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6 一切都在变化中显露规律(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6一切都在变化中显露规律

履霜坚冰至(卦二·坤)

“履霜”,指脚上踩着霜。“履霜坚冰至”,指在刚冷时就想起冰天地,预知后事的必然发生。诸葛亮隐居隆中,坐观风云,便知汉五朝大势已去,英雄应时而起,天下将鼎足而分。

案例

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的父亲与祖父都曾在荆州一带为官。诸葛亮的父亲死后,其实他也曾在荆州为小官吏。后来隐居隆中,也是身处荆州。荆州为南北通衢,刚好是日后魏、蜀、吴三国的交叉、中心地带。这是件奇妙的事,诸葛亮不在其他地方隐居,偏在荆州这样一个军事要害地隐居。诸葛亮在隐居时获得的信息与思考要大于一般的谋士将领。而真正使诸葛亮成为诸葛亮的是他的洞察力,其实他并非先知,只不过善于思考罢了。天下人皆知汉王朝大势已去,但只有诸葛亮一人看出汉王朝瓦解后天下将鼎足三分。易理

(1)一叶落知天下秋,履霜而知坚冰至。

(2)霜非冰,但霜后可能有冰。

易理应用

1.如何看出会变天?

只有每天都看天的人才知道其实每天都在变天。

一片树叶从枝头飘落,表面上是某棵树的个象,但究其本质乃是大自然的规律使然。

大地一夜铺满白白的霜花,这表面上是天气骤变,实际上只是天气骤变的开始环节或中间环节。

从节气上看,在霜降后不久,就是小雪、大雪、小寒、大寒了。

值得注意的是此处讲的是“坚冰”,而非“薄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霜降后必然到来的不仅是“冰”,而且是厚厚的“坚冰”。

但“坚冰”虽冷,却给人一种踏实之感,远比“如履薄冰”好。所以有时要冷就冷到底,等结成了厚厚的坚冰反而好坚实行事。

正是基于这一点,诸葛亮对霜降后的事心里是踏实的。他想:汉必亡,天下必三分,我必辅佐其中一方。听说刘皇叔仁义之名传遍天下,此人当是明主,我当与此人共踏坚冰斗严霜。

诸葛亮每天看天,所以知道霜降后必有坚冰。

还有一点,他看天不仅只看天,同时也在看地。霜与冰都在地上。

2.如何见霜知冰?

霜与冰都属于冷天才有的自然现象,从性质与发生期来看属于同一范畴。它们具有天然的共通性。

但霜并不等于冰,霜是霜,冰是冰。霜后可能有冰,但不等于肯定有。

这就是一般人与非常人的区别:

一般人能看到“可能”。

非常人能看到“肯定”。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