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随缘不变(第2页)
我们看一些玄幻电影时,当剧中的妖怪、精灵等害人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位道教或佛教的法师,高声断喝一句“孽障!”然后救人、除妖。“孽障”是什么意思呢?有人说是骂人,确切地说是骂妖怪。其实不然,法师如果也骂人,也就不是真法师。“孽障”在这里是点醒之语。在佛教中,孽障也叫业障,指妨碍修行的一切罪恶。具体到我们所说的缘分,尤其是关乎姻缘的缘分,则是指一切不利于双方及双方家庭乃至社会和谐的爱念或情欲。
如果再说确切点,孽缘就是婚外情、包二奶、养小三、第三者插足、嫖娼,等等。俗话说,“万恶**为首”,人一旦控制不住自己,分不清什么是善缘,什么是孽缘,或者明知故犯,那么原本可以滋养心灵、滋养彼此的爱情,就会变成一剂致命的毒药,一旦发作,即使不至于见血封喉,也必定令人痛苦不堪。
那么,人们,主要是那些吃着碗里还惦记着锅里的“色情男女”们,为什么总是看不清这一点呢?主要还是源自对美色的贪恋。且看下面的小故事:
话说有一次,佛祖的弟子阿难尊者在路上遇到了一个“下贱阶层”(印度的“下等种姓”)的下等女子,并向对方讨水喝。那女子十分自卑,阿难却告诉她,在佛家看来,人人都是平等的。那女子从未遇到过一个男子这样尊重她,尤其阿难还是个气质高贵、长相英俊的男子,因此这女子不自觉地爱上了阿难。连接几天,她连着邀请阿难到她家接受供养。阿难很快意识到这个女子对自己产生了恋情,于是再也不肯接受她的供养。
女子非常痛苦,躺在家里茶饭不思。她的母亲很心疼女儿,劝她忘了这个注定无法得到的男人。但陷入爱情中的女子做不到。她的母亲因为爱女儿,便给女儿出了主意。然后她们俩一起到寺中请阿难最后一趟接受供养,说此后再也不会打扰他。结果阿难去了之后,二人却在饭菜中下了**,希望把生米煮成熟饭,那样女子或许就能得到她梦寐以求的男人。
阿难当时已经有了极高的修为,吃下东西后立刻觉得不对劲。他心里明白,但一言不发,马上盘腿坐起来开始禅修,力图让自己保持觉醒。另一方面,佛祖见阿难一直不归,料想生了变故,也派人去寻他,并成功地把阿难解救了回来。
到手的男人又飞了,令那个女子异常愤怒。她跑去质问佛祖,佛祖耐心地接待她,温和地问她:“你爱阿难吗?”
女子说:“是的,我很爱他。”
佛祖又问:“那你爱他什么?”
女子说:“我爱他的眼睛,爱他的脸,爱他的姿态,爱他的一切。”
佛祖说:“看来你并不知道,在阿难的身上,有比你说的这一切更加美好的东西。”然后佛祖又问她,“那么,你觉得阿难爱什么呢?”
女子摇摇头:“我不知道他爱什么。我只知道他不爱我。”
“你错了。阿难是爱你的。只是他的爱,却不是你说的这种爱。不是这种会给你带来绝望和痛苦的爱。为什么不像阿难一样,爱众生呢?”
女子还是摇摇头,根本不听佛祖那一套。佛祖无奈,只好运起佛法,瞬间把阿难变成了一具散发着恶臭的死尸,然后引领女子前往,表示只要女子肯出一百两银子,就把阿难的尸体卖给她。结果女子一看到尸体就掩鼻斜视,连正视阿难尸体的勇气都没有。佛祖却不依不饶,又问:“你是嫌贵吗?我可以便宜些,五十两怎么样?”最后,佛祖宣布:“如果你要的话,我可以让你免费抬走。”但女子仍不作答。佛祖趁机开释她:“你看,阿难活着时,你爱他爱得死去活来,想尽一切办法也要让他跟你在一起,可现在不过几天,免费送给你也不要,你到底是爱他什么?”
女子低下头来,终于彻悟,当下皈依了佛门。
故事就是故事,当不得真。众所周知,“色”乃佛门首戒,在佛家看来,色就是**,比刮骨钢刀、穿肠毒药还可怕。但先哲早有言在先,“无色路见人稀”。大家都出家,最后人类非灭绝不可。所以,我们在这里讲述这个故事,绝不是让大家都像佛门中人一样,断爱戒情,了悟皈依。我们只是奉劝世人,不要打着所谓爱情的旗号滥情。
有些无耻之徒,甚至连“滥情”都谈不上,根本就是滥性、**。看到美貌女子,张嘴就是“我们真是有缘啊”“你是我的最爱”之类,肤浅的女子往往上当受骗。其实这类话,听听说说本无所谓,但怎可当真?一个一见面就爱上你的人,只能是爱上你的美貌。而美貌终究会消逝的,等你人老珠黄,他还会爱你吗?
性也未必就是洪水猛兽。饮食男女,人间大欲。一味的戒情禁欲,有违天道,但千万不要纵欲滥情。欲望让人心醉,但正如毒酒;情爱让人疯狂,却好比河豚。古往今来,不知毒毙了多少人。
所以,每当心猿意马时,不妨想想:美女也好,俊男也罢,都是一副臭皮囊!及早戒掉你该戒的爱,等到“不可不戒”时,后悔只怕晚矣。
“当今社会,耍手腕的人越来越多,耍手艺的人越来越少;出书的人越来越多,读书的人越来越少;养二奶的越来越多,养奶奶的越来越少;未婚同居的越来越多,婚后同居的越来越少。”——这段极不负责的网络流行语固然有失偏颇,但也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当今社会人们对待爱情与婚姻的态度越来越不严肃。当然,中国有句俗话:“孩子总是自己的好,眼里总是别人的妻。”受数千年“男尊女卑”等封建思想的贻害,时至今日,还有很多人把“人不风流枉少年,人不风流只为贫”等封建糟粕挂在嘴边上,认为男人身边多几个女人,不仅无损道德,还是有能力、有本事的象征。如建国以来最大的卖官案主犯、绥化市委原书记马德有一句“名言”:“一个情人没有是废物,有两个三个情人是人物。”好事者又在后面加了一句——情人太多是动物。还有人写过这样一首打油诗:“握着小姐的手,仿佛回到十八九;握着情人的手,仿佛在喝茅台酒;握着老婆的手,仿佛左手握右手,一点感觉都没有。”但是不管怎么说,正如张爱玲所说:“人本来就是动物,可是没有谁像她这样肯定地是一只动物。”我们毕竟是人,毕竟是一种讲道德的动物。没有人不让你爱,但你必须遵守爱的规则。没有人否定缘,但类似的孽缘,断得越早、越干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