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距离(第1页)
命运似乎开了一个玩笑,又或者是一种刻意的考验。高考志愿填报时,秦臻臻和季木子的分数相近,在双方父母(尤其是薛伊和李雯婷)的强烈建议(或者说“安排”)下,他们填报了山海市本地最好的大学——山海大学的相同专业,并再次如愿被分到了同一个班。
而张荀,凭借优异的成绩,同样考入了山海大学,却是在不同的学院,校区之间隔着大半个城市。
大学的帷幕拉开,全新的环境,相对自由的生活,似乎预示着新的开始。秦臻臻和张荀,开始了他们正式的、也是异地(校内异地)的恋爱。
最初的日子是甜蜜而新鲜的。秦臻臻会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在每个没课的下午,挤上穿梭于校区之间的校车,颠簸半个多小时,去张荀的校区找他。她会拉着他在他们陌生的校园里散步,去他的教室外面等他下课,或者强行把他从图书馆拽出来,去品尝她发现的“美味”食堂窗口。
张荀也努力适应着这段关系。他会提前查好课表,空出时间等她;会在她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时,安静地听着,偶尔回应一个浅淡却真实的微笑;会在送她回主校区的校车站点,看着她上车,直到车子消失在视线尽头。
然而,差距从一开始就存在,并且随着时间流逝,逐渐显现。
秦臻臻的生活丰富多彩。她加入了学生会,参加了舞蹈社,身边总是围绕着一群家境优渥、性格开朗的朋友。她的朋友圈里,是各种聚餐、出游、活动的照片,光彩照人,活力四射。
而张荀的世界,依旧简单甚至枯燥。他的生活被学业、兼职和遥远的爷爷奶奶填满。他需要争取最高等级的奖学金来支付学费和生活费,需要在课余时间做家教、发传单,为自己赚取微薄的生活费,还需要省下钱来寄回给年迈的爷爷奶奶。他的社交圈狭窄,几乎只有舍友和几个一起做兼职的同学。他没有太多时间,也没有太多金钱,去参与秦臻臻那些“昂贵”的娱乐活动。
秦臻臻并非不懂事,她知道张荀的家庭情况。于是,她开始变着法儿地“帮助”他。
“张荀,我们社团今天聚餐,可以带家属哦!社长请客,不去白不去!”
“张荀,我爸爸朋友送了两张电影票,快过期了,我们去看吧!”
“张荀,这件T恤我买大了,退换好麻烦,你穿应该刚好!”
“张荀,我笔记没记全,你的借我复印一下呗!然后顺势塞给他一些‘谢礼’。
她的初衷是好的,她不想让张荀因为钱而感到为难,想让他融入自己的生活。但她大大咧咧的性格,使得这些帮助方式显得过于直白和……施舍。她习惯了用物质来表达关心,就像她从小到大对季木子那样,分享零食,分享玩具。可她忽略了,张荀不是季木子。季木子与她家境相仿,从小一起长大,分享是自然而然的。而张荀,他那敏感而骄傲的自尊心,像一层薄而脆的琉璃,经不起任何看似居高临下的撞击。
每一次接受秦臻臻这种“蹩脚”的帮助,张荀的心里都会经历一番挣扎。他感激她的心意,却又为这种需要被接济的处境感到难堪和屈辱。他试图拒绝,但秦臻臻总有各种“合理”的、让他无法强硬推拒的理由。接受,如同咽下带刺的温柔;拒绝,又怕伤了她的心,显得自己不识好歹。
矛盾,在一次次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中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