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策夜深沉(第1页)
紫宸殿风波过后,苏浅陌明显感觉到宫中的风向又变了一层。那些或明或暗的打量目光中,嫉妒与不甘依旧存在,但更多了一份难以掩饰的敬畏。女皇那句“朕心中有数”和“绝不轻饶”,如同最坚实的护身符,让她在危机四伏的深宫中有了一方喘息之地。
她并未因此而骄纵,反而愈发勤勉。司言的工作她处理得滴水不漏,与各宫往来也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她知道,女皇的庇护并非万能,自身的价值与谨慎,才是立身之本。
这日,她随侍女皇查阅各地奏章。当看到一份来自江南道的急报,称今春雨水过多,恐有涝灾之患,请求朝廷提前拨付赈灾款项并派人督导河工时,女皇的眉头微微蹙起。
“江南乃赋税重地,不容有失。然国库近年用度紧张,西北军费、官票推行皆需银钱,赈灾款项筹集不易。且治水之事,年年拨款,岁岁修缮,却总难根治,徒耗钱粮。”洛长羲放下奏章,语气中带着一丝疲惫与无奈。
苏浅陌侍立一旁,心中一动。她前世因项目需要,曾研究过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和一些现代水治理念,或许……
她斟酌着开口:“陛下,奴婢……或有些浅见,关于治水。”
洛长羲抬眸看她,凤眸中闪过一丝兴趣:“讲。”
“奴婢以为,治水如同治病,需‘疏堵结合,标本兼治’。”苏浅陌组织着语言,尽量用这个时代能理解的方式阐述,“以往多注重加高加固堤坝,此为‘堵’,虽能应急,然水无去处,压力愈大,终有决堤之险。当更重‘疏导’。”
“如何疏导?”
“其一,清淤扩道。不仅清理河道,更应在关键地段,有规划地拓宽、挖深河道,甚至开挖辅助的泄洪渠、减河,为洪水预留出路。此需长期规划,而非临时抱佛脚。”
“其二,修筑水库塘堰。于上游适宜之地,依山势修建水库、塘堰。雨季蓄水,减轻下游压力;旱季放水,可资灌溉。一劳永逸,化害为利。”
“其三,植林固土。水患之根源,有时在于上游山林砍伐,水土流失,导致河床抬高。朝廷可颁布政令,奖励在上游流域植树造林,保护植被,此乃固本之源。”
她顿了顿,又道:“至于钱粮,或可尝试‘以工代赈’。朝廷不必全额拨付现银,可提供部分钱粮作为启动,招募灾民参与清淤、修堤、建库等工程,按劳发放钱粮。如此,灾民得以活命,工程得以推进,朝廷支出亦可减少,更能避免灾民聚集生事,可谓一举数得。”
苏浅陌的声音清晰而平稳,将一套结合了古代智慧与现代系统观的治水方略娓娓道来。她没有引用任何超出这个时代认知的概念,却提出了更具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方法。
洛长羲听得极其专注,眸中的光芒越来越亮。她执掌江山多年,深知水患乃心腹大患,却苦于没有良策。苏浅陌这一番话,如同在她面前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清淤扩道……水库塘堰……以工代赈……”女皇低声重复着这几个关键词,手指在御案上轻轻敲击,显然在飞速权衡。
良久,她猛地抬头,目光灼灼地看向苏浅陌:“若依你之策,由你牵头,协调工部、户部及江南地方,先行试点,你可能胜任?”
苏浅陌心中一震!这不仅是要采纳她的建议,更是要赋予她实权,去推动执行!这其中牵扯的利益纠葛、部门协调,难度远超在宫中应对阴谋诡计。
但她看着女皇那充满信任与期待的目光,一股豪情与责任感油然而生。她知道,这是一个机会,一个真正用自己的知识去改变这个世界,去践行“不让遗憾发生”的机会。
她深吸一口气,屈膝跪地,声音坚定:“奴婢愿竭尽全力,为陛下分忧,为万民试法!”
(听雪轩夜话)
治水方略得到女皇首肯,具体的筹划便紧锣密鼓地展开。苏浅陌变得异常忙碌,不仅要处理司言的日常事务,还要查阅大量江南地理志、历年水情记录,并与工部、户部派来的官员进行初步沟通。常常在听雪轩的书房中,灯火亮至深夜。
这夜,月华如水,透过窗棂洒入书房。苏浅陌正对着一幅江南水系图凝神思索,连有人走进来都未察觉。
直到一股清冽的龙涎香气靠近,她才蓦然抬头,竟见女皇洛长羲不知何时站在了案前,未带任何随从,只穿着一身简单的墨色常服,宛如夜色中的幽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