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 解决李自成(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恭顺侯吴惟华向多尔衮献上“征西五策”,其中有关战略战术的建议有两条:一是以“贼闻我兵西征,必集众据守河口,我师争渡,非万全之道”为由,建议派一部兵力直奔蒲津(今陕西省华阴市附近)与大顺军相峙,另派一部兵力从保德(今陕西省府谷县附近)渡黄河,从延安、澄城、A阳等处直捣西安。如果大顺军内撤,清军便可渡蒲津,**。二是可令蒙古发兵,从塞北渡河套,入口后由长安西路截击,以断绝大顺军西逃之路。多尔衮认为此策妙而险,非常高兴,依此策布置对大顺军的围剿,并鼓励吴惟华尽心尽力,以建奇勋。多尔衮,从睿亲王到摄政王,他的睿智在于不仅仅是本人有才智,也善于采纳别人的智慧。

十月十九日,摄政王多尔衮任命和硕英亲王阿济格为靖远大将军,率领平西王吴三桂、智顺王尚可喜等满、蒙、汉军三万余骑,过山西、经陕北,攻击驻扎在西安的李自成的农民军。

多尔衮又命和硕豫亲王多铎为定国大将军,率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领兵二万余骑,渡黄河南下,择机出师征南明。

多尔衮分兵两路,同时进军,想要一口气吃掉大顺和弘光两个政权,这个胃口着实有点大。从这两道军令可以看出,多尔衮更重视李自成的大顺军,派遣出征的兵马多;虽然出征主帅是女真人,但多名副帅都是汉人。清得天下,是汉人帮助大清抢夺了明朝江山,包括后来清朝收复台湾,也是汉人施琅作为清军统帅征服了统治台湾的郑成功后人。

十月十二日,经过休整的大顺军,元气复振,主动进攻,出兵两万余人,渡过黄河,进攻河南怀庆。怀庆府北临太行山,南界黄河,是南北要冲。大顺军先攻克了济源和孟县(今河南省孟州市),清朝的怀庆总兵金玉和领兵出战,在柏香镇与大顺军打了一仗,金玉和与副将常鼎、参将陈国才阵亡,清军几乎全军覆没。金玉和是清军的梅勒额真,署怀庆总兵,是正二品高级武官,清军的副将和参将也都是从二品和正三品高级军官,这样的伤亡,在清军入关以后从未遭遇过。大顺军乘势进军,围攻怀庆府府治所在地沁阳,清朝卫辉总兵祖可法急速赶到沁阳组织守城,河南巡抚罗绣锦也火速向多尔衮求援。

多尔衮接到告急文书后,大为震惊,认识到如果让多铎按原定计划统军下江南,畿辅、山西、河南的防守兵力将严重不足,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他立即下令南下的多铎大军,改变方向,掉头折向西,去救援怀庆。如果进军顺利,全歼了农民军,则继续按原计划南下;如果农民军撒退,则跟踪追击,与阿济格军一起,形成两面夹击之势,攻打西安。多尔衮同时派人赴阿济格军中,通告军情变化。又紧急征调山东、山西的清军,增援阿济格和多铎。多尔衮随机应变,及时调兵遣将,调整部署,对农民军形成了合击之势。

多铎统领的军队在怀庆地区击败大顺军后,从孟津县渡黄河,下河南。沿河寨堡望风归附。十二月十五日进至河南陕州,大顺军驻于灵宝县城外,因兵力有限,被清军击败。多铎部在二十二日进逼潼关口,距城二十四里立营,等候红衣大炮的援助。

李自成本已集结二十多万精兵,和刘宗敏统领大军北上,救援陕北,去迎击阿济格,走到洛川后,忽然停留了整整十天。原来他们得到了多铎这一路清军向潼关推进的消息。在北面和东面都有强敌压境的情况下,大顺军领导集团立刻陷于左右为难的被动局面。李自成只好顿兵不进,等待进一步的消息,何方吃紧即率主力驰向何方。这说明,大顺军发动的怀庆战役虽然取得了局部胜利,却改变了整个战略态势,把两路清军主力都吸引到自己这边来了。怀庆战役在大顺军与清军的战争中,是个难得的胜仗,它却并没有给大顺带来积极影响。

本来,阿济格和吴三桂率领的西路清军,按预定计划要先于多铎攻击陕西,却迟迟没有进兵陕北,而是擅自绕道蒙古土默特、鄂尔多斯等地,索取财货,耽延时日,获得马匹补充之后,才南下攻击榆林、延安。这时,东路清军多铎部先于他已经攻到了西安的门户潼关面前。

潼关城外,大顺军凿重壕、立坚壁,拦截清军的进路。李自成果断放弃救援陕北的计划,率领全军,赶到潼关。十二月二十九日,双方初次交锋,刘宗敏首战失利。

顺治二年(1645)正月初四日,大顺军制将军刘芳亮率众千余攻袭清军兵营,双方激战,互有伤亡。初五、初六两日再次袭击清军兵营,受挫无功。十一日,清军调来红衣大炮,猛烈轰击潼关城,农民军分兵数路偷袭清军侧后,横冲清军阵地,并几度组织反击,可惜都未能奏效。也许是害怕西安被北路清军攻击,李自成像在山海关一样,率主力撤退,回西安。十三日,清军攻陷潼关,大顺军守将马世耀诈降被杀。潼关是入陕门户,潼关失守,三秦难保。

阿济格率军在陕北入边墙后,命姜瓖统领明朝投降兵将围攻榆林,自己和吴三桂带领满、汉主力经米脂、绥德,进攻延安,从背后扑来。李自成欲返延安不成,欲守西安难保,立即决定放弃西安,像前一年放弃北京一样,率军出西安东门,经蓝田和商州,向河南转移。弃城前,李自成命大将田见秀焚宫室、烧仓廪。田见秀心善,说:“秦人多饥饿,留此米活百姓。”因此,只烧东城一楼。大顺军逃出都城西安,大顺政权从此走上了下坡路,再也没有生路了。

阿济格在延安一线遭遇大顺军李过部的坚决抵抗。李过同清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七次交锋,其中大顺军两次乘夜间出城反击,都因兵力不够未能奏效。尚可喜追述这一战时说:“贼李锦据延安与肤施县城相掎角,王分兵围之二十余日,未下。王敕诸将佯攻肤施,而阴勒精兵薄延安城,猝用大炮击之,贼不支,遂宵遁。”大顺军坚守了二十天,直到矢尽粮绝,听说李自成已放弃西安,李过才率部从延安突围,向汉中退却。

陕北榆林大顺军高一功部,和延安大顺军李过部一样,打得十分顽强,据守半月之后,主动放弃该地,实力没有受到多大损失。西安沦陷,高一功和李过部失去了战略保卫的目标,只得突围撤退,成为大顺军总退却时期的西路军。后来,他们与南明政权合作,是抵抗清军的主要组成力量。

正月十八日,多铎率军占领西安。

捷报频频,飞传北京,多尔衮无比高兴,率文武群臣齐集于武英殿,向顺治小皇帝行礼称贺。多尔衮传令多铎,表彰攻克潼关、西安的清军将士,认为攻破了大顺军这个主要敌人,全国的统一大业迈进了坚实的一步;下一步是按原计划继续南下,攻打南京,同时将消灭农民军余部的任务交给阿济格去办。多尔衮勉励多铎:“大丈夫为国建功,正在此时。”同时,多尔衮下令给阿济格,严厉斥责他延误战机,但仍把肃清大顺军的重任交给了他。

多铎是个急性子,而且自小被宠惯了,一直我行我素,自作主张,不肯等阿济格前来会师,也没等接到多尔衮的命令,便于二月初离开西安,出潼关,再入河南。

阿济格已经接到多尔衮的责令,不敢再耽搁,急速进军,追击李自成。

李自成于二月初进入河南后,在内乡休整十余天,听说多铎部也进入河南,阿济格部又尾追不舍,遂于二十日率军南下湖广。李自成在起事时,因力量不足,为免遭官军歼灭,到处转移,被大明朝贬为流寇。现在,他又采取避战清军主力的老打法,经邓州、襄阳,入湖北,“声言欲取南京,水陆并进”,又试图与武昌的明朝总兵左良玉联合抗清。谁知左良玉参与南明政权的内讧,率军东进,去南京“清君侧”,征讨马士英,却病死途中。

李自成过樊城,搭浮桥渡江,至襄阳,遭到左良玉部的阻击。牛金星随其子牛铨悄悄留于襄阳,从此脱离了大顺军。大顺军分三路趋武昌,一路走随州、枣阳;一路向荆门州,一路由水路下汉口。这期间,阿济格军在邓州、承天(今湖北钟祥)、德安、武昌等地接连击败大顺军,十三战皆大捷,降者抚之,拒者诛之,穷追至李自成老营,连破之。武昌一战,大顺军伤亡惨重,大将军刘宗敏及李自成的两位叔父被俘,继而遇害。李自成欲东进江西,困途中遇到风雹,便改道堡安、金牛镇,退往通山。

阿济格这个鲁莽将军,实话实说,军功已经够大了,却贸然上疏多尔衮,称李自成已死,大顺军“尽皆剩除”。多尔衮狂喜,急切告祭天地太庙,宣谕全国和朝鲜。可是,他又接到阿济格奏折:“闻自成逃遁,现在江西。”多尔衮大怒,国家军政大事,岂容如此开玩笑,便严厉斥责阿济格:“所报军情,前后互异,‘岂有如此欺诳之理’”。

五月底,李自成率亲随二十余人在通山县九宫山牛脊岭观察地形,不料遭到当地地主程九伯的武装乡团袭击,全部殉难。还有记载说,山民闻有贼至,群登山顶,以滚石击之,将李自成十八骑打散。李自成独避小径,恰逢大雨,步行拉马登岭。山民程九伯者与自成手搏,遂辗转泥泞中。李自成制服程九伯,坐于臀下,抽刀欲杀之,刀血渍,又经泥水不可出。九伯呼救甚急,其甥金姓以铲杀自成,不知其为闯贼也。山民搜李自成遗物时,发现金印,大骇,从山后逃去。大顺军将士得知李自成被杀害的消息时,无不失声痛哭,并对程九伯的武装进行了大规模的报复性打击。

李自成死难时只有三十九岁。《明史》记载,李自成死于湖北通城。大顺军余部称李自成为先帝,其妻高氏为太后。李自成死后,田见秀将印玺交给李过,想让他继承大顺皇帝位。李过怕引起内斗,推举李自成的三弟李自敬为第二任大顺皇帝。但是,大顺军依然尊李过为主,李过掌握实际大权。大顺军余部尚有三十余万,先后在李过、李来亨等领导下,主动与南明政权何腾蛟部结成抗清联军,继续坚持抗清斗争,领导荆襄十三家农民军(时称夔东十三家),据守荆襄、巴东山区近二十年之久,最后于清康熙三年(1664)失败。

阿济格闻听李自成死讯,派遣素识李自成者前往辨认其尸体,因尸体已经腐烂而辨别不清。李自成一死,大顺军影响力、战斗力大减。阿济格挥军沿长江东进,行抵东流县。明宁南侯左良玉之子左梦庚率总兵十二员和马步兵十万,前往阿济格军营请降。

多尔衮再次接到阿济格奏报:“李自成死,左良玉部归降。”多尔衮大悦,然而,对李自成的死讯,仍然持疑虑态度,他甚至想:“若是李自成能够归降,成为我麾下的一员大将,多好啊!”多尔衮奖慰阿济格驱兵万里,劳苦功高,令其率军班师。阿济格在未接到班师诏书之前,已经擅自起程返京。八月,多尔衮令群臣议阿济格出师绕道,不候旨班师以及回京后在午门前张盖而坐等罪,将其降为郡王,象征性地罚银五百两。

阿济格战功赫赫,结果还被处罚。

多尔衮对哥哥阿济格,是又心疼,又恨其不争。相比之下,多尔衮更喜爱弟弟多铎。阿济格击败了李自成,去了多尔衮一块心病,多铎征南明又将怎么样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