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天闻凤语(第1页)
尚宫局司记司,掌宫闱文书、典籍、印信之事,虽品级不高,却是信息往来、机要汇聚之地。苏浅陌的擢升,如同一颗石子投入深宫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
从司制房偏殿搬到司记司值房,环境清雅了许多,但无形的压力却倍增。投向她的目光,有好奇,有审视,更多的,是隐藏在恭敬下的嫉妒与不服。一个掖庭杂役,凭借“奇技淫巧”直入尚宫局,这打破了太多人固有的认知和晋升路径。
苏浅陌心知肚明。她谨言慎行,每日最早到值,最晚离开,将司记司历年积存的文书档案整理得井井有条,对所有交办的事务都处理得滴水不漏。她深知,在这里,一步踏错,便是万丈深渊。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这日,她正在核对各宫用度记录,一名面生的女官趾高气扬地走来,将一摞账册“啪”地扔在她案上。
“苏女史,这是去年宫中采买丝帛的旧账,秦尚宫命你三日内核对清楚,找出纰漏。”那女官语气带着毫不掩饰的刁难,“可要仔细些,莫要辜负了陛下的‘破格’赏识。”
那摞账册堆起来有半人高,纸张泛黄,字迹潦草,显然是陈年烂账,专门用来为难新人的。
苏浅陌抬起头,平静地看了那女官一眼,没有动怒,只淡淡道:“知道了,放这儿吧。”
那女官见她如此反应,仿佛一拳打在棉花上,冷哼一声,扭身走了。
同值的几位女史互相交换了个眼色,有人幸灾乐祸,也有人暗自同情。
苏浅陌没有抱怨,她只是默默地将那堆账册搬到角落,开始翻阅。她知道,这是考验,也是立威的机会。若她连这点刁难都应付不了,日后在这司记司将寸步难行。
她没有一头扎进混乱的数字里。而是先花了大半天时间,理清了这批账册的分类和记账逻辑。她发现,问题主要出在品名混乱(同一物品不同称呼)、计量单位不统一(匹、丈、尺混用),以及明显的重复记录和价格虚高。
夜幕降临,值房内只剩她一人,烛火摇曳。
苏浅陌铺开白纸,拿起她惯用的炭笔。她没有逐条去核,而是设计了一套标准化核对流程:
1。统一编码:将频繁出现的丝帛品类(如绫、罗、绸、缎)及颜色进行编号,建立简易“物料编码表”。
2。单位换算:将所有计量单位统一换算成“尺”,并标注出明显超出常规价格的异常数据。
3。交叉比对:将采买记录与同期内务府入库记录、各宫领用记录进行交叉比对,寻找数量或品名上的矛盾。
4。重点筛查:对金额巨大、或由固定几家皇商供应的记录进行重点复核。
她如同一个精密的人形计算机,运用现代数据处理思维,将一团乱麻的账目,拆解成可执行的模块。困了就用冷水敷面,饿了就啃几口冷硬的点心。
第三天清晨,当那位刁难她的女官准备来看笑话时,看到的却是苏浅陌案头一份条理清晰、证据确凿的账目异常报告。
报告不仅用表格清晰罗列了重复支付、虚报价格、以次充好等十几处问题,还附上了与其他档案比对的出处,甚至估算出了大概的亏空数额。
那女官拿起报告,越看脸色越白,手都微微颤抖起来。她本想刁难对方,没想到对方竟真能从这堆烂账里捞出真凭实据!这些漏洞若被捅上去,牵连的可不止一两个人!
“苏、苏女史……这、这……”她语无伦次,之前的嚣张气焰荡然无存。
苏浅陌抬起因缺乏睡眠而泛着血丝,却依旧清亮的眼睛,平静地看着她:“账目已核对完毕,问题均已标注。是否呈报秦尚宫,由姐姐定夺。”
她将选择权交还给了对方,没有咄咄逼人,却比任何指责都更有力量。
那女官冷汗涔涔,半晌,才挤出一句:“……有劳妹妹了,此事……容我再去核实一二。”说罢,几乎是抢过报告,仓皇离去。
经此一事,司记司内再无人敢明着刁难苏浅陌。她的能力与心性,开始真正赢得部分人的敬畏。
又过了几日,午后,苏浅陌正在誊抄一份无关紧要的文书,一名身着紫袍、气度不凡的女官突然到来,值房内所有人立刻起身肃立。
“传陛下口谕,司记司女史苏浅陌,即刻至紫宸殿偏殿见驾。”
整个值房瞬间静得落针可闻。紫宸殿!陛下亲自召见一个从六品女史!
苏浅陌的心跳骤然漏了一拍,随即强自镇定,放下笔,整理了一下衣袍,躬身道:“奴婢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