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节 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的概念(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二是心理正常,但心理健康出现问题,长期处于心理困扰、心理冲突之中,或者遭到比较严重的精神创伤而失去心理平衡,心理健康遭到严重破坏,但精神仍然正常,不过心理健康水平下降许多的人群。这类人群的问题包括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针对这类人群开展的心理咨询属于障碍性心理咨询,主要帮助他们缓解冲突、消除心理症状,恢复良好的心理功能。

三是特殊对象。神经症和精神病患者经过精神医学临床治愈之后,心理活动基本恢复了正常,基本转为心理正常的人,这时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可以介入的,起到辅助治疗的目的,尽快帮助患者好转。

三、什么是心理辅导

对人的心理问题的处理,目前大致有医学模式和教育模式,前者侧重心理的治疗和重建,后者侧重心理的预防和发展。因此,常见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包括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是指学校教育者或辅导人员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运用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和技能,设计与组织各种教育性活动,为学生提供适合其需求的协助和服务,帮助学生准确认识自己、适应环境,设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并且有助于自身发展的目标,在成长的过程中克服困难,增强自身适应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

心理辅导的对象往往是处在转变或转折时期的普通学生,即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心理辅导关注对象的未来,重点是预防,根本目标是为防止未来问题的发生提供知识性服务,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方式上,心理辅导员多倾向于采用团体辅导或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在时间上可以伴随着整个教育的全过程,并具有超前性的特点。高校里常见的大学生心理辅导方式主要有朋辈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

(一)朋辈心理辅导

朋辈心理辅导是从朋辈辅导衍生出来的概念,是指年龄相当者对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帮助,具有自发性、义务性、亲情性、友谊性和有效性,通常由同龄人担任辅导员。朋辈心理辅导涉及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根据辅导内容可分为:学习辅导、生活辅导、生涯辅导、适应辅导、不良行为矫治、危机干预等。

大学生在学习、生活、情感中经常会遇到挫折、烦恼等问题,往往需要朋友的指导、安慰和鼓励,正因如此,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就是——成长的陪伴者和同行者。尊重、温暖、真诚、积极关注,特别是通情达理是建立良好咨访关系的必要条件。朋辈心理辅导员需要具备“五心”(简称“PC精神”):爱心、耐心、诚心、细心、虚心。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虽然不属于专业心理工作者,但必须掌握与心理辅导相关的基础知识,如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掌握谈话技巧、倾听技巧、反应技能等。同时,朋辈心理辅导同样需要严格遵循保密原则。

(二)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

团体心理辅导具有感染力强、效率高、辅导效果易巩固的特点,特别适用于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人。国内外常见的团体辅导小组形式有:领袖才能培训班、学习技巧小组、升学就业辅导小组、人际关系工作坊、自我潜能开发活动营、自我肯定研习班、互助小组、压力管理工作坊等。

心理咨询专家帕特森提出的心理咨询的特点

心理咨询关注的是来访者主动和自愿的行为变化。

心理咨询的目的是为来访者自主的行为变化提供条件。

和其他所有关系一样,这种关系对来访者有一定的限制。

促使来访者行为变化的条件是通过会话的过程提供的。

心理咨询过程中的倾听是一个重要部分,但是并非所有倾听都是咨询。

心理咨询员理解其来访者是通过有关理论和知识做到的。

心理咨询是在私密环境中进行的,也是保密的。

心理咨询不求教训他人,而求开导他人。

心理咨询不是要替人决策,而是要帮人决策。

心理咨询的首要任务是思想沟通,而非心理分析。

心理咨询是现代人的精神享受,而非见不得人的事情。

心理咨询确信人皆可自我完善,而非人是不能自我逾越的。

心理咨询应增强人的自立能力,而非增强其对他人的依赖。

心理咨询不仅可以帮助他人成长,也可以帮助自己成长。

心理咨询使人更加相信自我,而非更加迷信别人。

心理咨询使人学会多听少言,而非少听多言。[2]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