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京(第2页)
晏乐安绝望而嘶哑的声音,终是化作无数呜咽,消散在这空旷而华丽的牢笼中。
后来,六岁的小公主终于明白了。
那杯毒酒,是当朝陛下的恩赐。
“妖妃李氏,乱钢祸国,罪当凌迟。陛下垂怜,特赐鸩酒,免极刑之苦。”
原来啊,不是没有人愿意帮,是没有人敢帮。
天子的恩赐,这天下又有几人敢阻拦。
一阵急促而响亮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将她的思绪拉了回来。
十载光阴倏忽过,她盼了十年,终是踏在了这上京的长街。
“乐安公主,是位什么人。为何从未听说过大乾还有这位公主?”说话的女子一身麻布粗衣,头发挽着妇人髻,手里的菜篮满满当当,应是上街买些日常用度,瞧见这边热闹,便来凑个趣儿。
周围人群熙熙攘攘,无人解答女子刚刚的疑惑。
她离这京城,竟已隔了如许年月。久到这大乾朝已有人不知还有一位乐安公主了。
晏乐安笑了笑,并未多言,向前一步,目光顺着众人的视线望去。
京城长街尽头,两排禁卫军跟随着紫檀木打造的轿子缓缓前进,三丈宽的街道上,马车缓缓向前,只发出细细的沙沙声。一缕蓝色裙摆飘出轿门,细纱裹着面目的一名女子端坐在轿子中。
忽而吹来一丝微风,恰好掀起轿中女子面纱一角,细白的下颌线露了半寸,再往上,竟是密密麻麻的黑纹。
正望的出神,晏乐安倏然感到心头莫名一跳,目光与轿中女子撞个正着。那半张脸藏在风里,只一瞬便被落下的面纱遮回去。
四海楼二楼一人凭栏而立,
长街的喧闹、嬉笑都仿佛与他隔绝。
他的目光,紧紧地、无声地凝视着长街中的女子。
无人察觉这暗处的凝望,也无人发现这位轿中公主的真实面目。
周遭人群中却不知是谁开头议论。
“她这个煞星怎么回来了?”晏乐安听见一名男子语气不忿的说。
“听这位兄台的语气,似是对这位乐安公主很是不满?”她装作满怀好奇的样子出口询问。
“她算个什么公主,连个正经封号都没有,就是个妖妃留下的孽种。心肠更是歹毒,小小年纪便敢推二皇子落水,这样的人,就该一辈子青灯古佛,替她和她那妖邪的罪妃母亲,好好赎清罪孽。”
愣怔间,所有的记忆顺着这些谩骂被拉回十年前春日夜晚。
“晏乐安,你好大的胆子!竟敢推景琰下水?”
“小小年纪,心思竟如此歹毒!”
“定是你那妖妃母亲教坏了你!皇上,你可要为臣妾和我们可怜琰儿做主啊!”
“乐安,为何要推你皇兄?”
春日的夜,湖水边寒意刺骨。
湿淋淋的二皇子刚被侍卫捞上岸,脸色惨白如纸,人事不省。
皇帝铁青着脸,皇后满眼怨毒。
周围的人,无论是宫妃还是婢女,都将矛头指向了站在湖水旁的晏乐安。
她只是静静地站着,无视了父皇的质问和皇后的谩骂,目光望向人群中的三皇子。
她的同胞兄长,她在这世上唯一可以信赖依靠之人。
可他只是站在那里,面容冷漠,眼神疏离,仿佛在看一个毫不相干的陌生人。