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思安北疆(第1页)
秦始皇二十八年八月,行辕驻于彭城。时近黄昏,暑热未消,蝉鸣聒耳,侍从在帐角置了冰鉴,丝丝凉意才稍稍驱散了些许闷热。
一位原燕国贵女姬兰放下手中团扇,轻声对身旁的姐妹说道:"在彭城此时尚觉暑热,然妾在蓟城时,八月秋风便已透骨生寒,早晚需加厚裳。待到九、十月间,中原犹是深秋,北地却已呵气成霜,河面结凌。"
安舒公主执着一柄素纱团扇,轻轻扇着风,眉间带着一缕忧色:"北地苦寒,算算时日,戍边将士的冬衣该早作打算了。"
将离公主刚从帐外进来,闻言笑道:"若能似狐兔,天生便披着一身厚毛,无惧寒冬,该多便利!"
齐太后端坐于上,闻言,目光从将离身上缓缓掠过,声音平和却带着分量:"生灵皮毛,乃天所授。欲取之为人所用,百兽之皮方成一裘,何其艰难。莫说数十万甲士,便是宫中用度,也需循制而裁,岂能奢求?"
田姝放下正在核验的粮帛简册,接口道:"太后所言极是。寻常士卒冬日多着缊褐,内絮麻枲,初时尚可,一旦浸了潮气汗湿,便板结如石,难以御寒。"
吕雉执起案上凉浆饮了一口,眉间微蹙:"丝絮价昂,裘皮难得,麻絮易结。。。。。。莫非竟无两全之法?"
满室一时寂然,唯闻冰鉴中冰块融化的细微滴水声。
忽有列卿家眷细声喃喃:"裘皮自是珍贵。。。。。。可那附着在皮上的绒毛,应是不值钱的吧?若只取毛,不为皮,可能充絮?"
话音未落,旁坐的宗女便笑着摇头:"妹妹岂不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离皮之毛,如同无根浮萍,如何能成事?"
那家眷面颊微红,仍强辩道:"麻絮、丝絮,不也是零散之物?它们既能充填,毛为何独独不可?总要试过方知!"
默立帷畔的墨家少女阿墨此时也抬起头,怯怯附和:"或。。。。。。或可一试?"
吕雉与齐太后目光微触,见对方目绽神采,遂道:"善。"
将离性子最急,立即起身:"我这便去命人弄些羊毛来试!"说着便风风火火地出了大帐。
不过半日,侍从便捧来一件新缝制的夹衣。众人好奇围观,见其以寻常麻布为里外,填充得鼓胀囊囊。
田姝抢先将衣裳披在身上,片刻后便惊异道:"咦?比穿着同样厚的麻絮夹衣要轻快些!"又过片刻,她额上竟渗出细汗,不由叫道:"果真暖和!这才多一会儿!"
众人正觉惊奇,细心的安舒却微微蹙眉:"这气味。。。。。。贴身穿,总有一股子羊膻气,挥之不去。"
更糟的是,田姝走动几步,那夹衣下摆便显出异状:"你们快看!这羊毛都沉到下面去了,上面竟薄了一层!"
精于女红的魏芷执衣细观,指尖抚过缝线:"羊毛轻滑,缝隙又大,自然会坠。需得麻絮掺杂再用更密的针脚,横竖多缝上数十道,将其牢牢固定在内,或许可行。"
此法一出,众人皆觉有理。然而那萦绕不散的膻味,却非针线能解。
此时,阿墨再次怯怯开口:"阁主,这腥膻之气,恐在制作之初便需处理。宫中裘皮,其毛并无此味,匠人定有去秽之法。可否容阿墨前往请教?"
赵高遣人引阿墨往匠作区寻访匠人。
阿墨归来时,眼中带着了然的神采:"禀阁主,问明白了!老匠人说,制作裘皮时,需以石灰或草木灰水反复浸洗生皮,搓揉皮毛,去其油脂污秽,再以清水漂净,如此制成之裘,毛色光洁,腥膻尽去。此法或可用于羊毛。"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匠人还言,北胡亦用羊毛捣制成毡,厚重虽厚重,却因不通此去秽之法,腥臊刺鼻,多用于铺地覆帐,不堪为衣。"
满座闻言,皆有所悟。数日后,赵高捧着数团已无腥气、变得松软洁白的羊毛归来时,阁中皆是惊叹之声。
"竟真能化腐朽为神奇!"安舒以指轻触,只觉柔软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