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章卸妆(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20章卸妆

1.向孩子学习

据《五灯会元》记载,某地有个不知名的小庙,里面只有一个老禅师和一个童子。有一天,庙里忽然来了个行脚僧,老禅师非常热心地招待他,僧人很感动,非常想做点什么,报答一二。第二天,老禅师早早就出门了,行脚僧便与童子一起玩耍。过程中,他发现这个童子虽说也不太小了,但对于佛家乃至世俗的规矩一概不知,便耐心地教他各种礼仪常识。

天黑后,老禅师刚从外面回来,童子就依行脚僧所教,上前礼貌地嘘寒问暖。老禅师很吃惊,就问:“是谁教你这么做的?”

童子说:“就是那位远方来的高僧啊!”

老者于是把行脚僧叫来,训斥一番:“阁下安的什么心?这童子在我身边好几年了,都不失赤子之心;你只来一天,就把他教坏了!你快快整装,赶紧离开!”

说完,不顾夜已深,路难行,将行脚僧赶出庙门。

在普通人看来,这个老禅师,不仅不近人情,还有点好心当作驴肝肺:人家好心教你的童子学知识,你不领悟也就罢了,怎么还赶别人走?其实,这只是俗家所见。在禅家看来,一颗赤子之心最最重要,修禅,从一定程度上说也就是“修理”掉红尘俗世中的种种应酬客套、繁文缛节、虚伪假装,重返童真时代。

人一生中,最可贵的就是那段童年时光。有些人,说起童年,总爱提到某些具体的事情,其实那时候的你,已经不在童年范畴之内了。即使你仍然处在童龄,但你已经早熟了。童年,就是一张白纸。人格及记忆,都如是。所以有人说:“我爱少女,因为少女的故事最短。但我更爱儿童,因为儿童还没有故事。”

耶稣说:“你们如果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子,就一定不得进天国。”哲学家周国平则说:“向孩子学习。”

向孩子学习什么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要学会简单。不妨讲个小例子:两年前,儿子八岁,我苦苦支撑着一个小工作室,有一天,一个我自认为能给我带来很多潜在利益的“朋友”来访,我非常高兴,表示非得要留对方吃饭,但对方却不给面子,执意离去。他走后,我极端郁闷,连饭都不想做了。儿子说话了:我饿了……我吼他:一边去。儿子叫起来:你给别人做饭,别人还不吃呢!你为什么想着给别人做饭,不想给自家人做饭呢?问得我相当无语,相当惭愧。是啊,吃饭而已,为什么把它跟那么多的事情联系起来?尽管它们真的跟“吃饭”有关。

其次,要学会忘记。很多家长都抱怨自己的孩子“没记性”“屡教不改”“记吃不记打”,昨天学得滚瓜烂熟的知识,睡一晚上就全忘了;刚刚提醒过的事情,五分钟后又犯了……家长们总是为此头疼不已,其实我们前面说过,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急不来。另外,家长们也往往想不通,怎么这孩子上一秒还哭得昏天黑地呢,下一秒就破涕为笑了?五分钟前还对父母恨恨不已,现在又和父母撒娇了呢?其实,这正是我们应该向孩子学习的地方。哲人说,人之所以会烦恼,是因为记性太好。没错,人生就像一场长途旅行,沿途风景,也有崎岖,虽说往事是一笔财富,但有些故事也会成为我们的负担,人生就会过于负重,前路势必难行。

再次,要保有一分纯真。与成人相比,孩子固然缺乏知识,缺乏阅历,但他们诚实、坦**、率性,这是最为宝贵的心灵品质。应该说,每个人都程度不同地怀有童心,只是名缰利索和各种“角色意识”让我们习惯了紧绷着脸,故作正经,让我们不能随心所欲。久而久之,除了身心疲惫,还会变得越来越世故,越来越虚伪。明末大思想家李贽在《童心说》中写道:“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意思是说,童心实质上是真心,如果认为人不该有童心,就是认为人不该有真心。童心其实是人在最初未受外界任何干扰时一颗毫无造作,绝对真诚的本心。如果失掉童心,便是失掉真心;失去真心,也就失去了做一个真人的资格。而人一旦不以真诚为本,就永远丧失了本来应该具备的完整的人格。

又次,要有点傻劲儿、疯劲儿。我有一个朋友,夫妻俩在农村走村串镇做生意,两个孩子从小被锻炼得自理能力超强。一个星期天,朋友出门前嘱咐10岁的女儿,在家照看好弟弟,做好作业,有时间就多烙几张饼。结果夫妻俩一回家,小姑娘一口气给父母端出了47张小饼!并说:原本准备多烙些,可惜炉子熄了……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成年人身上,人们肯定会说他是“冒傻气儿”、“疯疯癫癫”,然而事实证明,世界上很多成功人士,年少时甚至成年后都或多或少地冒过“傻气儿”,有股子疯劲儿,甚至傻得、疯得超乎想象。

比如大音乐家莫扎特。作家余泽民在《没长大的莫扎特》一文中写道:“读莫扎特传记,有一个细节,让我笑喷了。1777年12月3日,莫扎特给表妹写了封信,信的开头是这样的:‘亲爱的表妹,在我坐下写信之前,先去了趟茅房。现在,已经解决了。感到轻松无比!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我又可以填满我的大脑了……如果你闹肚子,抬腿就往厕所跑,如果你憋不住,那就拉到裤裆里……代我向我们的朋友们致以比臭屁还要臭的问候。”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保持赤子之心,也即良善之心,阳光之心。网上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在一档电视节目中,一个主持人问一个小女孩:“如果你开的飞机没油了,飞机上还有好多乘客,其中包括你的亲戚,但只有一个降落伞,你会给谁用?”小女孩想了想说:“我会安排好乘客,让他们安静下来,然后我就会用降落伞跳下去。”观众有的摇头,有的哄笑,笑小女孩幼稚和不懂事。小女孩急了:“我……我还会回来的,我……我只不过是去取点油!”

古人云: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现实中,大多数人可能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听说一个经理工作任劳任怨,以厂为家,但工资不高,10人当中恐怕会有9个人认为此君有不正当收入,剩下一人则会认为这个经理是个傻瓜!能像上面故事中的小女孩那样想问题的,少之又少。有极少数那么小的,也不免被视作幼稚、天真、傻冒儿,等等。

不得不承认,社会有阴暗的一面,但我们的心理不能阴暗,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人。非但不能阴暗,我们还要做阳光,做火种,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引导他人。我想,这大概正是著名小说家陀斯妥耶夫斯基所说的“和小孩在一起,可以拯救你的灵魂”的意思。

2.真实最美

听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