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节 提升教师队伍质量的实施途径与方法(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图3-1现代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2]

要提升教师队伍质量,使教师教育取得应有的效果,必须采取适当的方式注重三类知识的结合。

(四)培训模式和手段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要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选择最佳的培训方式,要呈现灵活性与多样性的特点。

相对于传统模式,教师教育培训的反思模式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将教师的行动与研究反思相结合。这种“做中学、研中学”的培训模式对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力加强教师在岗培训的同时,还必须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及各地的实际情况,灵活采取不同的培训模式,让各个层次的教师都有培训的机会。

1。订单式培训与菜单式培训相结合

订单式培训指园所根据幼儿园的长远发展需要和教师队伍情况安排的培训内容;菜单式培训指教师根据自身需要向园所提出的培训需求。

菜单式培训与订单式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是遵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尊重教师的实际需求,让教师主动地参与到培训中,发挥教师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按需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

按需培训旨在根据教师的实践需求,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培训活动;集中培训旨在因某种需要集中提高教师的水平,如因课题开展对教师进行高密度的集中培训。

资料链接

如何做到按需培训[3]

一、关注需求

需求调研和需求分析是培训的首要环节,它为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内容、选择培训方法、评价培训效果等各个环节提供了基本依据。

二、把握需求

问诊把脉,真正解决好“为什么培训”“培训谁”“培训什么”“如何培训”“要达到的效果”等核心问题:①对政策性需求的把握,如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等;②对幼儿园组织发展需求的把握,如与园所急需教师对接、与园所对教师的能力要求对接、与园所组织发展规划对接等;③对教师个体需求的把握,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如入职阶段教师的需求、成长阶段教师的需求、发展阶段教师的需求、成熟阶段教师的需求等。

三、满足需求

参训的教师都是带着问题来的,同时也希望通过培训达到提高能力、丰富经验的目的。因此,培训模式的选择应丰富多样,相互结合,满足参训教师的需求。

3。分层培训与层级互动相结合

在教师培养中,虽然我们要坚持分层培训,以提高教师培养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但是层与层之间并不是完全孤立的,还要加强层级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借此培养高层次教师的指导能力。

资料链接

分层培训,个性支持

师资队伍建设,需强化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实践性与层次性,坚持“分层培训、分类激励”。面对教师的基础和水平不一,潜能和发展方向不同,学校可采用“因材施训”的方法,对不同层次和不同发展前景的教师进行“梳理”和“指点”。根据教师的不同情况,将教师分成“入格”培养层、“升格”培养层和“风格”培养层三个层次,制定出各自相应的培养目标、实践要求和行动策略,以合理分类开展专业培训。

新教师“入格”培养,旨在使新教师缩短“磨合期”,尽快成为合格的教师。具体办法为:①引导新教师做好角色转换,为他们提供各方面的培训;②抓好课堂教学常规,在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等方面进行专题讲座,并面对面地进行指导;③实行师徒结对的“青蓝工程”,每位新教师自拜“教学师傅”,并签订“师徒合同”,每学期量化考核。同时搭建教学基本功比赛的平台,引导青年教师参加各类展示课等活动。目前学校有十几位新教师处于“入格”培养阶段,他们在带教老师的专业引领下,在学校搭建的各种平台上,通过自身努力,快速成长起来,有的已在教坛崭露头角。

入门教师“升格”培养,有教科研特长的教师参加课题研究,安排骨干教师带教,创设条件,优化培训环节;对事业心强、有培养潜力的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让他们参加区、市教学展示观摩、研讨培训。目前学校五十多位教师参加“升格”培养,促使他们快速成长为署、区级骨干教师。

骨干教师“风格”培养,旨在倡导和提升骨干教师的教学风格。具体做法如下:①以科研为先导,骨干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结合自己的教学特长确立课题,学校在智力投资、经费援助上给予一定支持;②安排带教任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资料来源:分层培养以促进教师自主发展全面培训以提高教师整体水平。文汇报,2012-02-15,有改编)

分层培养满足不同教师的提升需求,不同培训方法也为教师提供发展的路径。

4。参与式培训与讲座式培训相结合

一方面,采用参与式培训,教师本人参与到培训当中,自己培训自己,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另一方面,结合教师实践中的共性问题,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开展讲座式培训,提升教师相关的知识水平。

培训方式相结合既能让参培教师快捷、准确、系统地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又能让参培教师深度参与和体验,有利于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操作相结合,还能有效提升参培教师在工作学习中与同事团结协作的能力,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总之,讲座式培训与参与式培训都是很重要的培训方式,我们不能顾此失彼,应该灵活地运用,努力提高其培训质量,使培训工作更具实效性和高效性。

三、完善教师管理机制,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