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章 搞掂客户要从心开始(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二章搞掂客户,要从心开始

“攻心为上”用于销售业务中应该说是再恰当不过了,做业务只有真正地读懂了客户的心理,你才算找到了切入口,成功就不远了。

不善于揣摩,业务当然难做

一位妇女走进一家鞋店,试穿了一打鞋子,没有找到一双合脚的。营业员甲对她说:“太太,我们没能有合您意的,是因为您的一只脚比另一只大。”

这位妇女走出鞋店,没有买任何东西在下一家鞋店里,试穿被证明是同样的困难。最后,笑眯眯的营业乙解释道:“太太,您知道您的一只脚比另一只小吗?”

这位妇女高兴地离开了这家鞋店,腋下携着两双新鞋子。

不同的服务人员会给客户以不同的感受。不同的销售方式能导致不同的销售结果。营业员甲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她不懂得客户的心理——女**美,不喜欢别人说自己的脚大。

在推广自己的产品时,潜在的用户往往会出现各种心理变化,如果不仔细揣摩客户的心理,不拿出“看家功夫”,就很难摸透对方的真正意图。

你“看”客户的时候,要揣摩客户的心理。客户究竟希望得到什么样的服务?客户为什么希望得到这样的服务?这是服务人员在观察客户时要不断提醒自己的两个问题。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会使客户不愿意将自己的期望说出来,而是通过隐含的语言、身体动作等表达出来,这时,就需要及时揣摩客户的心理。

心理学家做过的实验表明,人们视线相互接触的时间,通常占交往时间的30%~60%。如果超过60%,表示彼此对对方的兴趣可能大于交谈的话题;低于30%,表明对对方本人或话题没有兴趣。

视线接触的时间,除关系十分密切的人外,一般连续注视对方的时间在1~2秒钟,而美国人习惯在1秒钟内。

一位30岁左右的男客户带着自己的母亲来给儿子买钙片,两个人在货架中转上几圈才看到一款心仪的产品。

“这种钙片效果不错,小孩子服用后很容易吸收,很多家长都点名要它。”店员李洋站在一旁介绍着。

“好是好,就是太贵了。不管大人还是小孩,老吃好药也不行。”老太太拿着钙片有些犹豫。男客户刚要说话时,手机突然响了,便走到一旁接听电话。

老太太一个人呆看着那盒钙片,半天迈不开步。

“阿姨,您觉得这个钙片也不错,是吗?”店员李洋走过去问道。

“可这也太贵了。一瓶200多元才够吃一个半月。”老太太摇摇头准备将其放回货架,

“阿姨,我一看您就想起我母亲,一辈子都为儿女操心,自己没用过舒心的东西。看来您很疼孙子,连买个药都要亲自跑一趟。既然您看好这个产品,想必买回家给孙子,您自己也会觉得开心。这药价虽然高了点,但一分钱一分货。况且现在药品安全存在隐患,给小孩子还是要购买质量好的保健品。”李洋的一番话让老太太的意志有些动摇。

“是啊,现在都是穷啥也不能穷孩子,我也怕便宜的药会给孩子吃出毛病,我们家都围着他转。”老太太拿着钙片还没撒手。

这时,男客户打完电话也走过来征求母亲的意见。

“大哥,阿姨手里拿的钙片是儿童钙片中最好的,阿姨很满意,您看……”李洋马上将目光转移到男客户身上。

“有点贵。”男客户看看价签,并没有反对的眼神。

“大哥,我觉得这个给小孩子吃比较好,而且阿姨也看上了,拿回去给孙子吃,她心里也会舒服。老人家只要舒服就会减少生病的概率,老人家健康不就是儿女的希望吗?”李洋继续揣测客户心理。

“贵是贵点,不过只要您老觉得好,咱们也不差钱。”男客户的心被李洋说得有些蠢蠢欲动,“妈,你要觉得好,咱们就买下它。”

片刻,老太太便拿着药品开心地朝收银台走去。

要在沟通中更好地揣摩客户的消费心理,不要急于导购、急于让客户购买,盲目地为了“卖”而“卖”,说了一大堆废话仍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客户本来就属于药店的对立方,店员若不能抓住他们的心理,说过多的话语也只会冲淡所要表达的主题,从而出现“跑单”的情况。

不懂客户,就会适得其反

要想说服你的客户,首先要对每个产品的性能、功效、价位等了解得清清楚楚,甚至,亲自使用过,平时注意收集客户使用过后的感受、变化等,这就是所谓的“知己”。“知彼”就是你要了解客户的真正需要,知道他想要什么,结合自己的产品知识,行业背景,满足他的需求。

一般来说,在迎接客户之后,销售人员应该通过询问客户的一些基本问题来了解客户的实际情况,只有掌握这些内容,才能向客户推荐合适的产品。

不同的问题带来的客户的回答和结果是不一样的。必须预计每个问题可能带来的回答,以选择那些有利于销售的问题,因此,尽可能提供那些能获得信息、容易回答的。如,谁、什么、哪里、什么时候、为什么、怎样、告诉我关于……这些容易回答并能提供那些能获得信息的问题,它能帮助销售人员了解客户的一些潜在需求。

通过提问,及时了解客户的特殊需求,避免说上一大堆,介绍了许多产品之后仍然不知道客户的真正需要,还要注意从客户的回答中找出隐藏着的真正需要。因此,对于销售人员来说,聆听客户的回答和陈述很重要,因为它包含了客户很多的潜在需要,也就是说隐藏了许多的销售机会。聆听客户的陈述时,应该注意,保持最大的注意力,切忌东张西望,心不在焉,也不要随意打断客户的谈话,因为这样显然不尊重客户,对客户不礼貌。还有就是尽量避免否定的价值判断。如“你这话就不对了”……

在提问和聆听之后,销售人员就要分析一下,抓住其中的销售机会。有时候,客户并没有直接说出他的需要,而是用一些否定的说法和判断掩盖了他的需要。例如客户说“我不需要这种产品,因为我……所以我……”乍听之下,客户似乎并没有什么需要,但仔细一分析,其实客户真正的需要是相对这种产品之外的另外某种产品。

小品中高秀敏道出赵本山的强项:“听说人家买马他上人家那卖车套,听说人家买摩托上那卖安全帽,听说人家失眠上人家那卖安眠药……听说柱子开四轮车把腿砸了,贪黑起早做了这副拐……”

赵本山:“这叫市场,抓好提前量!”

最快速的销售就是根据客人的需求来推荐。很多门店的导购不知道客人的需求,也不去询问客人,转身就给客人推荐一些自己感觉很合适或者自己认为很漂亮的衣服,结果客人来一句“不喜欢,一般般”的回答,给销售服务反而造成障碍。

有一天,促销员李彤在产品架前看到一位老大妈在牛奶区转来转去,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好像自己拿不定注意。李彤迎上去问:

“大妈,您要买哪一种牛奶?”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