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将至(第3页)
团队为这17位用户建立“专属守护通道”,提供免费数据清除与心理疏导服务。
####**八、转机:一位用户的来信**
11月23日,一封手写信被送到公司前台。
寄信人是一位78岁的杭州老人,姓周。他上传了亡妻1972年的照片,系统修复后,他每天都会“看”一眼。
信中写道:
这封信被打印出来,贴在公司“感恩墙”最中央。
第二天,又有用户自发在社交媒体发声:“我愿意给心光一次机会。”
一位年轻女孩说:“我用‘心声’功能听到了外婆的录音,她说了句‘乖乖,吃饭了’——这是我童年最深的记忆。我不信他们会伤害我们。”
舆论开始微妙反转。
####**九、重建信任:从“技术修复”到“人心修复”**
心光团队没有等待危机过去,而是主动出击。
他们做了三件事:
1。**发布《数据安全白皮书》**
详细说明数据存储、加密、访问机制,承诺“永不商用用户记忆数据”。
2。**上线“数据主权工具包”**
用户可一键查看、下载、删除所有上传内容,甚至可选择“数据自毁”模式。
3。**举办“透明日”直播**
全程直播服务器机房、数据处理流程,邀请用户代表在线提问。
超超在直播中说:
####**十、风暴过后,光更清晰**
一个月后,心光科技发布整改报告:
-系统漏洞全部修复;
-“公开分享”功能升级为“授权访问”模式;
-“对话”功能重启,新增“伦理确认弹窗”与“虚拟标识”;
-用户数回升至6。5万,日活恢复至2000以上。
更重要的是,他们收获了比用户数更珍贵的东西:**理解与共情**。
20XZ年12月30日,心光科技在杭州举办“**记忆重光之夜**”活动。
100位用户来到现场,他们带来了老照片、录音带、泛黄的日记。
舞台上,文文说:
灯光亮起,大屏上缓缓浮现一句话:
**“心光,不止于记忆的修复,更在于信任的重建。”**
风雪交加的夜晚,桂巷老屋的灯,依然亮着。
邓志远坐在藤椅上,看着电视里女儿的演讲,轻轻点头。
他知道,这场风暴,他们挺过去了。
而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