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节 对马克思与韦伯社会批判理论的比较(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第267页。

[2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第301—302页。

[21]张一兵:《回到马克思》,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第267页。

[22]〔日〕广松涉:《物象化论的构图》,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57页。

[23]〔日〕广松涉:《物象化论的构图》,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19页。

[24]〔日〕广松涉:《物象化论的构图》,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33页。

[2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第52页。

[2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56页。

[27]〔日〕广松涉:《物象化论的构图》,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82页。

[28]〔日〕广松涉:《物象化论的构图》,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70页。

[2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130页。

[3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85页。

[3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88—89页。

[3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56页。

[3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67页。

[3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71页。

[3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102页。

[36]〔法〕阿隆:《社会学主要思潮》,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第99页。

[3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82页。

[38]〔日〕广松涉:《物象化论的构图》,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38—39页。

[39]〔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第64页。

[4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344页。

[4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第307页。

[4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44页。

[4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第44页。

[4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第176页。

[45]〔美〕库尔珀:《纯粹现代性批判》,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第35页。

[46]〔美〕马丁·杰:《法兰克福学派史》,第2版序,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第9页。

[47]参见顾忠华:《韦伯学说》,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第25—34页。

[48]〔德〕施路赫特:《理性化与官僚化》,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第5页。

[49]〔德〕施路赫特:《理性化与官僚化》,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第4页。

[50]JulienFreund,GermanSotheTimeofMaxWeber,TomBottomore&Robert,eds。,AHistoryofSociologialysis,London&NewYork,1978。转引自〔德〕韦伯:《韦伯作品集Ⅰ:学术与政治》,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第87页。

[51]〔德〕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第151页。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