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行破坚冰(第1页)
“江南治水司”的牌子在工部衙门外匆匆挂起,如同一块投入官场静潭的巨石。苏浅陌手持凤翎金令,身着特赐的五品司言官服,第一次踏入这满是朱紫大员的权力中枢时,感受到的是无数道混合着好奇、轻视与戒备的目光。
工部尚书李大人是位须发花白、作风严谨的老臣,对女皇的旨意自然遵从,但面对苏浅陌这个空降的“参赞机宜”,态度客气而疏离。治水司下设的各曹主事、书吏,更是阳奉阴违者居多。他们习惯了以往的章程和节奏,对苏浅陌带来的那套“清淤扩道”、“水库塘堰”、“以工代赈”的新理念,本能地排斥。
第一次议事,便充满了无形的硝烟。
“苏司言年轻有为,想法新奇。然则,治水乃百年大计,牵一发而动全身。依下官看,还是当以加固现有堤防为主,徐徐图之……”一位姓王的员外郎捧着茶盏,慢条斯理地说道。
“王大人所言极是。开挖河道,耗费民力国力,若遇汛期提前,恐酿成大祸啊!”另一人附和。
苏浅陌坐在下首,面沉如水。她知道,空谈无益,必须拿出更具体、更具说服力的东西。
她没有直接反驳,而是将连夜整理、绘制出的《江南水系疏浚及水库选址初步规划图》在长桌上铺开。图上不仅清晰标注了建议疏浚的河段、可能的库址,还附有简单的工程量估算、所需民夫数量预估,以及“以工代赈”模式下钱粮支出的初步预算。
“诸位大人请看,”她指着图纸,声音清晰而坚定,“此非奴婢凭空臆想,乃是综合历年水情文书、地方志记载以及近期驿报所绘。加固堤防确有必要,然仅凭此招,如同筑墙拦洪,水无出路,墙越高,险越大。我等需为洪水寻找出路。”
她点到几处关键河段:“此三处,河床已高于两岸民居,乃‘地上悬河’,危险最大,清淤扩道刻不容缓。而这几处山谷,”她的手指移向上游,“地势有利,若筑坝成库,非但可蓄水削峰,库区所形成的湖泊,未来亦可发展航运、灌溉,惠及千秋。”
她又拿出另一份文书:“至于‘以工代赈’,此乃奴婢草拟的章程。包括民夫招募方式、按劳计酬标准、钱粮发放流程、以及工程质量监督之法。力求公正、透明,避免贪墨,使民力得用,民心得安。”
图纸精细,数据详实,章程条理分明。这一下,那些准备用“空谈”、“臆想”来搪塞的官员,一时语塞。就连主位上的李尚书,也忍不住凑近细看,眼中闪过一丝惊异。
(亲力亲为与破局)
然而,图纸章程终究是纸上谈兵。真正的阻力,在于执行。
苏浅陌深知,若不亲力亲为,打破旧有官僚体系的惰性,再好的方案也会被拖延、被扭曲至面目全非。
她不再局限于治水司的议事厅。凭着凤翎金令,她频繁出入户部,核对钱粮预算,与户部官员据理力争,确保首批款项尽快到位;她调阅工部存档的各地工匠名录,亲自遴选可能懂得水库修建技术的匠人;她甚至通过楚清辞的关系,联系上了一些对水利有所研究的翰林院清流,虚心请教。
她的身影穿梭于各部衙署之间,步履匆匆,却目光坚定。遇到的刁难和软钉子数不胜数,或被以“不合旧例”推诿,或被以“需层层上报”拖延。但她手握金令,代表着女皇的意志,更有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她据理力争,抓住章程条文,甚至不惜在某个衙署“坐等”其主官直至散衙。
这股不按常理出牌的“闯劲”,加上她手中那枚分量十足的金令,竟真的让她在铁板一块的官僚体系中,撬开了一道缝隙。户部的款项,在她的紧盯下,终于开始拨付;工部遴选的工匠和督工人员名单,也初步拟定。
这一切,自然都落在了深宫那位的眼中。
(御前奏对与无声的支持)
这日晚间,苏浅陌再次被召至紫宸殿。连续多日的奔波劳碌,让她清丽的脸庞染上了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
洛长羲看着殿下跪拜的她,目光在她眼下的淡青阴影上停留了一瞬,才缓缓道:“平身。治水司进展如何?”
苏浅陌如实禀报,将遇到的阻力、已取得的进展、以及接下来的计划一一陈述,语气平静,不带怨怼,只陈述事实。
“……故而,奴婢恳请陛下,准予奴婢三日后离京,亲赴江南沿线勘察,实地确定最终施工方案。图纸终究不及亲见。”她最后提出请求。
殿内寂静片刻。女官离京,亲赴工地,这又是破例之举。
洛长羲凝视着她,没有立刻回答,而是问道:“听闻你今日在户部,与赵侍郎争执了半个时辰?”
苏浅陌心中一凛,知道女皇虽在深宫,却耳目灵通。她坦然道:“是。赵侍郎欲以陈年旧粮抵扣部分款项,奴婢以为,治水民夫乃出力重活,若以劣粮充抵,恐寒民心,亦损朝廷信誉,故而力争,终得以现银及新粮支付。”
她说得轻描淡写,但其中的博弈与艰难,洛长羲岂会不知?
女皇站起身,缓步走下御阶,来到她面前。她没有问“辛苦否”,也没有说“做得对”,只是伸出手,轻轻拂过苏浅陌官服的肩头,那里不知在何处沾上了一点微小的墨渍。
动作自然,轻柔,却带着一种超越言语的亲昵。
苏浅陌浑身一僵,心跳骤然失序,连呼吸都窒住了。
“准了。”洛长羲收回手,指尖仿佛还残留着衣料的触感,声音依旧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朕会派一队凤翎卫护你周全。江南官场,盘根错节,你持朕金令,如朕亲临,但有阻挠事务、阳奉阴违者,可先斩后奏!”
先斩后奏!这是何等巨大的信任与权力!
苏浅陌猛地抬头,看向近在咫尺的帝王。烛光下,女皇的容颜清冷绝伦,那双凤眸中却清晰地映着她的身影,带着一种近乎绝对的信任与回护。
“陛下……”她喉间微哽,万千情绪涌动,最终只化作深深一拜,“奴婢,定不辱命!”
她知道,这不仅是去治水,更是去为她、为她们的理想,去劈开前路的荆棘。
离开紫宸殿时,苏浅陌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心中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力量。那轻轻一拂的触感,那句“先斩后奏”的嘱托,如同最温暖的铠甲,护着她奔赴那未知的战场。
而在她身后,洛长羲独立殿中,望着她离去的方向,良久,轻声自语:
“便让朕看看,你能为这天下,带来怎样的改变……”
凤翎已振,即将离巢。江南的烟雨迷蒙中,一场关乎国运、也牵动着两颗孤高之心的变革,正悄然拉开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