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节 案例解析(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四节案例解析

一、园所发展与自身发展

案例一彼此成就,铸就愉快旅程

园长的风格影响着园所的风格,每个园所的现实情况存在着一些差异。因此,面对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不存在“包治百病”的方法,有的只是一些理念与原则,而最重要的是——方法是存在于理念之中的。这里的理念就是我们管理者的文化价值观、工作观、教育观、教师观、管理观等,这些园所倡导的文化是园所发展的核心。

我曾经问我身边的朋友我们每天上班是为了什么,最多的回答是养家糊口。这没错,然而,我们是否想过实现养家糊口的过程?每天的工作应该是寻找快乐的过程,是愉快的旅程。

我们经常拼命地奔跑,而忘记了为何出发,不断地折腾,却是南辕北辙。作为管理者,在匆忙的行走中,需要给自己留些“坐而论道”的时间,那就是思考与探讨:我希望把园所建设成什么样?什么风格?什么特色?我们的教师队伍是什么样?我怎样创造条件?创造什么条件使大家成为那样?作为园长,不仅是园所的领导者、管理者、策划者,更是园所文化的开发者和建设者。让每一个员工面对新的园所、新的领导、新的同事、新的环境,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被发现、被信任、被关注、被认可,每个人在这里都能够成长与发展。让管理成为有温度的管理,让教育成为有温度的教育。

一、尊重中营造“和谐氛围”

有些快乐是需要领导者有意为之的,为教师营造快乐的工作氛围、工作环境,需要领导与教师建立以“尊重”为前提的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

管理是体现爱的过程,教师需要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关爱,每位教师都渴望得到理解和信任,都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进取心,领导要了解教师的心理需求和物质要求,公正地评价每位教师,要让教师的精神和物质双丰收。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尊重管理者,并对园所产生信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在家中每个人都有归属,为什么呢?因为在家中有宽松自主的氛围,有家人的关爱。作为新建园,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因为缘分凝聚在一起。所以,从建园初期开始,园长就要树立一种“让每个人都找到存在感”的决心。

在建园初期肯定有很多工作要忙,装修、招聘、招生……但千万不要乱,因为你是大家的主心骨,对待教师们也要像对待家人一般,让那些远离亲人到此工作的教师们,感受到心灵的温暖。也许开学很忙,也许工作很累,但如果有园长处处为他们着想,处处体贴入微,他们自然会喜欢这个家,把自己也作为家庭的一分子,“家里”的事情自己有话语权、“家里”的事情自己有策划权、“家里”的成果也有自己的努力,“家里”的一切与自己有关。

“芝”是一个努力向上的学生党员,能够入职是顺理成章的。在工作中,我发现她非常敏感、警觉,自我保护意识非常强,春节家访时我发现她母亲这一角色是空的,由于是个人隐私,我从不问,接下来的工作中对她多了几分关注、关爱、关怀。

有一天,“芝”不舒服没有来上班,由于她是租房住的,想着她一个人孤独地面对着空屋子和疾病,这比屋外的严寒更加让人心冷。人们在生病时会更想家,更想亲人,中午我和工会主席带了饭菜和鲜花去看她,并像一个絮絮叨叨的妈妈,嘱咐她睡觉盖好被子,趁热把粥喝了,多喝水,多吃青菜、水果,养好了病再上班。

当她端起粥时,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扑簌簌地滑落,我马上察觉到触动了她那脆弱的敏感地带了,于是我拍拍她的头并开着玩笑说:“没事,别怕,这几天你都会有甜粥喝。”

事后“芝”跟我说,我们走后她自己躺在**,脸庞淌着热热的泪水,肚子里装着暖暖的甜粥,心里揣着浓浓的感恩。“那粥太像小时候妈妈给自己做的了!”自己从没想到在单位,同事能像亲人一样,更没有想到领导能像亲人一样关爱自己、关心自己、安慰自己、温暖自己。为自己能在这样的大家庭成长而感到幸福,同时,下决心为这个大家庭刻苦奋斗。

人在最脆弱的时候对园所的依赖会更加强烈,园所管理者要善于发现员工的需求、员工的难处,要善于抓住关键的人、关键的事,只有想之所想、急之所急、惜之所惜,才能拉近员工与园所的距离,才能让员工对园所充满信任,从而产生对园所的归属感。这是任何语言的表达都无法达到的效果。

二、激励中建立“愉快的旅程”

管理不是学出来的,而是做出来和悟出来的。作为园长,要用敏锐的眼光去认真捕捉每位教师的闪光点,用欣赏的眼光看教师,把管理的过程当作“激励人、服务人、成就人”的过程。对于教师在工作方面出现的问题,要善意地指出,让教师充分体会到领导充满“爱的关怀”。

每个园所都有能说会道的教师,也有默默无闻、不善言辞的教师;每个园所都有鬼灵精怪、处处出彩的教师,也有反应慢半拍却勤奋肯干的教师;每个园所都有爱耍小聪明需要经常有人监督的教师,也有踏实努力、高度自觉的教师;但无论哪类教师,都要让其感到自己在园长心中有位置。这样才会让每个人都有信心、有决心做好每一件事情,才能不断在管理与修炼中自我成长。

(一)被风吹散的蒲公英

刚刚毕业的“垚”,像所有的毕业生一样,怀揣着对幼教事业的好奇与期待,一股脑扎进工作中,投入百分之百的热情与努力。园所突然毫无征兆与解释地要求她与同伴分别去不同的地方支教。那段时间“垚”的回忆是灰色的,每天回家都会以泪洗面,从那个时候开始,“垚”慢慢封闭自己,不愿再和别人**心扉,并且在新的环境中,觉得自己孤立无援,毫无安全感。即使是现在的“垚”,回首过往,依旧能够感受到自己当时的那份彷徨与迷惘,就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找不到可以驻足的地方。

(二)警觉的小松鼠

由于之前调动的经历,刚来园里时,“垚”总是面无表情,走到对面也不会打个招呼,像个警觉的小松鼠。我觉得很奇怪,于是频繁地进班,观察她的行为,了解她工作的状态(真怕她有什么心理疾病、真怕她对班上的孩子不好),害怕她敏感,进班时经常是去和别的教师沟通,眼睛却一直停留在她的身上。通过多次观察,我发现“垚”和孩子们在一起时完全变了一个人,声音温和、语速稍慢、羞涩的微笑经常挂在脸上,和孩子们交流时也不忘蹲下身来。于是我认真地对她说:“我相信,你一定是爱孩子的好老师,心里有什么不快,有什么问题一定要说出来,我很担心你的状态,不愉快的工作是可怕的工作。”后来“垚”说,那一刻她觉得我一定看到了她的内心深处。那一刻,她在心里告诉自己,也许自己选择了一个正确的未来。

(三)梦里不能回去的老地方

“垚”察觉到自己的改变,是从一个梦开始。梦里自己回到了最初的园所,但是并不快乐,哭喊着说不要在这里,想回去……一晚上的内心挣扎直到早晨还历历在目,醒来全是庆幸,还好只是一场梦,因为自己还在这里。

渐渐地,大家都说“垚”变了,开始和同伴一起打趣、玩笑;可以和大家一起肆无忌惮的开怀大笑;见到领导也能侃侃而谈……其实“垚”知道,自己已经卸下伪装和防御,用心去接纳,用行动去融入,不单单找回了失去的安全感,更是得到了归属感,让自己愿意去努力,竭尽全力做到更好。

让每位教师看到自己的未来,也让每位教师认识到踏实、认真地面对每一天的工作与任务,就是为明天成为优秀的人做准备,教师们无须监督也会自觉地高质量地完成每一天的工作。同时,教师们的成长是一天天积累出来的,当有一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长,一定是极大的鼓励与肯定。

这种教师的内驱力是自觉地流淌出来的,有利于教师个人的成长。当教师感受到同事与领导的人文关怀,感受到公平和谐的沟通与合作,感受到领导处事的大气和简单的工作关系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对园所决策、园所未来的认同感和信赖感。

三、结果中呈现教师自身价值

俗话说,用人之长,天下无无用之人;用人之短,天下无可用之人。如果说在认同园所文化过程中,有被动接受的成分,那么,在团队中被认同,则是一个完全激发教师主动成长与发展的过程。园长在建园初期急需教师的情况下,招聘的教师差异性也会很大,如何让他们在工作中树立信心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园长,要努力发掘每个人的长处,在肯定的同时,使其在集体中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使其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来自领导、伙伴的认同。自然而然,他们就会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

当大家一起描绘共同愿景,愿景就在离我们不远的前方,愿景是看得到、摸得着、具体化、大家可以理解的共同目标。大家共同规划前进的路线,打造高绩效的战略执行流程。

(一)人人有机会

这就需要建立长效机制来体现,根据不同情况建立各种奖励制度。作为教师,既要让其感受到在园所的幸福感,同时也要看到自己的在这个团队中的价值,看到自己的成长。共同参与的奖励,如各种评优评先,一定是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人人有机会,人人有发展;也有个性奖励,可借助教师节、五四青年节等,为有突出成绩或进步幅度较大的教师、班集体予以表彰,如最有创意教师、最具凝聚力团队等。

(二)人人可以优秀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