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93章 雅丹魔鬼城(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很多埃及餐厅都是营业到凌晨四五点钟的。

这样看来十二点左右,在罗秉文看来已经是夜宵的时间,还真可能是埃及人正常情况下的晚饭时间。

不过罗秉文没去。

早早的回到了酒店里,自己的房间。

他这酒店位於埃及的闹市区,楼下是很热闹的,从早到晚,到凌晨,人群川流不息,但现在一点都不能打扰到罗秉文了。

他找出素描纸,用炭笔在上面描绘著线条。

正常素描的,油画常用的线条,然后是吴道子的,敦煌的—。

然后是今天看到的,属於埃及作品的线条。

画完以后,他看著这几幅表现风流动的线条。

思考著念道:

“西方的线条追求模仿自然,再现真实,东方的线条追求抒发心性,传递气韵。而古埃及的线条——它们似乎是在构建和约束?”

构建神性,约束灵魂。

罗秉文喃喃自语,眼中闪烁著光芒。

“这些线条的目的,不是为了欣赏,而是为了让描绘的对象,比如神,法老,或者亡灵,以其最本质、最理想化的形態,永恆地存在下去。所以它们必须如此肯定,如此不容置疑,如此——硬。”

他想起了金字塔那巨大、简洁、稳固的三角形线条。何尝不是同一种思维?不是为了美观,而是为了永恆的存在。

这种线条背后,是一种对“永恆”近乎偏执的追求。

这一刻,他脑中仿佛有电光闪过。

他最强的能力是线条,融合了西方的结构精准与东方的意境灵动,尤其擅长绘製各种神性的题材,尤其是自己在藏地的那段时间。

如果说他以前的作品都是带著个人感情的,温和的作品。

而古埃及的这种线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极端的方向,那就是绝对的、冰冷的、不朽的一种表达。

他不想用这种线条画人物。

这不符合他的创作习惯,这种硬的线条创作出来的人物有什么好看的?真的会有人觉得埃及的壁画比华夏的古画好吗?

但是,罗秉文觉得这种硬的线条,似乎在创作极端风景画上面有奇效。

会让作品有一种史诗感。

试试?

试试就试试!

罗秉文第二天又和穆罕默德出去了一天,但第三天的计划是走出开罗,进入撒哈拉大沙漠的,但他推迟了这段旅程。

让穆罕默德帮自己在开罗租了一间专业的画室。

至於创作的题材——

罗秉文从自己的相册里面找到了在敦煌拍的一张照片,当时是用无人机拍的,以高空俯视的视角,去看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俗称,雅丹魔鬼城。

当初参观的时候罗秉文就觉得这个地方不像是在地球上,他的色调,环境,总觉得这就是在火星上的样子。

这个地方,不管是拍下来,还是创作成油画,都没有亲眼看到的时候有感觉。

画架支起,大幅的画布已经绷好。

旁边的小桌上,摊开著他在雅丹魔鬼城拍摄的无人机照片。

那些风蚀而成的巨大土丘,在烈日下呈现出一种灼热的赭红与金黄,沟壑纵横,形態诡譎,仿佛大地被撕裂后凝固的伤口,又像是某个失落巨人国度的废墟。

充满了原始、荒凉、悲壮的感觉。

他以前的创作风格不好画这样的作品,他更擅长画柔和一点的东西,比如草原,人物,或者其他什么。

唯独创作不好这样的山石。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