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星火燎原从杭州到全国的温暖传递(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七、一场全国巡展:记忆的流动盛宴**

20XZ年11月,“**心光·中国记忆巡回展**”正式启动。展览以“移动博物馆”形式,在全国30个城市巡展。

展览分为五大主题区:

-**“家的记忆”**:展示普通家庭的老照片与修复故事;

-**“城的印记”**:呈现城市变迁中的集体记忆;

-**“国的足迹”**:抗美援朝老兵、援鄂医护人员的数字档案;

-**“自然的回响”**:用AI修复濒危方言、传统民歌;

-**“未来的信”**:孩子们写给未来的AI信件。

每到一城,展览都引发轰动。在沈阳,一位老人在“老兵记忆区”看到自己战友的影像,当场跪地痛哭;在厦门,一位台湾同胞在“两岸记忆墙”前驻足良久:“原来,我们真的是一家人。”

展览还设置“**现场记忆采集站**”,观众可即时录制口述史,上传至国家数据库。短短三个月,采集有效记忆数据超过50万条。

####**八、制度固化:让温暖可持续**

“星火燎原”不能只靠热情,必须建立长效机制。

1。**政策保障**

国家文旅部将“数字记忆保护”纳入《“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明确财政支持;

教育部将“家庭记忆传承”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2。**标准制定**

心光科技牵头制定《**数字记忆采集与保存技术规范**》,成为行业标准。

3。**人才培养**

与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开设“数字人文”专业方向,培养复合型人才。

4。**国际交流**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字遗产保护”会议上,邓文文分享“中国经验”:“技术无国界,记忆有温度。我们愿与世界共享这份温暖。”

####**九、桂巷老屋的春天**

20YA年初,春回大地。

桂巷老屋经过改造,已成为“心光记忆研究院”的总部。院子里种满了邓文文母亲生前最爱的山茶花。老屋的客厅,被改造成“家族记忆厅”,墙上挂着邓家四代人的照片,从黑白到彩色,从模糊到清晰。

邓志远坐在藤椅上,戴着老花镜,翻看一本“数字相册”。相册会自动播放照片,配以AI生成的解说。当他看到女儿邓文文小时候学走路的画面时,笑着说:“这丫头,摔了七跤才走稳。”

邓文文站在一旁,轻声说:“爸,我们今年要启动‘全球华人记忆计划’,帮海外华侨修复老照片,让他们也能‘回家’。”

邓志远点点头:“好啊。咱们家这张照片,已经照到了全国,现在,该照向世界了。”

窗外,阳光洒在桂巷的青石板上,像一条金色的河,流淌着记忆,也流淌着希望。

“星火已燎原,”他轻声说,“而光,永不止息。”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