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丝缕织经纬桑蚕固国本(第1页)
宏图既定,吕雉上前一步,声音清越冷峻,字字如冰珠坠地:
“陛下圣明!然此策命脉,在于‘独有’二字。故需立铁律,颁告天下,严格执行:凡柿、茶之种苗,香料之根茎与配比,器物制作之技艺,绝不可外流!违者,以叛国论,株连三族!要使外邦,永世只能追逐我慈壤流出之‘甘饴’,却永不知其源!”
一、丝缕为纲·众议成策
一位来自齐地、精于织绣的女吏率先开口,声音温婉却切中关节:“若论珍贵与独有,天下莫过于丝绸。如今丝绸已贵重如金,可直接易物,乃至抵算赋税。然其弊端亦显:民间桑蚕分散,技艺良莠不齐,更易被豪族私控,或……被奸人携种苗外流。”
吕雉凝神倾听,颔首道:“确是如此。丝利虽厚,若不能如臂使指,终是散沙。诸位可有良策,能将这天下丝利,真正收归于国,并防其外泄?”
“此事或可效仿少府制器与柿干官造之法。”巴清眼中闪烁着商贾特有的锐利光芒,“广设‘天工织造署’,每郡每县每乡都要设,专司天下丝绸生产。以优厚官俸——譬如足比其自行产出所得多出一倍——广募天下会养蚕、缫丝、织锦、刺绣之工匠,举家迁入官设工坊,使其成为吃皇粮的官匠,心无旁骛,只为国用。”
“仅收工匠恐仍不足。”一位楚地贵女接口,她家族曾经营丝帛,深知其中关窍,“丝之源头在于桑。需控住桑树,方能扼住根本。可请少府拨出内帑,以数倍于市价之金,收购天下桑树。能移植者,尽数移入官坊,统一看管;不能移植或属野生者……为绝后患,宁可焚毁。”
赢华公主细声补充,语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周密:“还需辅以重赏。可颁下诏令,凡举告何处有丝不出自官署、何处有桑树不在官坊辖内者,一经查实,赏百金!使天下百姓皆成朝廷耳目,则私桑野蚕无所遁形。”
嬴阴曼公主性子爽利,击掌道:“好!如此一来,收购、移植、焚毁、举报,四管齐下!最后再颁行《禁私蚕令》,明告天下:自法令行之日起,凡丝不出官署,桑不在工坊,一经查获,皆以叛国论处,主犯株连三族!要将这丝绸,如同秦半两钱一般,只能使用买卖,绝不可私自织造!看谁还敢铤而走险!”
“不止于此,”巴清眼中光芒更盛,“这制丝流程,也需细细拆分开来。采桑、喂蚕、选茧、缫丝、织造、刺绣……乃至专司记录、搬运之人,皆设为独立工序。依各工序之难易、产出之多寡,核定不同工钱。如此,人人只精一道,其速必远超往日单干!”
“且几代人下去,各家只知自己那一道,核心技术便如散珠落于各处,无人能一线串起带走!”
“然锁住人之魂尚不足,需锁住物之根,更需锁住工坊之门。”嬴阴曼目光冷冽地补充,“所有要出工坊之人,无论男女,皆由同性工友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彻底搜查!若有任何一人,后续被查实带出去一丁点儿东西——莫说是蚕卵桑籽,便是一段丝线——全工坊之人,连坐处理!主犯诛九族,从犯亦不轻饶。然,若是她们互相检查时自家查出来的,便重奖千金,其家孩童可直入宫学伴驾!恩威并施,方能根绝后患!”
此时,默立许久的墨家少女阿墨怯怯开口:“阁主,诸位夫人……若要保障产出又快又好,还需……还需将各位大师傅的手艺,分解为一步步看得懂的‘法式’。譬如缫丝之水温度几何,织锦之经纬密度多少,皆定下明确规准。使后来者依‘法式’而行,便能产出相差无几的良品。如此,技艺方能代代传承不失,量产亦能保障精良。”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原本模糊的构想,迅速变得清晰、严密。吕雉眼中光芒愈盛,将各方建言在心中融汇贯通,形成了一条环环相扣的完整策略。
二、丝帛通宝·奇思妙想
讨论至此,嬴华公主忽发奇想,眼眸流转:“我方才一直在想,既然丝绸本身已如此珍贵,可当钱币使用,那我们何不更进一步?何不以最高深的织锦和刺绣技艺,专门织造一种‘丝制的钱’?就以宫紫、朱砂织入,制成‘丝制秦半两’,其华美岂不比铜钱更显尊贵”
此言一出,满座先是一静,随即惊叹之声四起。
巴清眼中精光暴涨,几乎是立刻看到了其中关窍:“妙极!妙极!丝钱轻便易携,外邦难以仿造其工艺,宫紫可为防伪。若再定下规矩,譬如……每五年,由少府与天工织造署依最新技艺,改换新版纹样!让想仿制的人也跟不上我们的变化!”
“不止于此,”吕雉立即接上,思路冷峻而缜密,“新版发行后,可定下旧版兑换之策。譬如,持百钱旧版丝钱,可换一百一十钱新版丝钱,以利驱之,百姓商贾必争先恐后兑换。而旧版……设定一个期限,比如新版发行后第三年,彻底作废!”
巴清紧接着补充道:“自发新版之日起,所有出国商旅,在关口必须将所携旧版丝钱换成新版,若有外邦商旅持旧版丝钱入境,亦在关口兑换,使旧版尽速回流。十数二十年前出境的远程商旅,只要能验明当年出关记录,亦准其例外兑换,这样能保证外贸的繁荣。”
齐太后沉吟片刻,缓缓道:“陛下刚把各国货币统一成秦半两,这丝制秦半两不能强制推广,可先用于赏赐和外贸,等大家都熟悉丝钱后自然会发现它轻便易携的优点。”
吕雉眼中闪过睿智的光芒:“等大家慢慢把铜钱都换成了丝钱,再不用担心铜荒了。”
齐太后抚掌,眼中流露出赞赏与更深远的考量:“大妙!往昔改朝换代,铜钱、金钱因其材质本身有价值,仍可通行,富户大族无损分毫。若将来天下巨富手中大额资财,多为我大秦特制之丝钱……那他们为了自身财富安全,也必将竭力维护大秦江山稳固。”
此刻,一直静聆的嬴政缓缓启目,目光如电扫过众人:
“善。丝帛通宝之议,着少府详拟章程。天工织造之制,即刻推行。朕要这丝绸,成为缚住天下的又一道金锁。”
殿外秋风飒飒,殿内众女相视而笑。她们知道,今日所谋,已在大秦的命脉上,又系上了一道牢不可破的丝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