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韦伯命题与复杂现代性(第3页)
[49]〔德〕萨弗兰斯基:《海德格尔传》,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第130页。
[50]〔德〕霍克海默、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第27页。
[51]〔德〕霍克海默、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第3—4页。
[52]参见谢永康:《批判理论的范式转型及其问题——重思“后形而上学思想”与“否定的辩证法”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53]〔德〕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第39页。
[54]〔德〕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第42—43页。
[55]〔德〕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第48—49页。
[56]〔德〕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第106页。
[5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第176页。
[58]〔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第151页。
[59]KarlL?with,MaxWeberandKarlMarx,London,BeAllen&Unwin,1982,p。25。
[60]参见陈嘉明等:《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第1—2页。
[61]〔德〕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第1卷,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第208—221页。
[62]〔德〕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第15页。
[63]〔德〕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第141页。
[64]杜维明:《现代精神与儒家传统》,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第333页。
[65]杜维明:《现代精神与儒家传统》,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第334页。
[66]杜维明:《新加坡的挑战:新儒家伦理与企业精神》,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第88页。
[67]杜维明:《从世界思潮的几个侧面看儒学研究的新动向》,转引自《杜维明文集》第1册,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第442页。
[68]杜维明:《新加坡的挑战:新儒家伦理与企业精神》,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第101、103页。
[69]参见杜维明:《现代精神与儒家传统》,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第71—72页。
[70]杜维明:《现代精神与儒家传统》,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第75页。
[71]参见《儒家与自由主义——和杜维明教授的对话》,转引自《儒家与自由主义》,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第16、71页。
[72]杜维明:《现代精神与儒家传统》,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第65页。
[73]参见杜维明:《新加坡的挑战:新儒家伦理与企业精神》,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第141页。
[74]参见〔美〕德里克:《后革命氛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第264页。
[75]杜维明:《新加坡的挑战:新儒家伦理与企业精神》,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第142页。
[76]杜维明:《新加坡的挑战:新儒家伦理与企业精神》,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第142页。
[77]参见杜维明:《现代精神与儒家传统》,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第334页。
[78]杜维明:《从世界思潮的几个侧面看儒学研究的新动向》,转引自《杜维明文集》第1册,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第444页。
[79]〔以〕艾森斯塔特:《反思现代性》,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第412页。
[80]参见杜维明:《现代精神与儒家传统》,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第440页。
[81]参见杜维明:《东亚价值与多元现代性》,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第96—98页。
[82]杜维明:《超越启蒙心态》,《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
[83]参见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第24页。
[84]参见安乐哲:《自我的圆成:中西互镜下的古典儒学与道家》,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第3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