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节 案例解析(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园长要调动教师主动思考,并通过互动,让教师针对专题进行深入探讨与交流,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角色互换

案例三今天我是“园长”,今天我是“主任”

随着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各方面给予园所的考核越来越多,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们感到的工作压力也与日俱增。在自己身陷繁忙的工作时,难免有人会觉得干部的工作就是指手画脚,会相对轻松,所以想从事行政岗位工作的教师越来越多,哪怕挣得工资少点也愿意,怎样让大家客观地认识他人的工作,理解工作有分工,没有轻重与否,安心于本职工作呢?答案是角色互换。

建立“轮值园长制”“轮值主任制”,每月由一名干部轮值园长、一名教师轮值主任,轮值园长负责幼儿园日常工作的组织管理,负责策划、组织实施园所活动,加强前后勤的密切协作。轮值主任负责协调班级日常管理和应急处理工作,组织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批阅教师的工作计划和教育笔记。参与轮值的主任、教师要定期向园务会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同时做好总结和交接工作。

轮值制度的执行,调动了每位参与的干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增强了责任感,提高了驾驭全局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角色的互换使大家切身体会到别人工作的苦与难、悲与欢,使这个体验的过程成为理解人、感动人、教育人的过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又是识才、辨才、育才、琢才的过程,不仅增进大家的情感,还辨识、培养了后备管理人才,可谓一举多得。

(本案例由朝阳区三里屯幼儿园提供)

案例分析

作为园所的管理者,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将员工的牢骚转化为管理的智慧。

轮值制度的执行中,既给干部“搭台子”又给干部“压担子”,在这其中,园长一直默默给予支持和帮助,不仅使干部明确方向,寻找差距,提高管理能力,也使干部团队能得到整体的发展与提高。同时,在活动中教会干部全面策划、责任分工、落实负责,全面锻炼沟通与执行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从团队研讨中汲取智慧,促进自我的超越与团队整体素质的提升。

作为领导者,会识人、会用人很重要,在实际工作中育人比用人更重要。只有在日常工作中源源不断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才能够让她们在工作中成为园所的顶梁柱,成就自己、成就园所。

四、转变关注视角

案例四转变关注视角,乐享研究快乐

我们在实践中注重以研究的思路开展工作,我们研究的问题从关注思想上的主体性,到关注观念层面,到师幼互动个体层面,再到游戏中主动性的层面,更加聚焦并关注教师与幼儿的自主。

我们在“九五”期间研究“主体性”,解决思想层面的问题,从“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切入点开展实践研究,教师的教育观、教师观、儿童观以及教育行为有了很大转变,奠定了我园对人的主体性的充分尊重和不懈探寻。“十五”期间我们有幸得到了刘占兰博士的指导,参加了“改善在职幼儿教师培训过程与方式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在专家的引领下,研生、研学成为开展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

“十一五”期间我们研究师幼互动,关注个性化,通过典型情境研究,总结出师幼互动中教师适宜应答的程序性策略,即“关注幼儿的表现—分析幼儿行为背后的核心需求—判断情境的核心价值—选择适宜的应答策略”的行为链。通过研究,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能够静下心来关注幼儿的表现,幼儿的主体地位越来越明确,幼儿的游戏更加自主、专注。白雪公主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我想问问在座的各位:“你最喜欢故事里的谁?”

有个小朋友给出了这样的回答:“我喜欢后妈。”当时全班的小朋友顿时哗然,有的甚至当成笑话去听。这时候,我们的教师却俯下身子,轻轻地问孩子:“你为什么喜欢后妈呢?”孩子说:“这个故事没有后妈,就没有意思了。”孩子与众不同的回答折射出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活跃的思维。正是教师给了孩子表达的空间,让孩子张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自主的表达,我们才听到了如此鲜活的答案。此外,还有激发幼儿自主参与的大型活动“快乐节”“读书节”“体育节”等,都展现了我们研究如何支持幼儿主动学习的成效,也是主体性教育的结果。

“十二五”将研究的视角转向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方式——游戏,游戏的本质就是自主的,研究中,教师们真正俯下身来观察幼儿到底“玩什么”“怎么玩”,透过行为分析原因,研究幼儿的游戏意图,进而给予适宜的支持,真正支持幼儿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研究支持着教师在专业发展中实现一个又一个飞跃,研究促进幼儿在成长的路上收获一个又一个的快乐。

(本案例由北京市北海幼儿园提供)

案例分析

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生命力在于教育观念的改变,为此,“科研兴教、科研强师、科研兴校”是园所发展的目标。在科学研究中开展教学活动,教学出题,科研求解,在教学与科研互动下才能促进教学与科研相长。

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让教师体会到研究的快乐,是研究的目的。作为“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的幼儿教育,对幼儿的教育应是完整的,而不是支离破碎的。案例中,园长能敏锐地捕捉到园所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并以科研的手段付诸实施。在“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过程中,能看出研究者注重以研究的思路开展并推进工作,过程注重“问题切入点”和整体性的关系。从最初的关注思想上的主体性,到关注观念层面,到师幼互动个体层面,再到关注游戏中主动性的层面,更加聚焦并关注教师与幼儿的自主。在此过程中,让教师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开展更深层次、更有目的的研究。引领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开展研究,回答教育实践中提出的实际问题,能让教师体验到研究的快乐。

五、“师带徒”活动

案例五以全园之力促成长

新教师怀着一颗对教育事业的梦想之心走入幼儿园,但往往在步入工作后发现学校学习的众多知识与现实工作中各种具体事情距离很远。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不能应对实践工作中的各种情况,因而常常让新教师感到力不从心。他们在工作初期非常需要有经验的教师在身边进行指导与帮助。我园开展“以全园之力促成长”的园级师带徒活动,帮助新教师走上专业成长的道路,更好地胜任幼儿园工作。我园的园级“师带徒”活动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发挥所在班集体及成员间相互影响和互帮互助的精神,促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二是发挥骨干教师“帮助者”的作用,从而做好带领其他教师共同成长的任务。

一、发挥班级作用

新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幼儿一日生活,帮助家长解决各种事情,完成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都离不开他所在的班级,班级中其他教师的师德观、教育言行、工作方法都会对他们有很大的影响。而班级中的同班教师对新教师的工作情况也最为熟悉和了解,对他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能够最及时、最真实、最直接地进行指导与帮助。因此,我园以班级为依托,开展班级“帮扶”活动。帮一帮,手把手地示范各项工作的方法,帮助新教师发现实践工作中的问题。例如,新教师经常遇到幼儿同伴间的纠纷不知道如何处理,同班教师示范如何处理,事后再与新教师一起分析幼儿的情况,讨论师幼互动的策略,帮助他们积累经验。扶一扶,多将实践性的经验传递给新教师,工作中多推他们上前,扶着他们上架。例如,班级工作中除了教学和幼儿日常生活外,还有安全、家长、班级工作等,只重视新教师的教学和日常生活的组织能力,会让他们产生以为只要做好这些就可以了的想法,长久以来新教师对班级的责任感就会有所缺失,班级的管理能力也无法提升。我园以让新教师承担班级的一项工作为锻炼方式,鼓励他们为班级想办法、出主意。班级的“帮扶”活动让新教师组织幼儿一日生活、尝试开展班级活动的能力逐渐提高。

二、园级“师带徒”

我园的园级“师带徒”活动是以“借助骨干教师,扶新手上路”为主旨,以我园市、区级骨干教师为梯队,一结多个徒弟的方式进行。园级“师带徒”活动有别于班级内的“帮扶”活动。园级“师带徒”对其有相应的要求和管理,师徒间要签订师徒协议,师徒协议中明确规定了师傅与徒弟相应的责任与义务。园级“师带徒”活动重视对实践性知识的传递,它包括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的知识和经验,也包括对理念的理解和运用,还包括师傅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等对徒弟的影响。以“四给”为指导宗旨开展“师带徒”活动,给徒弟目标,师徒一起协商制订学习计划和目标;给徒弟示范,入班进行指导,现场给徒弟示范指引;给徒弟关心,关心徒弟的生活、工作情况,指引工作方向;给徒弟自信,肯定其优点并为徒弟搭建展示平台。

(本案例由北京市三教寺幼儿园提供)

案例分析

美国心理学家阿基里斯在他的“成熟理论”中指出,人们从事任何职业,都要经过职业适应到职业成熟的发展过程,只有达到职业成熟阶段,才能主动地、富有创造性地工作。一位新入职的幼儿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除了她自身的努力外,还需要有经验的教师在身边进行指导与帮助,为其保驾护航,促进其更快的成长。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