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 解决李自成(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七解决李自成

和父兄努尔哈赤与皇太极不同,多尔衮定鼎北京后,他这个摄政大王很少“亲征”,基本上都是坐镇北京,遥控全国各地战场。

顺治在北京登基时,清军在追击李自成的过程中,顺便占领了山西全境,李自成败退回陕西老家。

多尔衮率领清军入主中原,为拉拢汉人官民,打着的旗号是“复尔君父仇”。你们的明朝皇上叫李自成逼死了,我们大清来帮你们报仇。这一招,极其高超,不光是把黄河以北的汉人官员给忽悠了,连长江两岸的汉人官民都被感动了。

这时候,在南京,明朝的前都城,冉冉升起一个新的明朝皇帝朱由崧。朱由崧本是福王,他父亲老福王是个大胖子,明崇祯十三年(1641),李自成攻陷洛阳后,老福王被杀。当时,李自成大军围城,福王父子在城头用绳子逃出城外,老福王不幸被抓住了。朱由崧逃往北京这边,崇祯皇帝让他世袭了福王封号。李自成又向北京杀来,崇祯皇帝上吊身亡,朱由崧再向江南避难,得到四镇总兵的拥戴,于五月初一,即位监国。也是在这一天,多尔衮进入北京城,坐上皇宫龙椅,享受了一回假皇帝待遇。

明崇祯十七年(1644)五月十五日,朱由崧在南京紫禁城登基称帝,国号继承大明,史称“南明”,建元弘光。弘光元年(1645)五月二十二日,弘光帝被自己的将领们劫持,被献给了清军。弘光皇帝在位一年。

多尔衮很不喜欢江南又出来个“明朝”,有了大清朝,就不需要明朝了,有了顺治皇帝,就不需要弘光皇帝了。按照他的想法,应立刻派兵马去把南明政权给踏平了。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派胞兄阿济格为帅去打击李自成,胞弟多铎为帅,去打击南明。

南明政权的君臣整个是糊涂蛋,根本不懂得多尔衮和清军的真正意图,被“复尔君父仇”的假话蒙蔽了。

弘光政权自从建立,君臣们就以“讨贼复仇”为宗旨,叫嚣“勠力助勋,助予敌忾”,誓与农民军为敌。所以,多尔衮进京后为崇祯皇帝发丧,照样录用故明大小官吏之举,颇受弘光政权的赞同和欢迎,以为这是大清在帮助维护大明朝的家底,过几天,清军会撤回关东,会把北京完好地奉还给大明朝。因此,弘光政权认为,引导清军入关的吴三桂是有功之臣,只有这样才能打跑闯贼李自成,于是加封吴三桂为蓟国公,赐银五万两、米十万石。

就连名垂千古的史可法,作为南明的兵部尚书,也试图联合清军共同镇压农民军,以他为首的一批大臣,于六月中旬向弘光帝提出了“联清讨贼”的主张。弘光帝高兴地采纳其意见,派遣左懋第、陈洪范等人携带银十万两、金千两、缎绢一万匹为“酬夷之仪”,这是给多尔衮和清军的,另外还赏给吴三桂银一万两,缎二千匹,北上与清廷结盟,以求“联虏平寇”。这一行使者于十月十二日到达北京后才知道,大清国的小皇上来北京了,刚刚举行完登基大典,正向全国颁布诏书,看这意思,清军是不想回关外了,要赖在北京不挪窝了。在北京的皇帝仿佛是真皇帝,在南京的皇帝倒像是假的了。他们快马加鞭,飞报南京,南明使臣们以割地、岁纳白银十万两等为条件,请求清军不要南下,仍然建议合伙绞杀闯贼。到了这个时候,南明君臣,仍对李自成恨之入骨,还把大顺军当作敌人,幻想和清军交朋友。

多尔衮放眼全国:李自成在陕西,张献忠在四川,南京有弘光帝,加上自己一方的清军,这比三国还多一国呀。多尔衮想起了父汗努尔哈赤大战萨尔浒的兵法:“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当年,后金军兵马少,只好集中兵力,一个一个地吃掉敌人。现在,大清八旗,和汉人这三家大军一比,仍然是兵马少,也得这么办:一个、一个地吃掉敌人。谁先谁后?多尔衮权衡轻重缓急,张献忠远在四川,清军暂时还够不着他,那就应该趁南明还糊涂着,集中兵力,先灭掉李自成。李自成已经被打残了,那就痛打落水狗,打死李自成,再收拾南明和张献忠。多尔衮审时度势,利用弘光政权灭“贼”心切的动机,对南明采取了不战不和的缓兵之计,从而制定了先西取农民军,后向南攻灭弘光政权的战略方针,以便于清军集中主要兵力各个击破敌对势力,避免了东西两面同时作战的态势,从而取得政治上和军事上的主动地位。多尔衮笑着对南明使臣们说:“大清得天下于‘流贼’,李自成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南明使臣们一听,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啊,好,南明和大清是好朋友了。多尔衮高高兴兴地收下了南明的礼物,快马飞奔,命令多铎暂缓南下,折向西去,配合阿济格一起灭掉李自成。

多尔衮把李自成的大顺军看作最没有合作可能性的敌人,生怕他们获得喘息之机,缓过劲儿,卷土重来,穷寇必追杀。多尔衮在山海关命令吴三桂为先锋,阿济格带领清军殿后,日夜兼程追击李自成。这命令一直有效,吴三桂在北京城外,想进城看看自己的家怎么样了,多尔衮都不同意:“不要停留,追杀李自成要紧,你的家院,我会帮你好好看护。”

兵败如山倒,李自成一败涂地,根本停不下来。

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北京匆匆登基称帝;三十日,逃出北京。五月初一,多尔衮进北京。五月二日,吴三桂和清军在庆都(今河北望都县)追上了大顺军,立马攻击。李自成遣辎重先行,以轻兵殿后,对付来势凶猛的劲敌。就像在山海关大战一样,天气又来帮忙,骤然间狂风大作,尘沙飞扬,李自成的军旗被暴风折断,人马被吹得站不稳,踉跄倒退,清军则顺风追砍,十分便利。李自成长息哀叹,再次败走。

多尔衮得报,非常高兴,得意地说:“两战两败之,贼势益不支,鸟骇兽散。”

清军追到定州(今河北定州市)后,李自成决心在此拼命一搏,挽回败势,不能再这样让敌人追得脚不沾地地跑,要歇一会儿了。草草做了准备,李自成亲自率军迎敌。清军出现的时候,万马奔腾,平地起烟尘。一战下来,大顺军将士损伤惨重,李自成本人也受了伤。

一路连胜,高歌猛进,顺风顺水,众人凝聚。这是李自成出陕西,进军北京时的情形。如今,一败再败,原本那些归顺李自成的地方官军,也纷纷背叛,投靠清军了。李自成眼睛血红,知道这样下去,自己建立的大顺就完蛋了。他召集诸将商议:“怎么办?”制将军李岩站起来,主动请缨,愿意亲率两万精兵,前往老家河南,平定州县叛乱,这样一来,其他郡县一定不敢再轻举妄动,就是有敢暴乱者,也能及早平定它,建立根据地,以便大军立足。李自成应允了。宰相牛金星悄悄来见李自成:“李岩雄武有大略,非能久下人者。河南是李岩的故乡,假以大兵,必不可制。我军新败,人心动摇,其欲乘机窃柄以自己为王。不如除之,无贻后患。”他这是说李岩会自己单干,另立山头,要自己当皇帝。

其实,牛金星还是在李岩的引荐下,入的李自成的伙。牛金星也是河南人,家里富裕,饱读诗书。他建议李自成“少刑杀,赈饥民,收人心”,为大顺政权建设做出过重要贡献。李自成非常信任牛金星,他在北京登基称帝,也是让牛金星替自己告祭天地。此时,牛金星向李自成说自己好朋友的坏话,李自成信以为真。如果说别的事,李自成可能不信,一说李岩可能会自己当皇帝,这个,李自成无法不信,当皇帝的人最怕什么?最怕别人也想当皇帝!于是,李自成命牛金星赶快解决李岩,免得留下后患。牛金星笑着邀请李岩,以李自成的名义召李岩到军营中饮酒,说为其饯行,暗中却安排伏兵在隐蔽处,最终将李岩擒杀。

此番内讧,在大顺军中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军心动摇,人人自危。大将军刘宗敏咬牙切齿地按剑痛骂:“牛金星无寸箭之功,敢杀我两大将,我当拔剑斩之。”吓得牛金星躲在李自成身边,不敢离开半步。李自成也意识到自己杀错了人,但也不愿意认错,只是对牛金星产生了厌恶。另一位军师宋献策是真的被吓蔫了。宋献策是牛金星引荐给李自成的,后来,他在大军败退到湖北后,找了个机会,不辞而别。总之,李自成的大顺军不堪承受外部压力,内部混乱不已,战斗力被极大地削弱了。

由于李自成的大顺军在西撤时缺乏统一部署,指挥失灵,调度不当,与追击的清军多次应战,是仓促为之,故而屡战屡败。河北、河南和山东,这些地区的前明官绅纷纷降清,全都脱离了大顺军的统治,配合清军共同与大顺军为敌。只剩下黄河两岸的晋、陕仍在大顺军手中。李自成率军退入山西,调整部署,伺机再起。他想:“我当初只剩下十八骑,败逃进商洛山,都能够重新杀出来;现在,我手下还有这么多兵马,怕什么?一定能重新打回北京。”

吴三桂、阿济格、多铎追击李自成,仰望着太行山,那里有大顺军把守的娘子关,清朝八旗铁骑,擅长平原野战,怯于仰攻险关。长期征战,人困马乏,遂率军返回北京。多尔衮派范文程等大臣迎出京城,慰劳将士。清军对大顺军的追歼暂时告一段落,但多尔衮依然惦记着李自成,时时刻刻放不下,梦里梦外都是他。

六月十八日,顺天巡抚柳寅东向多尔衮建议:“秋天将临,朝廷应早做决断,如今之事最紧急的莫过于大顺军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调蒙古人入三边,我们则举大军攻打山西、河南,使闯贼腹背受敌。同时扼守住通往四川、湖北的道路,然后再顺便解决东南问题。”此奏正中多尔衮下怀。上疏者原本就是为了讨好主子,摄政王果然立即打赏。

因为清军是从山海关直插北京,对中原各地,没有形成官府控制和军事威慑,所以,在天津、山东、河南等广大区域里,各郡县看到李自成完蛋了,便争先恐后地杀死李自成设立的官员,占据城堡自卫,各自为政,小股平民暴动层出不穷,致使清朝统治者防不胜防,四处救火。小股农民军的特点是同广大人民群众混杂在一起,四处出击,互相响应,令清军疲于奔命。兵部右侍郎金之俊于七月初一启奏多尔衮:“凡是小股反清武装归顺的,应该赦免其罪,对捉其首领的加以奖赏,然后把这些投降者安插到各州县,入列官衙,没有产业的要想办法安排。”多尔衮对此表示赞同,说:“他们本来也是我的百姓,首领能率众来降的,自然应当赦罪;同党能捉首领来献的,自然应当论功。但投降者必须把马匹、兵器全部交官,才见真心。”多尔衮把这些反清的地主豪绅武装或小股农民起义军看作大顺军遗留的外围力量,只有采取剿抚并用的手段,首先清除这些外围力量,才能使大顺军得不到战略上的呼应和支持,同时还稳定后方。

多尔衮先派遣固山额真巴颜、石廷柱等征剿京畿;派固山额真金砺等统兵安抚天津等处;令投诚总兵孔希贵镇压三河县(今河北省三河市)抗清农民;令户部侍郎王鳌永招抚山东、河南;而后又派遣固山额真觉罗巴哈纳、石廷柱平定山东。这些措施很有成效,小股农民武装抵抗不住训练有素的清军的镇压和招抚,纷纷解体和归顺。河南地主武装首领李际遇就将所辖的一府、二州、十二县、千余小山寨及士兵二十七万全部归顺了清军。仿佛这些地方闹事,就是为了吸引京城清廷的注意,好派兵来招安,只要清军来到这里,此地的官衙便登记入了大清名册,一切就平安无事了。河北、天津和山东等地,迅速被清廷掌控。

多尔衮见时机成熟,便命叶臣于六月十四日率兵攻打山西,但进展缓慢,游弋于河北境内,无法越过太行山进入山西。七月初,多尔衮又命觉罗巴哈纳、石廷柱出山东增援,任命马国柱为山西巡抚,与恭顺侯吴惟华一起对山西施加压力。最关键的进展在于,原明朝大同总兵姜瓖在李自成进军北京时,自知不能敌,先归了农民军,现见农民军大势已去,遂带领大同、代州等地归顺了清军。清军轻而易举地得到晋北,从此南下,这样清军对晋中一带的大顺军主力形成了夹击之势。十月初,清军围攻太原。大顺军太原守将陈永福率部竭力抵抗,英勇战死,太原陷落。山西大部已被清军攻占,大顺军退出山西,西渡黄河,集中全力守卫老巢陕西。

大同总兵姜瓖帮助清军进入山西,就像吴三桂帮助清军进入中原一样。吴三桂后来复叛,姜瓖亦是。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