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第3页)
七日后,南岭恢复平静。
火山口闭合,仅余一圈新生的稻田环绕,稻穗低垂,粒粒饱满。陆守拙盘坐于中央,身影渐渐淡去。临终前,他对沈砚说:
>“别立碑,别建庙。若有人问起今日之事,就说??有个老头,用一辈子守了一口锅,后来锅热了,他也该歇了。”
说完,化作一阵带着酱油香的风,消散在天地间。
沈砚将大铝锅埋入稻田正中,覆土栽秧。从此,这片地长出的心秧,每一株茎秆内部都有一道金属纹理,酷似锅底受热形成的斑痕。
数月后,第一批新米收获。
沈砚主持开锅仪式。不用电,不用燃气,仅以干草与松枝为薪,慢火细煨。当锅盖掀开那一刻,香气弥漫数十里,闻者无不驻足流泪。
因为那味道,谁都不陌生。
是童年放学路上小吃摊的油炸糍粑;
是深夜加班回家时冰箱里留的那碗热粥;
是恋人赌气后悄悄端来的那盘炒糊的蛋;
是父母明明不会表达,却总在你出门前塞进背包的卤蛋与榨菜。
《民间炊谱》最终消失不见。
有人说它融入了空气,有人说它变成了土壤,也有人说,它早已写进每个人的舌头与胃里。
多年以后,修真界流传一首民谣:
>“昔日飞升觅长生,
>如今灶前悟大道。
>不羡金丹九转功,
>只求妻儿饭趁热。”
而在星田遗址旧址,一座没有屋顶的开放式厨房静静矗立。四面墙刻满了菜谱,从最简单的煮面条到复杂的八宝鸭,皆由普通人手写,字迹歪斜却真诚。每天清晨,总有新人前来学习做饭,也有老人来分享记忆中的味道。
门口石碑上刻着七个大字,笔力苍劲,据说是沈砚亲题:
**“趁热,回家吃饭。”**
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有人说他隐居东海,教渔民腌制咸鱼;
有人说他在西域开了一家路边烧烤摊,秘方是三十年陈酿的孜然粉;
还有人说,每逢除夕夜,会有一位背着铝锅的旅人敲响孤寡老人的门,笑着说:“年夜饭,我来晚了,但还热着。”
但所有人都相信??
只要人间仍有思念,灶火就不会熄灭。
只要还有人愿意为爱浪费时间,
真正的修仙,就一直在进行。
而所谓无敌,不过是在某个寒冷的夜晚,有人为你留了一盏灯、一碗饭,和一句轻声的:
“回来啦?饭还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