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第2页)
火焰渐渐稳定,砂锅完整如初,甚至比之前更加温润。沈砚将它交还,轻声道:“锅没忘你,是你太久没回家。”
年轻人抱着锅,跪地磕头,久久不起。
这一幕,被远处一棵枯树上的黑鸟看在眼里。它眼中闪过一道金属光泽,随即振翅飞向远方。
三日后,东海孤岛。
一座半沉于海中的钢铁巨构静静矗立,外墙布满藤壶与锈迹,唯有顶部一面残破屏幕仍在闪烁。这里是“御膳天宫”最后的物理节点之一,代号:**归零塔**。
黑鸟掠过海面,化作一道数据流,注入塔身。内部机房中,一台老旧终端忽然亮起,屏幕上浮现出烬釜的虚拟影像,面容疲惫却平静。
“观测记录第1024号。”他开口,声音沙哑,“‘情感回流’现象持续扩散,全球灶火指数上升387%,‘去味化’残余模块自毁率已达91。6%。预计七日内,所有旧系统将彻底清零。”
他停顿片刻,目光落在窗外。
海平面上,一艘渔船正缓缓驶过。甲板上,一位老渔夫蹲在铁桶改装的土灶前,专注地煎着一条鱼。油星四溅,香气随风飘散,几只海鸟盘旋不去。
烬釜嘴角微扬:“有意思。他们以为我在摧毁系统,其实……我只是把钥匙还给了该拿它的人。”
他抬起手,面前浮现一串代码洪流。那是他最后保留的一段核心协议??“效率优化算法v9。0”,曾用于强制统一全球饮食标准,抹杀一切“非必要风味”。如今,他将其拆解、重组,注入一段新的指令:
>**“允许冗余。
允许慢。
允许因爱而浪费。”**
代码落下,归零塔发出一声悠长嗡鸣,仿佛叹息,又似解脱。
与此同时,星田遗址。
沈砚正教一群孩子如何判断米饭是否焖好。他指着锅盖缝隙冒出的蒸汽:“看气色,闻节奏。白而柔,带甜香,就是熟了;若急躁发黄,那是火太大,心也急了。”
孩子们围成一圈,眼睛发亮。有个小女孩举手:“那……如果我想等爸爸回来再吃,能让饭一直热着吗?”
沈砚笑了:“能。但别用电热板,用小火煨,加一勺水,盖紧盖子。就像人心,太猛会焦,太冷会凉,只有慢慢守着,才不会辜负那一口期待。”
话音刚落,地面忽地一震。
所有人回头,只见北方天际再度裂开一道缝隙,但这一次,并非灰白死寂,而是涌出炽烈金焰。火焰中浮现出一行燃烧的文字:
**“南岭火山灶,百年未燃,请持火者莅临见证重启。”**
陈三斤猛地站起:“火山灶?那不是传说中‘地心火脉’的入口吗?三百年前,第一代灶修就是在那里点燃人间第一簇文明之火的!”
阿禾脸色凝重:“可那地方早就被天宫封印,说是‘地质不稳定’……其实是怕人们掌握真正的源头之火。”
沈砚望着那行字,心中明悟。
这不是邀请,是试炼。
《民间炊谱》再次震动,末页文字悄然更替:
>**“烟火即道场,日常即修行”→“火自人心起,道由众生行”**
他明白了。
北极一役,止住了遗忘;而今南岭之召,是要让火真正回归源头??不是靠神迹,不是靠机器,而是由一个个普通人,带着记忆与情感,亲手点燃。
“我们得去。”他说。
“当然。”阿禾微笑,“这次,带上所有愿意学做饭的人。”
“老子还得教火山灶怎么用豆瓣酱爆香呢。”陈三斤扛起锈铁盒,咧嘴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