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你屁股才大(第2页)
“……饿。”
“错。”麦克斯冷笑,“饥饿是记忆的警报。它提醒你曾被喂养,也曾被剥夺。现在的系统让我们吃得饱,却不让记得吃的意义。他们用营养素片代替汤,用合成蛋白冒充肉,就是在切断记忆链??没有记忆的人,就不会追问谁偷走了味道。”
他点燃炉火,火焰呈幽蓝色,带着淡淡的奶腥味。
“今晚我们吃‘遗忘汤’。”他说,“材料是痛苦、疑问,和一点不肯妥协的蠢。”
同一时刻,东京那位白领男子正站在公司顶楼天台,手中捧着一只铸铁锅。过去四十天,他每天凌晨四点起床熬高汤,失败三十六次,直到昨天终于做出能让眼泪自然滑落的清汤。他拍下视频,加密上传至地下网络节点,标题只有两个字:“醒了。”
此刻,他将锅轻轻放在积雪中央,倒入最后一滴浓缩骨髓精华。
“敬所有不敢扔掉锅的人。”他喃喃道,按下远程引爆装置。
锅底暗格弹开,释放出数百颗微型胶囊,随风飘散。每颗胶囊外壳均由可食性淀粉制成,内含:
-0。1毫克野生牛肝菌孢子
-一段编码为“TASTE-FREEDOM”的RNA片段
-一张微型蚀刻箔纸,印有简笔画:一人持勺,劈开巨岩
二十四小时后,北海道一处封闭农业实验室发出红色警报:培养皿中的转基因水稻突变,根部开始分泌具有益生功能的乳酸菌。研究人员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有人注意到通风口滤网上粘着一颗来历不明的胶囊残骸。
而在非洲萨赫勒地带,“语言之釜”已被迁移至地下三米深的掩体。干旱仍在继续,但营地周围奇迹般出现了九处微型绿洲,均由“蒸汽凝露效应”催生。孩子们学会了用废弃CD片反射阳光聚焦煮水,妇女们则将祖传歌谣录进竹筒共鸣腔,据说这样能增强发酵效率。
一名六岁女孩在日记本上写道:
>“妈妈说以前的食物会让人胖,现在的食物会让人做梦。我梦见河流回来了,里面游着会发光的鱼,它们张嘴唱歌,吐出来的泡泡全是调味料。”
这本日记后来被译成十七种语言,成为新版《烹饪誓词》的序言。
华盛顿方面,总统始终未下令逮捕麦克斯。
相反,他秘密签署了一份代号“味觉复兴”的备忘录,授权五名特工伪装成流浪厨师,潜入全球各地“蜂巢点”收集样本。其中一人在巴塔哥尼亚高原发回报告:
>“当地人用羊驼血混合火山灰发酵制酱,称其为‘大地月经’。食用后产生强烈归属感,部分志愿者表示‘终于明白为何祖先不愿离开这片苦寒之地’。怀疑该菌群具备表观遗传调控能力。”
另一份来自西伯利亚的密件则写道:
>“发现一座由废弃导弹发射井改造的地下温室。墙壁覆盖着会呼吸的菌毯,昼夜交替释放不同香气,调节居民情绪节律。负责人自称‘气味牧师’,拒绝透露技术来源,仅留下一句话:
>
>‘你们控制天空,我们接管梦境。’”
麦克斯的渔船此时已抵达北纬68度海域。
冰层厚重,船行艰难。但就在午夜太阳即将沉没之际,海底传来低频震动。麦克斯猛然站起,冲上甲板。
前方冰原裂开一道缝隙,露出下方黝黑洞穴入口。石壁上刻满远古图腾:握勺的手、沸腾的锅、环绕星球的香气轨迹。
“到了。”他说。
少年克隆体颤抖着问:“这就是‘源’?”
“不。”麦克斯摘下帽子,露出全白的头发,“这是‘回音室’。最早的发酵池早已消失,但人类第一次决定等待而非吞噬的那个念头,一直在这里反复震荡,永不衰减。”
他们登陆,走入洞穴深处。
中央矗立着一口巨石凿成的锅,直径超过十米。锅底残留着黑色焦痂,经碳测定已有**一万一千三百二十年**历史。四周岩壁镶嵌着数百个小凹槽,每个都存放着密封陶罐??有的来自玛雅喷洒的菌种,有的来自东京白领释放的胶囊,还有几只明显是近年新增,标签写着中文、阿拉伯文、斯瓦希里语……
“全球献祭。”程序员震撼道,“他们都在往这里送东西。”
麦克斯点点头:“每一个选择慢下来做饭的人,都在为这个锅添柴。它不属于任何人,却又属于每一次不肯放弃的尝试。”
他取出随身携带的最后一管菌液??源自凯尔埋下的Batch#2母株,三代演化后的终极形态。
“我们不是重建文明。”他将菌液倾入巨锅,“是在证明:柔软的东西,也能穿透时间。”
刹那间,整个洞穴响起细微噼啪声。那些陶罐逐一开启,菌群在空气中交汇融合,形成一道旋转的香气龙卷。它穿过冰层,冲破云霄,随极地急流席卷全球。
七十二小时后,世界各地同时发生异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