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户(第2页)
杨五龙哼了一声,没再说话,算是默许。林秀英则脸上笑开了花。
霍宵晴与杨婉兰离开布庄,回到了位于县衙旁新建成的办公区。青砖灰瓦的院落比之前临时工棚规整了许多,门口挂上了醒目的部门牌匾:工程部、财务部、移民安置部、安全环保部。内部按照职能划分了区域,文书档案井然有序,墙上张贴着清晰的办事流程和岗位职责。各部门人员各司其职,效率明显提高。
霍宵晴总结了前期工程部管理混乱、工具浪费、石料运输低效的教训,深刻意识到由他们直接管理庞大民夫队伍进行具体施工,存在先天的不足。他们缺乏专业工程管理经验,监管难度大,容易滋生怠工和腐败。
她心中萌生将工程分包给专业建筑团队的想法,他们只需作为甲方负责监督、验收和支付。
然而却一直苦于没有合适的契机推行这一变革。
直到负责修筑通往石料场主干道的修路队,问题集中爆发。
那日,慕砚进行临时突击检查时发现本该热火朝天的工段,竟有大量民夫躲在背阴处闲聊、打盹。工具随意丢弃,施工进度远远落后于计划。他进一步核查发现,有几个工头虚报民夫人数,冒领工钱和口粮,甚至将部分材料偷偷转卖。整个修路队看似人多,实则效率低下,管理混乱,漏洞百出。
“岂有此理!”慕砚看着稽查报告面沉如水。
霍宵晴得知后反而觉得这是一个推动改革的契机。她立刻召集核心人员开会。
“事已至此,单纯处罚难以解决根本问题。”霍宵晴冷静分析,“我们缺乏专业的施工管理队伍,直接管理数万民夫,难免力不从心。我提议,立即终止与现有修路队的松散雇佣关系,改为面向社会公开招募有经验的专业建筑行会或团队,以承包的方式,接手后续所有主要工程的施工。”
方案得到慕砚和张县令的支持后,告示迅速张贴出去。告示明确要求应征团队需具备修筑官道或大型设施的经验,并需提供详细的施工组织方案、人员构成、器械清单及过往业绩证明。很快,办公区新设的招标处便迎来了好几拨人马。除了周边州府几家较大的匠作团队外,还吸引了东寰王朝其他地区的数支专业队伍。
面试与评标如火如荼展开。
“你们如何确保石料运输不重蹈覆辙?”
“对于施工安全,有何具体章程?”
“若工期延误,作何赔偿?”
霍宵晴专业而犀利的问题让一些投机者知难而退。经过初步筛选,有三支实力较为突出的团队进入了最后的角逐。
其一是名声在外的“江淮河工局”,专精于河道整治与堤坝建设,经验丰富,但报价偏高,且对山区修路经验提及较少。
其二是作风稳健的“赖记营造”,之前已接洽过,其管理制度和施工方案给霍宵晴留下了深刻印象。
其三则是一支名为“第十八筑路局”(简称十八局)的队伍,他们虽非名气最响,但提供的方案极其详尽,针对山区地形提出了数项创新的施工法和安全保障措施,其负责人邱钻望沉稳干练,回答问题条理清晰,给出的报价也最为合理。
霍宵晴内心其实颇为中意十八局这支队伍,觉得他们务实且富有巧思,但她并未表露,依旧保持着审慎的观望态度,要求三支队伍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更细化的路基处理、废渣利用等专项方案。
就在霍宵晴与张县令等人反复权衡,终于倾向与十八局深入洽谈合约细节之时,州府的信使骑着一匹快马姗姗来迟。
“恭喜张县令!”信使满面春风,“州府审议了桐城水利的详案,认为利在千秋,特拨付首期工程款黄金万两,以资建设!”
消息传来,办公区内一片欢腾,张县令激动得手都有些发抖。这笔官方拨款如同及时雨,能极大缓解资金压力,也让工程更加名正言顺。
“太好了!真是双喜临门!”张县令拿起官印就准备在初步拟定的与十八局的合作意向书上加盖官印,以示对这项决定的庆贺和支持。
然而,那信使却话锋一转:“不过州府诸位大人也有个小小的附加条件。考虑到工程重大,为确保万无一失,州府特意推荐了曾多次承建官家工程的‘青阳营造行’来负责主要施工。他们经验丰富,信誉卓著,州府那边也更为熟悉。此外,朝廷工部也特批了一批精良的施工仪器,将随青阳营造行一同抵达,这算是州府为工程争取来的额外支持。”
听闻这个突如其来的附加条件,内部气氛一下子变得凝滞。
此时的慕砚正在工地处理一起恶性怠工事件。在原修路队即将解散的过渡期,几名心怀不满的工头竟纠集数十名民夫,在工棚内公然聚众喧哗吵闹,不仅耽误工期,更在混乱中遗失了一批价值不菲的专用工具。
待慕砚回来时,霍宵晴那边已经接受了州府的条件。
“怎么回事?”慕砚眉头紧锁,看向霍宵晴,“十八局的人为什么走了?”
不等霍宵晴回答,一个穿着绸缎长衫的青年男子便主动迎了上来,对着慕砚躬身一礼:“在下青阳营造行管事白代坤,见过安西王殿下!日后这桐城水利的修路建坝之事,便由鄙行全力效劳,还请王爷多多指教,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