欺骗客户的意思。
事实上,许多人在服务时,并不了解客户的需要和期望,不了解客户迫切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服务,结果往往不是很好。就如一对夫妻相处时,妻子需要的是丈夫的关心、呵护、疼爱有加,但丈夫并不理解而只给她买钻戒和鲜花,实际上不管买多少礼物给她,都替代不了心灵的关怀。
因此,把握市场需求,想客户之所想,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北辰购物中心对客户的研究表明,“一次购齐,一次观赏齐”是大多数消费者所需要的。为了有效地满足这种需要,北辰购物中心确定了很有特色的商品组合。他们把商品分为两个大类,即生活必需品和差异品。生活必需品主要包括超市中的食品、日用百货、部分文化用品、家用小电器等;差异品主要包括服装、工艺品、家居用品之类。
为满足消费者对必需品一次购齐的要求,有关商品部就得在有限的面积内,既要尽可能地摆足旺销的品种,又要照顾到需求量不大但总有人需要的连带品种。因为没有连带品种就会影响到客户对商店的印象,影响客流量,从而影响到旺销品种的销售。
为了满足消费者对差异品一次观赏齐的要求,他们对消费者看重的品牌商品,在类别、品种、品牌和价位的组合上采取措施,给消费者以充分比较选择的余地;对于以流行时尚为主要特征的差异品,他们组货时则以面料、时尚、质量为选择标准。
更为重要的是,各商品部有权随时根据客户需求调整品种组合。比如,食品部了解到北京人爱吃炸酱面,但北京本地产的酱太咸,就选择购进天津产的口味比较淡的酱和甜面酱销售;医药部从记录客户需要而本部未能提供的药品人手,发现客户对保健品的需求与媒体广告同步,就及时调整保健品品种以满足客户的需求;文化部在手机经营中,发现客户需要较多的品牌比较,就在一家经销商的基础上,又引进了一家经销商,增加了更多的品牌,从而使销售额增长了数倍。
现在是一个快节奏、高效率的时代,时间很宝贵。因此,我们在为客户服务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如何节省客户的时间,为客户提供便利快捷的服务。所以,设身处地为客户着想,以客户的观点来看待商品的陈列、商品采购、商品种类、各项服务等,才会让客户感到方便满意。
总之,要把最大的舒适送给客户,客户才会给我们以肯定,才会让我们的生意更好做。
不同群体分类,不同舒适标准
对于一个经验丰富、老练的销售人员来说,他们往往能够从一群人中一眼就判断出谁是真正的客户、什么样的客户,应该如何接待。而对于一般的销售人员,可能会经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在使出浑身解数,说得口干舌燥之后,才发现费尽心力所说服的客户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客户”。所以,销售人员必须慧眼独具,把握好不同客户的消费动机和心理特征,采取不同的接待技巧,可以有效地提高成功率。
根据年龄层次,我们一般将消费者分为老年客户、中年客户和青年客户三种类型。
老年客户对原有的东西比较留恋,对新产生的东西常常持以怀疑的态度,一般是受家人或亲友的推介才能接受新生事物,但心理稳定,认定的事情不会轻易放弃更改。他们一般是希望质量好,价格相对低;但决策行为缓慢,多比较,喜欢问长问短,对销售人员接待的态度反应非常敏感。对于这类阅历丰富的老年客户,我们要主动出击,诚心以待,当好参谋,减轻对方心理负担,如代客交钱、包装好物品并送货上门等。同时要注意在交流过程中把握好:音量不可过低,语速不能过快,态度要和颜悦色,语气要表示尊敬,说话内容要表现谦虚,做到简单、明确、中肯。让他们对你形成一种依赖感和信任,这样的客户群一旦形成,消费决策就不会轻易改变。
中年客户相对来讲是属于理智型的,他们一般不会轻易相信别人的建议和主张,那样他会感觉没有面子,而是要在赞同他的基础上再加以拓展。这个年龄段的客户分两种,一种是高薪阶层的,对他们就要强调消费档次、品位和审美;另一种是收入一般,对这一类人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品质、价格和服务。
青年客户具有强烈的生活美感,对价格表现得比较淡漠,而是一味地追求品牌、时尚、新颖、流行,往往是你新品推出的第一批消费者。消费具有明显的冲动性,易受外部因素影响,易受广告宣传的影响,也是二次消费最多的群体。所以我们要迎合此类客户的求新、新奇、求美的心理进行介绍,尽量向他们推荐公司产品的流行性、前卫性,并强调公司新产品的新特点、新功能、新用途。
优柔寡断型的人往往在销售人员长时间的反复说明解释后,仍优柔寡断,迟迟不能作出决策,有时甚至在作出购买决策后仍犹豫不定。对于这类客户,销售人员需要极具耐心并多角度讲解,并要注意有理有据,有说服力,切忌信口开河。
与传统的销售服务方式相比,零干扰服务更充分地体现了现代服务“以人为本”的理念。现代消费者更加注重精神的愉悦、个性的实现、感情的满足等高层次需要,而零干扰服务正是从消费者角度出发,以他们的需求、兴趣、心理等作为服务的基本出发点。它强调充分发挥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的自主性、主动性,提高购物热情。此外,消费者直接面对商品,自主进行选择,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对销售人员的依赖,大大减少了相互之间产生矛盾和冲突的机会。而且零干扰服务所体现出来的对消费者的信任感和尊重感,使整个购买过程更加人性化,更富有人情味。所以在零干扰服务过程中,消费者的心理状态是放松的、自由的,能最大限度地得到自尊心理的满足,这也是现代生活条件下客户产生购买行为的必要前提。零干扰服务可以实现“服务创造客户”这一目标,即不仅在最大限度、最高层次上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也要为商家带来利润。
实现零干扰服务,要求销售人员“看人行事”,以识别客户为第一要事。要针对消费者各个购买阶段的心理活动特征,采取相应的销售服务方法和技巧,提供适时、适度的服务,而不妨碍消费者的行为自由度。
现代商业企业的竞争焦点主要表现在服务的竞争上,谁能提供高质量、高境界的服务,谁就掌握了驾驭市场的主动权,就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
切莫热情过度,让客户自己作出决定
大家一定有这种经历,有时候我们在专卖店或商场购物时,我们会碰到一些过分热情的导购,她们老远就会和你打招呼,当你走进她的专柜时,她更是尾随而至,寸步不离,并且喋喋不休地开始介绍他们的服装如何如何。作为客户来说喜欢有一种宽松的自由的购物环境供他们观赏和挑选,不分青红皂白的介绍反而会让他们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而趁早“逃之夭夭”。所以服务人员切忌“不要过分热情”。
在服务工作中,常常发生这种情况,尽管服务员满腔热情地为客人提供服务,但客人有时不仅不领情,反而流露出厌烦或不满的情绪。
是客人不通情达理吗?当然不是。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服务员没能充分了解客人的需求,实行零干扰服务。
这说明,标准化的规范是死的,而人的需求是活的。服务必须满足客人形形色色的需求,才能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