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编 出版制度及版权(第2页)
出版就是将出版符号和出版载体结合的过程,从《周礼》的记录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竹简木牍载体得到广泛应用,比如文中提到的记录群臣的花名册,用来登记百姓信息的户籍册,记录各国历史的史记、三皇五帝的典籍等,这些都是先秦时期的出版活动,文中所说不同官职掌握不同的出版范围和内容,从出版角度而言,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对出版活动的管制,使其更加符合社会治理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我们须从这些萌芽中看出,出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在职能部门的指导下有序进行相关出版活动。
(周家翠)
[1]题目为编者所拟。
[2]太保:官名,时为周公之弟召公奭所担任。
[3]仲桓、南宫毛,均人名。
[4]俾(bǐ):意为使。
[5]爰(yuán):这里意为和、与。
[6]吕伋(jí):太公吕尚的儿子。
[7]二干戈:联系上文当为仲桓、南宫毛二人所执。
[8]虎贲(bēn):古时指勇士。
[9]钊:成王的儿子,死后谥为康王。
[10]延入翼室:延,请。翼,左右两旁,翼室即侧室。
[11]恤宅宗:恤,忧。宅,居。宗,主,意为居住在此主持丧务。
[12]作册:官名,应为太史。
[13]度:讨论。
[14]伯:应该是指毕公(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周武王姬发异母弟)。
[15]须:有学者认为“须”当为“颁”字之误。
[16]材:指陈列的器物。
[17]司书:负责财计核算及文书档案管理的官员。
[18]九正:即九赋九贡。
[19]九事:即九式。
[20]外史:与内史相对而言,指负责外部事务的史官。
[21]司士:管理士的官员。
[22]版:相当于群臣的花名册。
[23]治:管理,实行。
[24]生齿:婴儿长出牙齿之时。
[25]王世舜:《尚书译注》,254页,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